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顆粒制造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包括料缸,料缸的上方連接有注料口;所述料缸的出料端設置有出料盤,所述出料盤遠離料缸的一側設置有與出料盤相互接觸且可做垂直往返運動的切割盤;所述切割盤和出料盤的內部均開設有布局相同的穿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置了切割盤,且切割盤的內部開設了穿孔,當切割盤和出料盤重疊時,穿孔也保持暢通,通過電機和聯動結構來動切割盤做上下往返運動,從而使切割盤和出料盤之間的穿孔在重疊和交錯之間反復,在切割盤的切割下形成顆粒狀,而整個切割結構沒有銳利部件,因此防止維護切割結構時被劃傷。護切割結構時被劃傷。護切割結構時被劃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
[0001]本技術屬于顆粒制造
,具體涉及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
技術介紹
[0002]生物質只是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物,在對生物質的加工處理中,有時會需要將其加工成顆粒狀,而常見的方式是將生物質預加工成膏狀,然后通過擠壓成條并切斷的方式制造出顆粒狀結構的生物質。
[0003]現在所使用的制粒機中的切割結構多數采用切割刀,在后期切割結構需要維護時,容易發生割傷的情況,且出料端發生堵塞或損壞后,更換或梳理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以解決現有的制粒機在更換切割結構時容易發生割傷和出料端維護較為繁瑣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包括料缸,所述料缸的端部安裝有擠壓系統,且料缸的上方連接有注料口;所述料缸的出料端設置有出料盤,所述出料盤遠離料缸的一側設置有與出料盤相互接觸且可做垂直往返運動的切割盤;所述切割盤和出料盤的內部均開設有布局相同的穿孔。
[0006]優選的,所述出料盤的側壁安裝有螺紋環,所述料缸出料端的內壁開設有和螺紋環相匹配的螺紋槽。
[0007]優選的,所述出料盤靠近切割盤的一側表壁開設有限位滑槽,所述切割盤靠近出料盤的一側表壁開設有可在限位滑槽內移動的限位凸塊。
[0008]優選的,所述料缸的上方安裝有電機,且電機的輸出端安裝有轉動盤,所述轉動盤遠離電機的一端表壁和切割盤遠離出料盤一段的表壁均安裝有可拆卸的帶動節,兩個所述帶動節之間安裝有聯動桿。
[0009]優選的,所述擠壓系統包括擠壓驅動裝置,且擠壓驅動裝置的輸出端安裝有推動桿。
[0010]優選的,所述推動桿遠離擠壓驅動裝置的一端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遠離推動桿的一端安裝有活塞。
[0011]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術設置了切割盤,且切割盤的內部開設了和出料盤內部規格和布局均相同的穿孔,當切割盤和出料盤重疊時,穿孔也保持暢通,使用時,通過電機和聯動結構來動切割盤做上下往返運動,從而使切割盤和出料盤之間的穿孔在重疊和交錯之間反復,而料缸內的生物質被擠壓后從穿孔從以條狀滲處,在切割盤的切割下形成顆粒狀,而整個切割結構沒有銳利部件,因此防止維護切割結構時被劃傷。
[0013](2)本技術在料鋼的出料端內壁開設了螺紋槽,在出料盤的靠近料缸的一端安裝了螺紋環,使用時,當出料口堵住,或料鋼內夾雜體積過大的固體顆粒物,可以通過轉
動出料盤將其拆卸的方式來打開料缸,以此提高了維護時的便捷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外觀圖;
[0016]圖3為本技術出料盤和螺紋環的正視圖;
[0017]圖4為本技術切割盤的右視圖;
[0018]圖5為本技術切割盤的左視圖;
[0019]圖中:1、擠壓驅動裝置;2、推動桿;3、安裝板;4、活塞;5、注料口;6、電機;7、轉動盤;8、帶動節;9、聯動桿;10、穿孔;11、切割盤;12、限位滑槽;13、螺紋環;14、料缸;15、出料盤;16、限位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請參閱圖1、圖2、圖4和圖5所示,包括料缸14,料缸14的端部安裝有擠壓系統,且料缸14的上方連接有注料口5;料缸14的出料端設置有出料盤15,出料盤15遠離料缸14的一側設置有與出料盤15相互接觸且可做垂直往返運動的切割盤11;切割盤11和出料盤15的內部均開設有布局相同的穿孔10。
[002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
[0023]使用時,出料盤15和切割盤11重疊時,膏狀生物質被擠壓入穿孔10后,會以條狀結構輸出,當切割盤11做垂直往返運動時,切割盤11中的穿孔10和出料盤15中的穿孔10在重疊和交錯間反復,當兩個穿孔10為交錯狀時,將條形生物質截斷,重疊時條形生物質被擠出,如此反復將生物質加工成顆粒狀,其整個切割結構沒有銳利組件,避免了工作人員維護時被劃傷的可能性。
[0024]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出料盤15的側壁安裝有螺紋環13,料缸14出料端的內壁開設有和螺紋環13相匹配的螺紋槽。
[002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
[0026]使用時,在解除聯動桿9對轉動盤7和切割盤11的連接后,將切割盤11從出料盤15上分離,然后擰動出料盤15使螺紋環13使其從料缸14中旋下,以此露出料缸14的內腔,從而提高維護時的便捷性。
[0027]請參閱圖1
?
圖5所示,出料盤15靠近切割盤11的一側表壁開設有限位滑槽12,切割盤11靠近出料盤15的一側表壁開設有可在限位滑槽12內移動的限位凸塊16,當切割盤11做上下往返運動時,限位凸塊16在限位滑槽12中進行移動,其限位效果避免了切割盤11傾斜。
[0028]料缸14的上方安裝有電機6,且電機6的輸出端安裝有轉動盤7,轉動盤7遠離電機6的一端表壁和切割盤11遠離出料盤15一段的表壁均安裝有可拆卸的帶動節8,兩個帶動節8之間安裝有聯動桿9,聯動桿9和帶動節8為聯動結構,轉動盤7側壁的帶動節8位于非轉動軸
心處,轉動盤7轉動時,其側壁的帶動節8做畫圓運動,配合聯動桿9和切割盤11側壁的帶動節8來驅動切割盤11活動,且切割盤11和出料盤15的錯位幅度大于穿孔10的直徑小于上下兩個穿孔10的間距。
[0029]擠壓系統包括擠壓驅動裝置1,且擠壓驅動裝置1的輸出端安裝有推動桿2,推動桿2遠離擠壓驅動裝置1的一端安裝有安裝板3,且安裝板3遠離推動桿2的一端安裝有活塞4,活塞4貼合料缸14的內壁,擠壓驅動裝置1可以采用液壓油缸。
[0030]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本技術時,將注料口5連接生物質注入設備,以此向料缸14內注入生物質,通過擠壓驅動裝置1推動推動桿2移動,動力通過安裝板3傳遞至活塞4,使得活塞4在料缸14的內部移動,從而將擠壓生物質,將其擠壓至出料盤15內部的穿孔10中使其呈條狀擠出,切割盤11做往返運動時造成兩個切割盤11和出料盤15內部的穿孔10在重疊和交錯間反復,以此在交錯時打斷被擠壓成條狀的生物質,使其形成顆粒狀,以此制造出生物質顆粒,由于切割結構沒有類似于刀鋒的銳利結構,因此避免了對其進行維護時導致工作人員被劃傷,在出料出現不均勻或料缸14內部卡入異物等其他現象時,拆卸聯動桿9后,擰動出料盤15,接觸螺紋環13和料缸14的旋合,以此拆卸出料盤15露出料缸14的內腔,借此提高維護時的便捷性。...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缸(14),所述料缸(14)的端部安裝有擠壓系統,且料缸(14)的上方連接有注料口(5);所述料缸(14)的出料端設置有出料盤(15),所述出料盤(15)遠離料缸(14)的一側設置有與出料盤(15)相互接觸且可做垂直往返運動的切割盤(11);所述切割盤(11)和出料盤(15)的內部均開設有布局相同的穿孔(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盤(15)的側壁安裝有螺紋環(13),所述料缸(14)出料端的內壁開設有和螺紋環(13)相匹配的螺紋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生物質顆粒制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盤(15)靠近切割盤(11)的一側表壁開設有限位滑槽(12),所述切割盤(11)靠近出料盤(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年明,
申請(專利權)人:株洲市諸睦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