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及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控制
,具體涉及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及方法。
技術介紹
[0002]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轉換技術具有系統簡化、效率高、體積小、易于實現模塊化建設等技術優勢,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實現發電是一種非常具有前景的發電技術。因其熱電轉換效率高、體積重量小、機動性好,應用到實際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對于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的運行控制技術還有待研究和進一步驗證。其中,系統變負荷工況就是動力轉換系統控制中最常見也是最核心的控制要求。
[0003]變負荷的調整方法有多種,主要分為改變進氣流量和改變進氣溫度兩大類。改變透平進氣流量通常使用分方法是設置旁路,通過閥門開度來調節進氣。對于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而言,單一的使用旁路來調節透平進氣,會使系統效率大大降低,大部分壓縮機耗功升壓后的工質會被旁路旁通,而沒有做有用功,此種調節方式的特點是快速,但低效,尤其是在大幅度變負荷的情況下,造成嚴重浪費。
[0004]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快速且高效的變負荷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及方法,以解決現有單一使用旁路來調節透平進氣導致系統低效、造成浪費的問題。
[0006]本專利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包括儲罐、第一PID控制單元、第二PID控制單元和調節預判模塊;所述調節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儲罐(8)、第一PID控制單元、第二PID控制單元和調節預判模塊;所述調節預判模塊用于接收變負荷指令,根據變負荷指令的大小選擇第一PID控制單元或第二PID控制單元進行變負荷控制;所述第一PID控制單元用于通過調節閥門PV202、閥門PV201、閥門PV101和閥門PV102的開度,調節透平旁路(6)進氣量實現調節透平(2)的進氣量;其中閥門PV201位于壓縮機(5)與回熱器(3)之間的管道上,閥門PV202位于壓縮機旁路(7)上,閥門PV102位于透平旁路(6)上,閥門PV101位于透平(2)的主進氣管上;所述第二PID控制單元用于通過控制閥門KV301和閥門KV302的開啟和關閉,調節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容積,其中,閥門KV301和閥門KV302分別位于儲罐(8)的高密度側連接管上和低密度側連接管上;當啟動第二PID控制單元,采用儲罐(8)中的高密度工質置換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中的低密度工質或采用儲罐(8)中的低密度工質置換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中的高密度工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D控制單元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計算模塊和閥門狀態獲取模塊;所述第一計算模塊用于基于熱力計算獲得透平(2)的進口壓力及閥門的進氣量;所述第一控制器與第一計算模塊、閥門狀態獲取模塊、閥門PV202、閥門PV201、閥門PV101和閥門PV102電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據閥門狀態獲取模塊獲取的閥門PV101和閥門PV102的狀態調節閥門PV202、閥門PV201、閥門PV101和閥門PV102的開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ID控制單元包括第二控制器和第二計算模塊;所述第二計算模塊用于基于熱力計算獲得系統工質裝量變化的需求
?
m,所述第二控制器與第二計算模塊、閥門KV301和閥門KV302電連接,第二控制器根據需求
?
m控制閥門KV301和閥門KV302的開啟和關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罐(8)通過低密度側連接管與透平(2)和回熱器(3)之間的管道連接,所述低密度側連接管上設置有閥門KV302,所述儲罐(8)通過高密度側連接管與壓縮機(5)與回熱器(3)之間的管道連接,所述高密度側連接管上設置有閥門KV301。5.根據權利要求1
?
4任一項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的變負荷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預判模塊內存儲有負荷變閾值20%FP,當負荷變化≤
±
20%FP時,啟動第一PID控制單元,采取透平旁路(6)進氣量變化調節變負荷;當負荷變化>
±
20%FP,啟動第二PID控制單元,采取系統容積變化調節變負荷。6.基于權利要求1
?
5任一項所述的變負荷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調節預判模塊接收變負荷指令,根據變負荷指令的大小選擇第一PID控制單元或第二PID控制單元進行變負荷控制;S2、第一PID控制單元通過調節閥門PV202、閥門PV2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秀婷,黃彥平,昝元鋒,劉光旭,卓文彬,王廣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