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粉磨設備,包括喂料皮帶機、粉磨機構和液壓系統,所述喂料皮帶機通過梭槽與粉磨機構連接,物料通過梭槽進入粉磨機構,所述粉磨機構與液壓系統連接,所述液壓系統和喂料皮帶機的電機均與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粉磨設備通過喂料皮帶機、粉磨機構和液壓系統,粉磨機構與液壓系統連接,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系統對粉磨機構施加的壓力值,消除上輥由靜止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中產生的瞬間沖擊力,此沖擊力對粉磨機構、輥面和液壓系統等造成損壞,以及通過該壓力值保證物料的粉磨質量。質量。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粉磨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粉磨技術,特別是一種粉磨設備。
技術介紹
[0002]粉磨設備工作原理是,待粉磨的物料從下輥的側方進入,在高壓力作用下,活動的上輥作用到物料上,對物料進行料層擠壓粉磨。
[0003]現有的粉磨設備在物料開始進入下輥進行粉磨的瞬間,上輥由靜止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會產生一個瞬間沖擊力,此沖擊力對粉磨機構、輥面和液壓系統等造成損壞。同時,在物料粉磨過程中,往往由于物料進入粉磨機構的流量,影響物料在粉磨過程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也直接影響物料粉磨的效果及產量。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粉磨設備,消除上輥由靜止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產生的瞬間沖擊力。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粉磨設備,包括喂料皮帶機、粉磨機構和液壓系統,所述喂料皮帶機通過梭槽與粉磨機構連接,物料通過梭槽進入粉磨機構,所述粉磨機構與液壓系統連接,所述液壓系統和喂料皮帶機的電機均與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
[0007]采用前述技術方案的本技術,通過喂料皮帶機、粉磨機構和液壓系統,將粉磨機構與液壓系統連接,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系統對粉磨機構施加的壓力值,消除上輥由靜止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中產生的瞬間沖擊力,此沖擊力對粉磨機構、輥面和液壓系統等造成損壞,以及通過該壓力值保證物料的粉磨質量。
[0008]優選的,所述喂料皮帶機的一端上方安裝有物料腔,所述物料腔的上方連接有料倉,另一端連接有梭槽和料位傳感器,所述料位傳感器與所述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
[0009]通過在喂料皮帶機的一端上方安裝有料倉和物料腔,通過料倉向喂料皮帶機輸入物料,并在喂料皮帶機的一端連接有梭槽和料位傳感器,通過梭槽使物料進入粉磨設備,并安裝料位傳感器檢測喂料皮帶機上的物料填充量。
[0010]優選的,所述粉磨機構包括上輥、下輥、下輥殼體、上輥殼體和機架,所述下輥的轉軸與電機輸出軸連接,所述下輥位于下輥殼體內,所述上輥位于所述上輥殼體內,所述上輥的轉軸與上輥殼體形成軸孔配合,所述上輥殼體通過鉸接軸與機架可擺動連接。
[0011]通過將下輥的轉軸與電機連接,使下輥成為驅動棍,而上輥的轉軸與上輥殼體形成軸孔配合,并將上輥殼體通過鉸接軸與機架可擺動連接,使上輥殼體在下輥驅動物料使使上輥轉動,并帶動上輥殼體擺動。
[0012]優選的,所述上輥與下輥之間具有設置距離,所述梭槽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粉磨機構上,物料通過梭槽從下輥的一側進入下輥,并通過下輥進入上輥與下輥之間的設置距離。
[0013]通過將上輥與下輥之間具有設置距離,通過該設置距離供物料通過,并使物料在
上輥和下輥的作用下研磨粉碎。
[0014]優選的,所述液壓系統包括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與上輥殼體遠離設置有上輥的一端連接。
[0015]通過將氣缸的活動桿與上輥殼體遠離設置有上輥的一端連接,通過液壓系統對上輥殼體施加預壓力值,消除上輥由靜止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中產生的瞬間沖擊力,此沖擊力對粉磨機構、輥面和液壓系統等造成損壞,以及通過該壓力系統施加工作壓力值,保證物料在上輥和下輥作用下的粉磨質量。
[0016]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粉磨設備通過喂料皮帶機、粉磨機構和液壓系統,粉磨機構與液壓系統連接,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系統對粉磨機構施加的壓力值,消除上輥由靜止狀態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中產生的瞬間沖擊力,此沖擊力對粉磨機構、輥面和液壓系統等造成損壞,以及通過該壓力系統施加工作壓力值,保證物料的粉磨質量。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
[0018]圖2是本技術的俯視圖;
[0019]圖3是本技術的粉磨機構的部分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并不因此將本技術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0021]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料倉1、物料腔2、喂料皮帶機3、料位傳感器4、梭槽5、粉磨機構6、上輥61、下輥62、上棍殼體622、鉸接軸63、液壓系統7、液壓缸71、活塞桿711、機架8、動力機構9。
[0022]參見圖1至圖3,一種粉磨設備,包括喂料皮帶機3、粉磨機構6和液壓系統7,所述喂料皮帶機3通過梭槽5與粉磨機構6連接,物料通過梭槽5進入粉磨機構6,所述粉磨機構6與液壓系統7連接,所述液壓系統7和喂料皮帶機3的電機均與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
[0023]參見圖2和圖3,所述喂料皮帶機3的一端上方安裝有物料腔2,所述物料腔2的上方連接有料倉1,另一端連接有梭槽5和料位傳感器4,所述料位傳感器4與所述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
[0024]參見圖3,所述粉磨機構6包括上輥61、下輥62、下輥62殼體、上輥61殼體和機架8,所述下輥62的轉軸與電機輸出軸連接,所述下輥62位于下輥62殼體內,所述上輥61位于所述上輥61殼體內,所述上輥61的轉軸與上輥61殼體形成軸孔配合,所述上輥61殼體通過鉸接軸63與機架8可擺動連接。
[0025]本技術中,所述上輥61與下輥62之間具有設置距離,所述梭槽5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粉磨機構6上,物料通過梭槽5從下輥62的一側進入下輥62,并通過下輥62進入上輥61與下輥62之間的設置距離。所述液壓系統7包括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711與上輥61殼體遠離設置有上輥61的一端連接。
[002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粉磨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喂料皮帶機(3)、粉磨機構(6)和液壓系統(7),所述喂料皮帶機(3)通過梭槽(5)與粉磨機構(6)連接,物料通過梭槽(5)進入粉磨機構(6),所述粉磨機構(6)與液壓系統(7)連接,所述液壓系統(7)和喂料皮帶機(3)的電機均與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皮帶機(3)的一端上方安裝有物料腔(2),所述物料腔(2)的上方連接有料倉(1),另一端連接有梭槽(5)和料位傳感器(4),所述料位傳感器(4)與所述可編輯邏輯控制器電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磨機構(6)包括上輥(61)、下輥(62)、下輥(62)殼體、上輥(61)殼體、電機和機架(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杰,任元春,王利璽,魯良運,余曉華,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