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儀,包括:殼體、光學檢測模組、支架、導軌滑塊組件、以及電動推桿,所述殼體的前端開設有窗口,所述光學檢測模組容置于殼體中且能夠自窗口伸出殼體,且左右兩側通過關節(jié)軸承連接至支架上,所述支架通過導軌滑軌組件支撐在殼體中,并且由電動推桿驅動而前后移動,其中,所述光學檢測模組能夠隨支架滑出窗口,在推桿外力作用下自適應調節(jié)位姿與標志板貼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光學檢測模組與標志板的自動貼靠問題,同時降低了標志板檢測的難度和提升了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儀
[0001]本技術涉及交通交通標志板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儀。
技術介紹
[0002]交通標志作為性價比最高的交通安全保障設施,是向道路使用者傳遞交通及路網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據是材料的逆反射特性,該特性對駕駛員視認性的影響直接關系夜間行車安全。
[0003]標志面反光膜逆反射系數要求使用逆反射系數測試儀檢測,目前測試儀大部分均為手持式檢測設備,在標志面反光膜逆反射系數檢測過程中,需要將檢測儀貼靠在標志板的標志面上,如此要求檢測人員需足夠靠近標志板且手動仔細操作才能實現(xiàn)貼靠。
[0004]目前,逆反射系數測試儀不具備自動貼靠功能,如此在檢測過程中存在未貼靠到位而導致的逆反射系數檢測不可靠的風險。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一種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裝置,以解決檢測儀與標志面自動貼靠的問題。
[0006]為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道路交通標志板綜合檢測裝置,包括:殼體、光學檢測模組、支架、導軌滑塊組件、關節(jié)軸承、以及電動推桿,其中所述殼體的前端開設有窗口,所述光學檢測模組容置于殼體中且能夠自窗口伸出殼體,所述光學檢測模組的左右兩側通過關節(jié)軸承連接至支架上,所述支架通過導軌滑塊組件支撐在殼體中,并且由電動推桿驅動而前后移動,所述光學檢測模組能夠隨支架移動而滑出窗口,所述光學檢測模組在接觸標志板后在電動推桿外力作用下自適應調節(jié)位姿、進而與標志板貼合。
[0007]進一步地,上述窗口的左側、右側和下側設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用于迫使光學檢測模組復位。
[0008]進一步地,上述殼體前蓋、蓋板、后蓋和底板,其中,所述前蓋和后蓋固定連接至底板上,所述蓋板位于前蓋和后蓋二者之間。
[0009]進一步地,上述支架呈U型,所述電動推桿居中地設置在底板上,且與支架的U型底端連接。
[0010]進一步地,上述導軌滑塊組件中的導軌具有過渡連接部,位于光學檢測模組側面的導軌滑塊組件通過過渡連接部固定連接至底板上。
[0011]在本檢測儀中,光學檢測模組能夠隨支架移動而滑出窗口,到達標志板,由于關節(jié)軸承能多方位轉動,光學檢測模組在接觸標志板后在推桿外力作用下會自適應調節(jié)位姿,消除誤差,使光學儀器與檢測面完全貼合。
[0012]本技術測試儀解決了光學檢測模組與標志板的自動貼合問題,克服了因貼合不到位造成的檢測結果不可靠的問題,同時降低了標志板檢測的操作難度、提升了工作效
率,在手持式測量儀或升降桿持測量儀上均可應用。
[001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之外,本技術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4]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5]圖1是本技術的道路交通標志板綜合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所示裝置的A部分放大圖;
[0017]圖3是本技術的檢測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其中移除了部分組件;
[0018]圖4是本技術的檢測儀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9]圖5是本技術的測試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0020]圖6是本技術的測試儀的光學檢測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
[0022]結合參照圖1至6,本技術的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裝置包括升降桿10和測試儀20。
[0023]升降桿10下端具有可收疊的三腳架11,可以將升降桿10立于地面上。升降桿10由多個桿節(jié)12構成,例如三個或四個桿節(jié),內桿相對外桿可伸縮調整,每個節(jié)桿的頂端設有夾套13,在調整內桿至預定伸出長度后,擰緊夾套螺栓14,夾套13將內桿夾緊。
[0024]使用時,三腳架11打開,固定于路面,然后將測試儀20安裝到升降桿10上。
[0025]升降桿10的頂端的夾套13夾持外調節(jié)裝置30,該外調節(jié)裝置30具有大角度萬向調節(jié)功能。
[0026]該外調節(jié)裝置30包括夾持軸31、U型安裝座32、俯仰調節(jié)座33、俯仰調節(jié)軸34、左右傾角調節(jié)座35、以及左右傾角軸36。
[0027]夾持軸31插入升降桿10的頂桿管口中,由夾套13夾緊,如此構成了相對于升降桿周向角度可調的第一級調節(jié)結構。
[0028]U型安裝座32固定安裝在夾持軸31頂部,俯仰調節(jié)座33通過俯仰調節(jié)軸34與U型安裝座32樞接,如此構成了相對于升降桿俯仰角度可調節(jié)的第二級調節(jié)結構。
[0029]左右傾角調節(jié)座35固定安裝至測試儀20的底部,通過傾角調節(jié)軸36與俯仰調節(jié)座33樞接,如此構成了相對于升降桿左右傾角可調的第三級調節(jié)結構。
[0030]由于路面多樣性,本外調節(jié)裝置30能三個方向較大角度調節(jié)水平及與標志牌的平行,調平后縮緊螺栓。
[0031]測試儀20包括殼體21、光學檢測模組22、U型支架23、導軌滑塊組件24、電動推桿25、關節(jié)軸承26、以及多個復位彈簧27。殼體21中還包括其他器件,例如控制器、電池塊、配重等組件。
[0032]該殼體21整體呈矩形塊狀,前端開設有窗口21a,光學檢測模組22容置于殼體中且
能夠自窗口21a伸出殼體,光學檢測模組22的前端為檢測面,最終要與標志板貼合。
[0033]光學檢測模組22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關節(jié)軸承26連接至U型支架23上,U型支架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導軌滑軌組件24支撐于殼體中,并且由電動推桿25驅動水平滑移。
[0034]優(yōu)選地,殼體21為組裝部件,主要由前蓋211、后蓋212、底板213、蓋板214組成。前蓋211和后蓋212固定至底板213上,導軌滑塊組件24通過過渡連接部241固定安裝至底板213上,電動推桿25居中地布置在底板213上,與U型支架23的底部驅動連接。
[0035]窗口21a開設在前蓋211上,其左側、右側和下側三處設有復位彈簧27,這些復位彈簧用于迫使光學檢測模組復位。
[0036]如此,光學檢測模組22能夠隨U型支架滑出窗口21a,到達標志板。關節(jié)軸承能多方位轉動,光學檢測模組22在接觸標志板后在推桿外力作用下自適應調節(jié)位姿,消除誤差,使光學儀器與檢測面完全貼合。
[0037]在一實施例中,本光學檢測模組上集成有超聲測厚探頭40,用于對標志板的厚度進行測量。
[0038]本裝置選用的超聲波測厚探頭參數如下:1、測量范圍:0.65~400mm(鋼)薄涂層模式(小于1mm)穿越范圍:1~30mm(鋼);2、厚涂層模式(大于0.1mm)穿越范圍:1~30mm(鋼);3、數據測試精度:0.01mm;4、材料聲速:508~18699m/s;5、發(fā)生頻率:7.5MHz;6、探頭結構:Φ15mm...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光學檢測模組、支架、導軌滑塊組件、關節(jié)軸承、以及電動推桿,其中所述殼體的前端開設有窗口,所述光學檢測模組容置于殼體中且能夠自窗口伸出殼體,所述光學檢測模組的左右兩側通過關節(jié)軸承連接至支架上,所述支架通過導軌滑塊組件支撐在殼體中,并且由電動推桿驅動而前后移動,所述光學檢測模組能夠隨支架移動而滑出窗口,所述光學檢測模組在接觸標志板后在電動推桿外力作用下自適應調節(jié)位姿、進而與標志板貼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標志板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的左側、右側和下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杜茂周,肖位林,潘順興,鄢光顯,薛靜,唐桃,饒翊文,丁晉文,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黔程弘景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