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包括:支撐部,具有一平直的工作端面;驅動部,設置在支撐部上,所述驅動部用以提供轉動的力源;理瓶部,具有:轉動單元,所述轉動單元可隨驅動部轉動,所述轉動單元上環繞設置有多個容納槽;及限位單元,瓶體設置在容納槽與限位單元之間且隨轉動單元運動;翻轉部,設置在工作端面上且位于限位單元的缺口位置,所述翻轉部具有:引導體一與引導體二,當瓶體正向置入容納槽內時,瓶體隨轉動單元運動并正常經過翻轉部后從缺口處送出;當瓶體反向置入容納槽內時,瓶體隨轉動單元運動,進入引導體一時瓶體發生翻轉,并再進入引導體二時完成180度的翻轉,從缺口處送出,由此實現對倒置的瓶體進行自動翻轉。自動翻轉。自動翻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圓盤理瓶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的理瓶設備,特別是圓盤理瓶設備,是通過圓盤狀的轉盤結構,將投入的瓶體在隨圓盤轉動的過程中自動的進入相應的槽位內,并在隨圓盤的轉動過程中送入后續的工位中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但是,瓶體在進入槽位的過程中,是存在正向置入或者倒向置入的情況的,當倒向置入時,需要將該槽位內的瓶體吹出繼續進行整理,影響后續加工的效率。
[0003]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理瓶機,包括機架以及設于所述機架上理瓶倉、理瓶圓盤、翻瓶引導部、傳輸線和吸塵裝置;所述理瓶圓盤設于所述理瓶倉內并能夠沿圓心自轉,所述理瓶圓盤的周緣設有多個用于容置瓶子的凹口,所述翻瓶引導部設于所述理瓶圓盤的外圍,所述理瓶圓盤用于帶動瓶子經過所述翻瓶引導部以使所述瓶子的開口朝上;所述傳輸線與所述理瓶倉連接并用于將整理后的瓶子傳輸到下一道工序,所述吸塵裝置的吸塵口設于所述傳輸線的上方,所述吸塵裝置用于吸除瓶子內外的塵屑。
[0004]在該專利文獻1中,其指出通過弧狀的翻瓶引導部即可進行對倒置的瓶體進行翻轉至正向,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置入該弧狀結構后,并不能實現瓶體的翻轉,反而影響正向瓶體的正常運動,仍然無法解決倒置的翻轉問題。
[0005]專利文獻1CN202121864147.7。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是為了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可自動對倒置的瓶體進行翻轉至正向運動,且不影響正向置入瓶體的正常運動。
[0007]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包括:
[0008]支撐部,具有一平直的工作端面;
[0009]驅動部,設置在支撐部上,所述驅動部用以提供轉動的力源;
[0010]理瓶部,具有:
[0011]轉動單元,設置在工作端面上且與驅動部相連接,所述轉動單元可隨驅動部轉動,所述轉動單元上環繞設置有多個容納槽;及
[0012]限位單元,具有缺口地環繞設置在轉動單元周身,瓶體設置在容納槽與限位單元之間且隨轉動單元運動;
[0013]翻轉部,設置在工作端面上且位于限位單元的缺口位置,所述翻轉部具有:
[0014]引導體一,其一端延伸至轉動單元的容納槽內,另一端則向上傾斜的延伸至轉動單元外部,
[0015]引導體二,貼近所述轉動單元且與容納槽相對應,所述引導體二的一端與工作端面相連接,另一端則向上傾斜的延伸至引導體一;
[0016]其中,所述引導體一與引導體二交叉設置且存在90
?
160
°
之間的夾角;
[0017]當瓶體正向置入容納槽內時,瓶體隨轉動單元運動并正常經過翻轉部后從缺口處送出;
[0018]當瓶體反向置入容納槽內時,瓶體隨轉動單元運動,進入引導體一時瓶體發生翻轉,并再進入引導體二時完成180度的翻轉,從缺口處送出。
[0019]在數個實施方式中,瓶體包括瓶身以及瓶頸,所述瓶身的外徑大于瓶頸的外徑,所述瓶頸上設置有螺紋體。
[0020]在數個實施方式中,引導體一與工作端面之間的夾角在5
?
15
°
之間,所述引導體二與工作端面之間的夾角在10
?
30
°
之間,且所述引導體二的另一端位于引導體一的下方位置。
[0021]在數個實施方式中,引導體一的一端設置有延伸體,所述延伸體沿引導體一的直線方向延伸至轉動單元與工作端面之間的間隙內,所述引導體一與限位單元之間存在間距,所述間距供倒置的瓶體的瓶頸位置通過。
[0022]在數個實施方式中,引導體一呈圓柱狀,所述引導體一與瓶頸的螺紋體相配合。
[0023]在數個實施方式中,引導體二通過安裝體與工作端面相連接。
[0024]在數個實施方式中,引導體二呈圓柱狀,所述引導體二與瓶頸的螺紋體相配合。
[0025]在數個實施方式中,引導體二與轉動單元的切線相平行。
[0026]本技術通過引導體一與引導體二的設置,可以將進入該位置的倒置的瓶體進行翻轉引導,使其翻轉180后正向置入,避免出現倒置瓶體進入后續工位的情況出現,保證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0027]本文所描述的附圖僅用于所選擇實施例的闡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實施方式,且不應認為是本技術的范圍的限制。
[0028]圖1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實施例中的防倒置理瓶機構的整體結構;
[0029]圖2示意性的示出了圖1中的俯視結構;
[0030]圖3示意性的示出了適用于本實施例中的防倒置理瓶機構的瓶體的結構;
[0031]圖4示意性的示出了圖1中翻轉部的放大結構;
[0032]圖5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實施例中的防倒置理瓶機構對倒置瓶體進行翻轉的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34]因此,以下對結合附圖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5]本技術提供的防倒置理瓶機構,適用于對圓柱狀的瓶體100進行整理,可使倒
置的瓶體100自動翻轉至正向送出。
[0036]如圖1
?
圖2所示,本防倒置理瓶機構主要由支撐部10、驅動部、理瓶部以及翻轉部40構成,支撐部10主要用以配置驅動部、理瓶部以及翻轉部40,且支撐部10的上端面為一平直的工作端面11,當然,在使用時,工作端面11是傾斜于水平的底面的,便于瓶體在投入時,自動滾落至傾斜位置的底部。
[0037]驅動部可置入支撐部10內部,采用驅動電機即可,理瓶部相應的設置在該工作端面11位置,驅動部帶動理瓶部的可轉動部分進行轉動,由此,當瓶體從上方投入時,可在理瓶部的運動下,自動進入理瓶部內隨之進行輸送運動。
[0038]通過翻轉部40,即可對倒置的瓶體100進行自動的翻轉,使其從倒置翻轉至正置,而正置的瓶體100則不受影響。
[0039]具體的,理瓶部是由轉動單元20與限位單元30構成的,轉動單元呈圓盤狀結構,由驅動部進行驅動轉動,且平行的設置在工作端面11上且與工作端面11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如1
?
2cm的間隙,相應的在轉動單元20的周身均勻且環繞的設置有多個用以容納瓶體100的容納槽21結構,即容納槽21是呈環形陣列的方式進行開設的,其呈常規的適配于瓶體100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部,具有一平直的工作端面;驅動部,設置在支撐部上,所述驅動部用以提供轉動的力源;理瓶部,具有:轉動單元,設置在工作端面上且與驅動部相連接,所述轉動單元可隨驅動部轉動,所述轉動單元上環繞設置有多個容納槽;及限位單元,具有缺口地環繞設置在轉動單元周身,瓶體設置在容納槽與限位單元之間且隨轉動單元運動;翻轉部,設置在工作端面上且位于限位單元的缺口位置,所述翻轉部具有:引導體一,其一端延伸至轉動單元的容納槽內,另一端則向上傾斜的延伸至轉動單元外部,引導體二,貼近所述轉動單元且與容納槽相對應,所述引導體二的一端與工作端面相連接,另一端則向上傾斜的延伸至引導體一;其中,所述引導體一與引導體二交叉設置且存在90
?
160
°
之間的夾角;當瓶體正向置入容納槽內時,瓶體隨轉動單元運動并正常經過翻轉部后從缺口處送出;當瓶體反向置入容納槽內時,瓶體隨轉動單元運動,進入引導體一時瓶體發生翻轉,并再進入引導體二時完成180度的翻轉,從缺口處送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倒置理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包括瓶身以及瓶頸,所述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國彬,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霄騰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