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農用助劑生產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解決了目前市場上的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在使用時灌裝部件防塵效果差,造成灌裝部件表面潔凈度低,影響農業助劑的質量;灌裝的瓶子等物體需要手動調節位置,位置調整不便,操作便捷性差的問題,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頂部居中位置固定有支撐架,所述基座位于支撐架側面的頂部固定有儲液罐,所述支撐架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泵體,所述泵體的頂部輸入端固定安裝有一端與儲液罐內部相連接的輸出管,所述泵體的底部輸出端固定有引導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可對灌裝頭進行有效防塵,表面潔凈度高,不影響農業助劑質量、無需手動調整灌裝物體的位置,調整便捷,操作簡單。操作簡單。操作簡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農用助劑生產
,具體為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農用助劑進行生產時,需要使用到灌裝裝置。
[0003]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在使用時灌裝部件缺乏較好的防塵措施,這樣就會造成灌裝部件表面潔凈度差,容易降低農業助劑的質量;在農業助劑灌裝時,灌裝的瓶子等物體需要手動調節位置,位置調整不便,操作便捷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有效的解決了目前市場上的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在使用時灌裝部件防塵效果差,造成灌裝部件表面潔凈度低,影響農業助劑的質量;灌裝的瓶子等物體需要手動調節位置,位置調整不便,操作便捷性差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頂部居中位置固定有支撐架,所述基座位于支撐架側面的頂部固定有儲液罐,所述支撐架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泵體,所述泵體的頂部輸入端固定安裝有一端與儲液罐內部相連接的輸出管,所述泵體的底部輸出端固定有引導管,所述引導管的底部固定有灌裝頭,所述灌裝頭的一端安裝有封閉機構,所述封閉機構的側面固定安裝有升降機構,所述基座位于支撐架另一側的頂部安裝有調節位置的控制機構。
[0006]優選的,所述封閉機構包括活動套接在灌裝頭一端的封閉管,所述封閉管的頂部固定有第一金屬圈,所述第一金屬圈的內部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灌裝頭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部固定有第二金屬圈,所述第二金屬圈的底部鑲嵌有磁鐵塊,所述磁鐵塊的底部與第一金屬圈表面相磁吸,所述封閉管的底部活動安裝有密封機構。
[0007]優選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開設在支撐架側面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壁頂部與底部均安裝有一個第一軸承,兩個所述第一軸承的相對面安裝有可旋轉的螺紋調節桿,所述第一軸承的底部安裝有升降電機,且升降電機固定在支撐架的內腔,所述調節桿的一端螺紋連接有升降架,且調節桿外部的一端與安裝槽的內壁相契合。
[0008]優選的,所述控制機構包括開設在基座表面的組裝槽,所述組裝槽的內壁固定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的內部活動套接有活動柱,所述活動柱外部固定套接有防滑用的防滑套,所述活動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一傳輸輪的一端活動套接有傳輸帶,所述傳輸帶的一端安裝有第二傳輸輪,所述第二傳輸輪的中部固定有控制電機。
[0009]優選的,所述密封機構包括開設在封閉管底部外側的轉向槽,所述轉向槽的內腔固定有轉向桿,所述轉向桿的外部活動安裝有轉向管,所述轉向管的一側安裝有復位彈簧,且復位彈簧的一端與轉向槽的內壁相固定,所述轉向管的另一側固定安裝有封閉蓋,封閉
管的底部開設有與封閉管外部相契合的輸出孔。
[0010]優選的,所述組裝槽的底部活動活動安裝有托板塊。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在工作中,通過啟動升降電機進行順時針旋轉時,升降電機則通過第一軸承帶動調節桿旋轉,調節桿配合安裝槽帶動升降架進行向下移動,此時升降架一端的封閉管同步向上移動,進而使得灌裝頭的灌裝排液口位置進入封閉管內部,此時封閉管上的第一金屬圈配合第一密封圈對灌裝頭的一端進行連接,然后配合可上下移動的第二密封圈與第二金屬圈上磁鐵塊與第一金屬圈磁吸,確保了封閉管的頂部密封效果,在需要進行灌裝時,則啟動升降電機逆時針驅動時,灌裝頭的一端會對封閉蓋進行擠壓,此時復位彈簧受到封閉蓋一側轉向管的影響進行拉伸,灌裝頭穿過輸出孔進行灌裝工作,當無需灌裝時,灌裝頭收納到封閉管后,復位彈簧則帶動轉向管在轉向桿上進行復位,此時轉向管上的封閉蓋再次與輸出孔合并,進而實現對封閉管底部的有效封閉,確保了灌裝頭閑置時不會受到灰塵等雜質干擾,整體潔凈度高;
[0013]在將灌裝的桶或相關物體放置到基座上的控制機構表面時,啟動控制電機,控制電機則帶動第二傳輸輪旋轉,第二傳輸輪則通過傳輸帶帶動第一傳輸輪旋轉,第一傳輸輪配合第二軸承帶動活動柱旋轉,活動柱則同步帶動防滑套移動,此時位于防滑套頂部則帶動灌裝的桶或相關物體進行位置調整,從而自動調整至灌裝頭的所在位置,整體過程調節便捷,并且在控制機構上出現灰塵等雜質時,可利用托板塊對灰塵等雜質進行收集,方便灰塵等雜質的處理工作。
附圖說明
[0014]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5]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的封閉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的密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技術的升降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技術的控制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技術的托板塊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基座;2、支撐架;3、儲液罐;4、泵體;5、輸出管;6、引導管;7、灌裝頭;8、封閉機構;801、封閉管;802、第一金屬圈;803、第一密封圈;804、第二密封圈;805、第二金屬圈;806、磁鐵塊;807、密封機構;8071、轉向槽;8072、轉向桿;8073、轉向管;8074、復位彈簧;8075、封閉蓋;8076、輸出孔;9、升降機構;901、安裝槽;902、第一軸承;903、調節桿;904、升降電機;905、升降架;10、控制機構;1001、組裝槽;1002、第二軸承;1003、活動柱;1004、防滑套;1005、第一傳輸輪;1006、傳輸帶;1007、第二傳輸輪;1008、控制電機;11、托板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本實施例,由圖1
?
6給出,本技術包括基座1,基座1的頂部居中位置固定有支撐架2,基座1位于支撐架2側面的頂部固定有儲液罐3,支撐架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泵體4,泵體4的頂部輸入端固定安裝有一端與儲液罐3內部相連接的輸出管5,泵體4的底部輸出端固定有引導管6,引導管6的底部固定有灌裝頭7,灌裝頭7的一端安裝有封閉機構8,封閉機構8的側面固定安裝有升降機構9,基座1位于支撐架2另一側的頂部安裝有調節位置的控制機構10。
[0024]其中,封閉機構8包括活動套接在灌裝頭7一端的封閉管801,封閉管801的頂部固定有第一金屬圈802,第一金屬圈802的內部固定有第一密封圈803,灌裝頭7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密封圈804,第二密封圈804的外部固定有第二金屬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頂部居中位置固定有支撐架(2),所述基座(1)位于支撐架(2)側面的頂部固定有儲液罐(3),所述支撐架(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泵體(4),所述泵體(4)的頂部輸入端固定安裝有一端與儲液罐(3)內部相連接的輸出管(5),所述泵體(4)的底部輸出端固定有引導管(6),所述引導管(6)的底部固定有灌裝頭(7),所述灌裝頭(7)的一端安裝有封閉機構(8),所述封閉機構(8)的側面固定安裝有升降機構(9),所述基座(1)位于支撐架(2)另一側的頂部安裝有調節位置的控制機構(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機構(8)包括活動套接在灌裝頭(7)一端的封閉管(801),所述封閉管(801)的頂部固定有第一金屬圈(802),所述第一金屬圈(802)的內部固定有第一密封圈(803),所述灌裝頭(7)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密封圈(804),所述第二密封圈(804)的外部固定有第二金屬圈(805),所述第二金屬圈(805)的底部鑲嵌有磁鐵塊(806),所述磁鐵塊(806)的底部與第一金屬圈(802)表面相磁吸,所述封閉管(801)的底部活動安裝有密封機構(80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用助劑生產用灌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9)包括開設在支撐架(2)側面的安裝槽(901),所述安裝槽(901)的內壁頂部與底部均安裝有一個第一軸承(902),兩個所述第一軸承(902)的相對面安裝有可旋轉的螺紋調節桿(903),所述第一軸承(902)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玉民,劉國偉,李國慶,
申請(專利權)人:菏澤科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