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的上端設有裝置外殼,所述裝置外殼的兩側均設有裝置側板,所述裝置側板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所述擋板的后方位于裝置側板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活動塊對不通過尺寸的電池包進行夾持,提高裝置的適用性,通過裝置蓋門的一側位于裝置外殼的前端面設有電磁鐵,進而便于在進行測試時,電磁鐵通電,防止裝置蓋門打開,造成安全隱患,通過裝置側板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裝置側板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進而通過散熱機構和散熱槽相互配合對裝置外殼的內部進行散熱,提高裝置的散熱性。的散熱性。的散熱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汽車電池包
,具體為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動力電池包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電動汽車所使用的熱管理系統中,熱管理系統控制器根據溫度傳感器信號(包括環境溫度,動力電池溫度,驅動電機溫度等)控制整車工作在不同的熱管理工作模式下。
[0003]但是,現有的電池包評測裝置只能對單一的電池包進行檢測,適用性不強,且在檢測結束后,裝置內部的散熱能力較弱,影響下一個電池包的后續進行測試;因此,不滿足現有的需求,對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電池包評測裝置只能對單一的電池包進行檢測,適用性不強,且在檢測結束后,裝置內部的散熱能力較弱,影響下一個電池包的后續進行測試等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的上端設有裝置外殼,所述裝置外殼的兩側均設有裝置側板,所述裝置側板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所述散熱槽的內側設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后方位于裝置側板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所述裝置外殼底端內壁的兩端均設有兩個活動槽,所述活動槽的內側設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上端設有電極塊,所述裝置外殼頂端的內壁設有沖壓機構。
[0006]優選的,所述裝置側板上端面的兩端均設有螺栓,所述螺栓貫穿裝置側板延伸至裝置外殼的內側,所述裝置側板通過螺栓與裝置外殼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裝置外殼的前端設有裝置蓋門,所述裝置外殼和裝置蓋門通過鉸鏈連接,所述裝置蓋門的一側位于裝置外殼的前端面設有電磁鐵。
[0008]優選的,所述裝置側板和散熱機構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散熱機構包括有旋轉電機、連接軸和散熱風扇,所述旋轉電機通過連接軸與散熱風扇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沖壓機構包括有氣缸、氣桿和沖壓座,所述氣桿位于氣缸的底端,所述氣桿貫穿裝置外殼延伸至裝置外殼的內側,所述氣缸通過氣桿與沖壓座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活動塊的前端面位于活動槽的內側設有彈簧,所述活動槽和彈簧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活動塊通過彈簧與活動槽連接。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術通過裝置外殼底端內壁的兩端均設有兩個活動槽,活動槽的內側設有活動塊,活動塊通過彈簧與活動槽連接,進而便于通過活動塊對不通過尺寸的電池包進
行夾持,提高裝置的適用性;
[0013]2、本技術通過裝置外殼的前端設有裝置蓋門,裝置外殼和裝置蓋門通過鉸鏈連接,裝置蓋門的一側位于裝置外殼的前端面設有電磁鐵,進而便于在進行測試時,電磁鐵通電,防止裝置蓋門打開,造成安全隱患;
[0014]3、本技術通過裝置外殼的兩側均設有裝置側板,裝置側板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散熱槽的內側設有擋板,擋板的后方位于裝置側板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進而通過散熱機構和散熱槽相互配合對裝置外殼的內部進行散熱,提高裝置的散熱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整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裝置外殼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裝置外殼底面的俯視圖。
[0018]圖中:1、裝置底座;2、裝置外殼;3、裝置蓋門;4、裝置側板;5、散熱槽;6、擋板;7、沖壓機構;8、散熱機構;9、活動槽;10、電極塊;11、活動塊;12、彈簧;13、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0]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包括裝置底座1,裝置底座1的上端設有裝置外殼2,裝置外殼2的兩側均設有裝置側板4,裝置側板4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5,散熱槽5的內側設有擋板6,擋板6的后方位于裝置側板4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8,裝置外殼2底端內壁的兩端均設有兩個活動槽9,活動槽9的內側設有活動塊11,活動塊11的上端設有電極塊10,裝置外殼2頂端的內壁設有沖壓機構7,整體通過活動塊11對不通過尺寸的電池包進行夾持,提高裝置的適用性,通過裝置外殼2和裝置蓋門3通過鉸鏈連接,裝置蓋門3的一側位于裝置外殼2的前端面設有電磁鐵,進而便于在進行測試時,電磁鐵通電,防止裝置蓋門3打開,造成安全隱患,通過裝置側板4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5,裝置側板4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8,進而通過散熱機構8和散熱槽5相互配合對裝置外殼2的內部進行散熱,提高裝置的散熱性。
[0021]進一步,裝置側板4上端面的兩端均設有螺栓13,螺栓13貫穿裝置側板4延伸至裝置外殼2的內側,裝置側板4通過螺栓13與裝置外殼2連接,進而便于對裝置側板4進行安裝。
[0022]進一步,裝置外殼2的前端設有裝置蓋門3,裝置外殼2和裝置蓋門3通過鉸鏈連接,裝置蓋門3的一側位于裝置外殼2的前端面設有電磁鐵,進而便于在進行測試時,電磁鐵通電,防止裝置蓋門3打開,造成安全隱患。
[0023]進一步,裝置側板4和散熱機構8通過螺釘連接,散熱機構8包括有旋轉電機、連接軸和散熱風扇,旋轉電機通過連接軸與散熱風扇連接,通過散熱機構8對裝置外殼2的內部進行散熱,提高裝置的散熱性。
[0024]進一步,沖壓機構7包括有氣缸、氣桿和沖壓座,氣桿位于氣缸的底端,氣桿貫穿裝置外殼2延伸至裝置外殼2的內側,氣缸通過氣桿與沖壓座連接,進而通過沖壓機構7對電池
包進行擠壓,便于對電池包的抗壓能力進行測試。
[0025]進一步,活動塊11的前端面位于活動槽9的內側設有彈簧12,活動槽9和彈簧12通過螺栓連接,活動塊11通過彈簧12與活動槽9連接,進而便于通過活動塊11帶動電極塊10對電池進行貼合。
[0026]綜上所述,使用時,首先檢測各部件是否完好,檢測完畢后,將電池包放入裝置外殼2的內側,通過裝置外殼2底端內壁的兩端均設有兩個活動槽9,活動槽9的內側設有活動塊11,進而便于通過活動塊11對不通過尺寸的電池包進行夾持,提高裝置的適用性,固定完成后,通過裝置外殼2的前端設有裝置蓋門3,裝置外殼2和裝置蓋門3通過鉸鏈連接,裝置蓋門3的一側位于裝置外殼2的前端面設有電磁鐵,進而便于在進行測試時,電磁鐵通電,防止裝置蓋門3打開,造成安全隱患,通過活動塊11的上端設有電極塊10,進而便于通電時通過電極塊10對電池包進行加熱以及電力測試,通過裝置外殼2的兩側均設有裝置側板4,裝置側板4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5,散熱槽5的內側設有擋板6,擋板6的后方位于裝置側板4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8,且散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包括裝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底座(1)的上端設有裝置外殼(2),所述裝置外殼(2)的兩側均設有裝置側板(4),所述裝置側板(4)一側的外表面設有四個散熱槽(5),所述散熱槽(5)的內側設有擋板(6),所述擋板(6)的后方位于裝置側板(4)的內壁設有散熱機構(8),所述裝置外殼(2)底端內壁的兩端均設有兩個活動槽(9),所述活動槽(9)的內側設有活動塊(11),所述活動塊(11)的上端設有電極塊(10),所述裝置外殼(2)頂端的內壁設有沖壓機構(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側板(4)上端面的兩端均設有螺栓(13),所述螺栓(13)貫穿裝置側板(4)延伸至裝置外殼(2)的內側,所述裝置側板(4)通過螺栓(13)與裝置外殼(2)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熱管理系統評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劍華,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邦禾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