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數控機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包括機床,機床包括用于移動產品的機床主軸,還包括吸具、吸氣工作臺、放料盤,吸具包括用于與機床主軸連接的刀柄、安裝于刀柄上并隨著機床主軸移動的用于吸附產品的吸頭、安裝于刀柄內的通氣管,通氣管的一端與吸頭連接,通氣管的另一端通過氣管連接第一吸氣裝置,吸氣工作臺上開設有用于吸附產品的吸氣槽,吸氣工作臺內設置有與吸氣槽連通的氣道,氣道的遠離吸氣槽的一端連接有第二吸氣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減少了人工上下料次數,采用吸頭抓取產品,定位準確,誤差小,而且單片產品加工過程中無需操作員在機床前等待加工完畢,減少人工成本。減少人工成本。減少人工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數控機床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
技術介紹
[0002]CNC機床即數控機床,是數字控制機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并將其譯碼,用代碼化的數字表示,通過信息載體輸入數控裝置。經運算處理由數控裝置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
[0003]現有CNC機床加工產品,操作員需在加工過程中的機床旁等待加工完畢,每加工完畢一片產品就需要把料取出機床外,重新取未加工的產品到機床內部進行裝夾,上下料效率低,操作上下料動作頻繁,批量生產過程中人為失誤造成產品報廢,操作員在停機間隙中上下料,存在安全隱患,操作員在機床加工進行中需要在機床旁進行等待,人力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為解決現有技術處理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包括機床,所述機床包括用于移動產品的機床主軸,還包括吸具、吸氣工作臺、放料盤,所述吸具包括用于與所述機床主軸連接的刀柄、安裝于所述刀柄上并隨著所述機床主軸移動的用于吸附產品的吸頭、安裝于所述刀柄內的通氣管,所述通氣管的一端與所述吸頭連接,所述通氣管的另一端通過氣管連接第一吸氣裝置,所述吸氣工作臺上開設有用于吸附產品的吸氣槽,所述吸氣工作臺內設置有與所述吸氣槽連通的氣道,所述氣道的遠離所述吸氣槽的一端連接有第二吸氣裝置。
[0006]優選的,所述吸頭呈喇叭狀,所述吸頭的中間設置有用于插設于所述通氣管的一端的連接端,所述連接端處設置有排氣道,所述排氣道的一端與所述通氣管連通,所述排氣道的另一端為排氣口。
[0007]優選的,所述刀柄的下部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通氣管的開口腔體,所述開口腔體內設置有用于夾緊所述通氣管的彈性的夾持部,所述夾持部設置有用于夾持通氣管的內腔,所述夾持部的側壁設置有多條收縮縫,所述內腔的開口端為錐形喇叭口,所述開口腔體的內徑向其開口方向逐漸減小,所述通氣管從所述內腔的開口端處插入所述夾持部。
[0008]優選的,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還包括刀庫,所述刀庫包括刀盤以及與所述刀盤連接以驅動刀盤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刀盤上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安裝吸具的刀位,所述刀柄的外側壁沿刀柄的周向設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刀位為所述刀盤沿刀盤的周向設置的缺口,所述刀柄的第一限位槽與所述刀位卡接以將吸具固定于刀盤上。
[0009]優選的,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放料盤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定位導柱以及定位導套,所述定位導套套設于所述定位導柱上,所述放料盤的底
部設置有與所述定位導套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放料盤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通過所述定位孔與定位導套的卡合來定位。
[0010]優選的,所述放料盤上設置有若干個用于放置產品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均勻分布于所述放料盤上。
[0011]優選的,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還包括CNC工作臺,所述吸氣工作臺、底座均安裝于所述CNC工作臺上,所述CNC工作臺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三限位槽,所述吸氣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三限位槽相配合的連接條,所述連接條卡設于所述第三限位槽處以防止所述吸氣工作臺移動。
[0012]優選的,所述刀柄的上部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機床主軸的第四限位槽。
[0013]優選的,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刀庫外側的保護罩,所述保護罩為設置有側面設置有開口的矩形盒體。
[0014]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為伺服電機。
[001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術提供了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通過機床主軸移動吸具至放料盤,將位于放料盤上的產品吸起,再通過機床主軸將產品移動至吸氣工作臺,吸氣工作臺將產品吸住以固定產品,通過本裝置減少了人工上下料次數,采用吸頭抓取產品,定位準確,誤差小,而且單片產品加工過程中無需操作員在機床前等待加工完畢,減少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的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的刀庫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的吸具示意圖;
[0021]圖5為本技術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的吸氣工作臺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本具體實施的方向以圖1方向為標準。
[0023]如圖1、圖2、圖5所示,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包括機床,所述機床包括用于移動產品的機床主軸1,還包括吸具2、吸氣工作臺3、放料盤4,所述吸具2包括用于與所述機床主軸1連接的刀柄21、安裝于所述刀柄21上并隨著所述機床主軸1移動的用于吸附產品的吸頭22、安裝于所述刀柄21內的通氣管23,所述通氣管23的一端與所述吸頭22連接,所述通氣管23的另一端通過氣管連接第一吸氣裝置,所述吸氣工作臺3上開設有用于吸附產品的吸氣槽31,所述吸氣工作臺3內設置有與所述吸氣槽31連通的氣道32,所述氣道32的遠離所述吸氣槽31的一端連接有第二吸氣裝置。
[0024]本技術中的第一吸氣裝置、第二吸氣裝置均為市面上現有的真空吸氣裝置,且圖上未示出。吸具2吸附產品時,第一吸氣裝置開啟吸氣,通氣管23內產生負壓,從而將產品吸附在吸頭22上,當需要放開產品時,第一吸氣裝置停止吸氣,通氣管23內不再形成負壓,產品由于重力下落。
[0025]本技術中機床主軸1可通過通電產生磁力與刀柄21連接,需要更換刀柄21的時候,機床主軸1斷電使磁力消失,使吸具2由于重力脫離機床主軸1;機床主軸1還可以通過在機床主軸1處設置氣道32以及吸氣裝置使氣道32內產生負壓以吸附刀柄21,吸氣裝置停止吸氣時,使吸具2由于重力脫離機床主軸1。
[0026]優選的,如圖4所示,所述吸頭22呈喇叭狀,所述吸頭22的中間設置有用于插設于所述通氣管23的一端的連接端24,所述連接端24處設置有排氣道25,所述排氣道25的一端與所述通氣管23連通,所述排氣道25的另一端為排氣口。喇叭狀的吸頭22便于吸附產品,連接端24設置于吸頭22的中間以便實現吸頭22的受力平衡。
[0027]優選的,所述刀柄21的下部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通氣管23的開口腔體26,所述開口腔體26內設置有用于夾緊所述通氣管23的彈性的夾持部27,所述夾持部27設置有用于夾持通氣管23的內腔,所述夾持部27的側壁設置有多條收縮縫28,所述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包括機床,所述機床包括用于移動產品的機床主軸(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吸具(2)、吸氣工作臺(3)、放料盤(4),所述吸具(2)包括用于與所述機床主軸(1)連接的刀柄(21)、安裝于所述刀柄(21)上并隨著所述機床主軸(1)移動的用于吸附產品的吸頭(22)、安裝于所述刀柄(21)內的通氣管(23),所述通氣管(23)的一端與所述吸頭(22)連接,所述通氣管(23)的另一端通過氣管連接第一吸氣裝置,所述吸氣工作臺(3)上開設有用于吸附產品的吸氣槽(31),所述吸氣工作臺(3)內設置有與所述吸氣槽(31)連通的氣道(32),所述氣道(32)的遠離所述吸氣槽(31)的一端連接有第二吸氣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頭(22)呈喇叭狀,所述吸頭(22)的中間設置有用于插設于所述通氣管(23)的一端的連接端(24),所述連接端(24)處設置有排氣道(25),所述排氣道(25)的一端與所述通氣管(23)連通,所述排氣道(25)的另一端為排氣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21)的下部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通氣管(23)的開口腔體(26),所述開口腔體(26)內設置有用于夾緊所述通氣管(23)的彈性的夾持部(27),所述夾持部(27)設置有用于夾持通氣管(23)的內腔,所述夾持部(27)的側壁設置有多條收縮縫(28),所述內腔的開口端為錐形喇叭口,所述開口腔體(26)的內徑向其開口方向逐漸減小,所述通氣管(23)從所述內腔的開口端處插入所述夾持部(27)。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CNC自動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刀庫(5),所述刀庫(5)包括刀盤(51)以及與所述刀盤(51)連接以驅動刀盤(51)轉動的驅動裝置(52),所述刀盤(51)上設置有若干個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英敏,畢哲哲,鄧軍輝,彭冰冰,王振江,袁北平,
申請(專利權)人:伯恩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