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攪拌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其便于對油墨桶進行固定,減少裝置在攪拌時油墨桶發生晃動,提高裝置的實用性;包括底板、升降機構、安裝架和攪拌機構,升降機構安裝在底板上,安裝架安裝在升降機構輸出端,攪拌機構安裝在安裝架上;還包括傳動軸、齒輪、第一錐齒輪、齒條、連接軸、第二錐齒輪、連接塊、第一夾緊板和第二夾緊板,傳動軸可轉動安裝在升降機構右端,齒輪固定套裝在傳動軸上,第一錐齒輪同心安裝在傳動軸右端,齒條固定安裝在安裝架底端,齒條與齒輪嚙合,連接軸可轉動安裝在底板頂端,第二錐齒輪同心安裝在連接軸頂端,第二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攪拌設備的
,特別是涉及一種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彩印油墨由有色體(如顏料、染料等)、連結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質組成的均勻混合物;能進行印刷,并在被印刷體上干燥;是有顏色、具有一定流動度的漿狀膠粘體。 因此,顏色(色相)、身骨(稀稠、流動度等流變性能)和干燥性能是油墨的三個最重要的性能。它們的種類很多,物理性質亦不一樣,有的很稠、很粘;而有的卻相當稀。彩印油墨在使用前都需要充分的攪拌均勻,因為經長時間存放后總會有部分顏料沉淀,致使油墨上下部分顏料含量不一致,影響印刷品前后色相的一致性。
[0003]現有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使用中發現,將油墨桶放置在底板上進行攪拌時油墨桶隨著攪拌時產生的慣性會發生輕微的移動,一般在攪拌前都是人為的對油墨桶進行固定,但是在固定時不便于操作人員進行操作,而且危險性較高,導致裝置的實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便于對油墨桶進行固定,減少裝置在攪拌時油墨桶發生晃動,提高裝置的實用性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
[0005]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包括底板、升降機構、安裝架和攪拌機構,升降機構安裝在底板上,安裝架安裝在升降機構輸出端,攪拌機構安裝在安裝架上;還包括傳動軸、齒輪、第一錐齒輪、齒條、連接軸、第二錐齒輪、連接塊、第一夾緊板和第二夾緊板,傳動軸可轉動安裝在升降機構右端,齒輪固定套裝在傳動軸上,第一錐齒輪同心安裝在傳動軸右端,齒條固定安裝在安裝架底端,齒條與齒輪嚙合,連接軸可轉動安裝在底板頂端,第二錐齒輪同心安裝在連接軸頂端,第二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連接塊頂端設置有第一通孔,連接軸與第一通孔固定套裝,第一夾緊板左端與連接塊右端固定連接,第二夾緊板底端與底板頂端固定連接。
[0006]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固定板和圓桿,固定板后端與齒條前端固定連接,固定板頂端設置有第二通孔,圓桿固定安裝在底板頂端,圓桿與第二通孔滑動套裝。
[0007]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支撐板,支撐板固定安裝在升降機構前端,支撐板底端與圓桿頂端固定連接。
[0008]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豎桿,豎桿固定安裝在第一夾緊板底端右半區域,豎桿底端可轉動設置有鋼珠,鋼珠與底板頂端滾動接觸。
[0009]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第一夾緊板后端設置有第一橡膠墊,第二夾緊板前端設置有第二橡膠墊。
[0010]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加強桿,加強桿頂端與安裝架底端固定連接,加強桿底端與齒條右端固定連接。
[0011]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支腳,四組支腳呈四角分布安裝在底板底端。
[0012]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底板頂端設置有放置槽。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升降機構帶動安裝架上升時,安裝架帶動齒條上升,齒條上升時和齒輪配合帶動傳動軸旋轉,傳動軸帶動第一錐齒輪旋轉,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配合帶動連接軸逆時針旋轉,升降機構停止上升后操作人員將油墨桶放置在第二夾緊板前側并與第二夾緊板緊貼,之后操作人員控制升降機構帶動安裝架下降,安裝架帶動齒條下降,齒條與齒輪配合帶動傳動軸旋轉,傳動軸和第一錐齒輪配合通過第二錐齒輪帶動連接軸順時針旋轉,當安裝架下降至指定的攪拌位置時,連接軸與連接塊配合帶動第一夾緊板與油墨桶緊貼,第一夾緊板和第二夾緊板配合對油墨桶夾緊,便于對油墨桶進行固定,減少裝置在攪拌時油墨桶發生晃動,提高裝置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技術中齒條和固定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技術中第二夾緊板和第二橡膠墊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中標記:1、底板;2、升降機構;3、安裝架;4、攪拌機構;5、傳動軸;6、齒輪;7、第一錐齒輪;8、齒條;9、連接軸;10、第二錐齒輪;11、連接塊;12、第一夾緊板;13、第二夾緊板;14、固定板;15、圓桿;16、支撐板;17、豎桿;18、鋼珠;19、第一橡膠墊;20、第二橡膠墊;21、加強桿;22、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20]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包括底板1、升降機構2、安裝架3和攪拌機構4,升降機構2安裝在底板1上,安裝架3安裝在升降機構2輸出端,攪拌機構4安裝在安裝架3上;還包括傳動軸5、齒輪6、第一錐齒輪7、齒條8、連接軸9、第二錐齒輪10、連接塊11、第一夾緊板12和第二夾緊板13,傳動軸5可轉動安裝在升降機構2右端,齒輪6固定套裝在傳動軸5上,第一錐齒輪7同心安裝在傳動軸5右端,齒條8固定安裝在安裝架3底端,齒條8與齒輪6嚙合,連接軸9可轉動安裝在底板1頂端,第二錐齒輪10同心安裝在連接軸9頂端,第二錐齒輪10與第一錐齒輪7嚙合,連接塊11頂端設置有第一通孔,連接軸9與第一通孔固定套裝,第一夾緊板12左端與連接塊11右端固定連接,第二夾緊板13底端與底板1頂端固定連接;升降機構2帶動安裝架3上升時,安裝架3帶動齒條8上升,齒條8上升時和齒輪6配合帶動傳動軸5旋轉,傳動軸5帶動第一錐齒輪7旋轉,第一錐齒輪7和第二錐齒輪10配合帶動連接軸9逆時針旋轉,升降機構2停止上升后操作人員將油墨桶放置在第二夾緊板13前側并與第二夾緊板13緊貼,之后操作人員控制升降機構2帶動安裝架3下降,安裝
架3帶動齒條8下降,齒條8與齒輪6配合帶動傳動軸5旋轉,傳動軸5和第一錐齒輪7配合通過第二錐齒輪10帶動連接軸9順時針旋轉,當安裝架3下降至指定的攪拌位置時,連接軸9與連接塊11配合帶動第一夾緊板12與油墨桶緊貼,第一夾緊板12和第二夾緊板13配合對油墨桶夾緊,便于對油墨桶進行固定,減少裝置在攪拌時油墨桶發生晃動,提高裝置的實用性。
[0021]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固定板14和圓桿15,固定板14后端與齒條8前端固定連接,固定板14頂端設置有第二通孔,圓桿15固定安裝在底板1頂端,圓桿15與第二通孔滑動套裝;安裝架3帶動齒條8升降時,通過圓桿15和固定板14配合對齒條8保持限位,提高安裝架3帶動齒條8升降時的穩定性和裝置的實用性。
[0022]本技術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還包括支撐板16,支撐板16固定安裝在升降機構2前端,支撐板16底端與圓桿15頂端固定連接;升降機構2和支撐板16配合對圓桿15進行支撐,使得固定板14在圓桿15上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包括底板(1)、升降機構(2)、安裝架(3)和攪拌機構(4),升降機構(2)安裝在底板(1)上,安裝架(3)安裝在升降機構(2)輸出端,攪拌機構(4)安裝在安裝架(3)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傳動軸(5)、齒輪(6)、第一錐齒輪(7)、齒條(8)、連接軸(9)、第二錐齒輪(10)、連接塊(11)、第一夾緊板(12)和第二夾緊板(13),傳動軸(5)可轉動安裝在升降機構(2)右端,齒輪(6)固定套裝在傳動軸(5)上,第一錐齒輪(7)同心安裝在傳動軸(5)右端,齒條(8)固定安裝在安裝架(3)底端,齒條(8)與齒輪(6)嚙合,連接軸(9)可轉動安裝在底板(1)頂端,第二錐齒輪(10)同心安裝在連接軸(9)頂端,第二錐齒輪(10)與第一錐齒輪(7)嚙合,連接塊(11)頂端設置有第一通孔,連接軸(9)與第一通孔固定套裝,第一夾緊板(12)左端與連接塊(11)右端固定連接,第二夾緊板(13)底端與底板(1)頂端固定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袋生產用彩印油墨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板(14)和圓桿(15),固定板(14)后端與齒條(8)前端固定連接,固定板(14)頂端設置有第二通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鳳超,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金利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