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屬于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其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內壁的兩側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同一個滾軸。該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通過設置滾軸、輥輪、卡槽、卡桿和弧形夾具,使得滾軸帶動兩個輥輪進行轉動,使得兩個輥輪均通過與卡槽的配合促使兩個卡桿實現相互靠近的工作,同時防脫塊使得兩個弧形夾具對齒圈進行夾持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摩擦力,進而此裝置可以對齒圈進行緊固的夾持工作,致使其受到外界的碰撞促使齒圈不易發生偏移的情況,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加工過程中齒圈偏移而對其加工精度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此裝置可以滿足良好的使用需求。可以滿足良好的使用需求。可以滿足良好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
[0001]本技術屬于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設備
,具體為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
技術介紹
[0002]齒輪箱在風力發電機組中的應用很廣泛,在風力發電機組當中就經常用到,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機械部件,齒輪箱其主要功用是將風輪在風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并使其得到相應的轉速,風電齒輪箱內部的齒圈零件制造精度將直接影響機器或部件的裝配質量,因此齒圈在加工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利用夾具對其進行夾持工作,避免其產生晃動從而影響其生產質量,然而現有的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無法對齒圈進行緊固的夾持工作,致使其受到外界的碰撞容易導致齒圈發生偏移的情況,進而影響齒圈的加工精度,因此現有的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無法滿足良好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3](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解決了現有的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無法對齒圈進行緊固的夾持工作,致使其受到外界的碰撞容易導致齒圈發生偏移的情況,進而影響齒圈的加工精度,因此現有的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無法滿足良好的使用需求的問題。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內壁的兩側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同一個滾軸,所述滾軸的一端設置有限位裝置,所述滾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兩個輥輪,兩個所述輥輪的表面均開設有卡槽,兩個所述卡槽開設方向對稱,兩個所述卡槽內均設置有卡桿,兩個所述卡桿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弧形夾具,所述工作臺內壁的兩側分別與同一個連接板的兩側固定連接。
[000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限位裝置包括轉盤,所述轉盤的一側與滾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轉盤內滑動連接有定位桿,所述定位桿的表面套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轉盤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定位桿的一側固定連接。
[000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開設有第一通孔,兩個所述卡桿均滑動連接在第一通孔內。
[000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工作臺的上表面開設有第二通孔,兩個所述卡桿均位于第二通孔內。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工作臺的一側開設有兩個第三通孔,所述定位桿位于其中一個第三通孔內。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工作臺下表面的四角處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兩個所述弧形夾具的內表面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個防脫塊。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該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通過設置滾軸、輥輪、卡槽、卡桿和弧形夾具,使得滾軸帶動兩個輥輪進行轉動,使得兩個輥輪均通過與卡槽的配合促使兩個卡桿實現相互靠近的工作,以達到兩個弧形夾具進行相互靠近的工作對齒圈進行夾持工作,同時防脫塊使得兩個弧形夾具對齒圈進行夾持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摩擦力,進而此裝置可以對齒圈進行緊固的夾持工作,致使其受到外界的碰撞促使齒圈不易發生偏移的情況,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加工過程中齒圈偏移而對其加工精度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此裝置可以滿足良好的使用需求。
[0015]2、該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通過設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使得卡桿在卡槽內移動時不會發生偏移或者脫落的情況,第二通孔使得卡桿具備移動的空間,進而使得兩個卡桿分別帶動弧形夾具可以順利的進行相互靠近的工作,以達到對齒圈進行夾持工作,第三通孔使得定位桿具備固定點,進而使得定位桿可以卡入相對應的第三通孔內以達到固定工作。
[0016]3、該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通過設置限位裝置,轉盤使得工作人員可以更加方便的對滾軸進行轉動工作,以達到滾軸可以順利的帶動兩個輥輪進行轉動,同時將定位桿通過彈簧的彈性力可以順勢卡入相對應的第三通孔內,以達到固定工作,避免兩個弧形夾具意外發生移動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工作臺立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輥輪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限位裝置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工作臺、2軸承、3滾軸、4限位裝置、41轉盤、42定位桿、43彈簧、5輥輪、6卡槽、7卡桿、8弧形夾具、9連接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防脫塊、14支撐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3]如圖1
?
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包括工作臺1,工作臺1內壁的兩側均通過軸承2轉動連接有同一個滾軸3,通過設置軸承2和滾軸3,軸承2使得滾軸3在內可以順利的進行轉動,進而使得兩個輥輪5可以順利的進行轉動,滾軸3可以帶動兩個輥輪5順利的進行轉動,滾軸3的一端設置有限位裝置4,滾軸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兩個輥輪5,兩個輥輪5的表面均開設有卡槽6,兩個卡槽6開設方向對稱,兩個卡槽6內均設置有卡桿7,通過設置輥輪5、卡槽6和卡桿7,使得兩個輥輪5分別通過與卡槽6的配合促使兩個卡桿7可以順利的進行相互靠近的工作,進而使得兩個卡桿7分別帶動弧形夾具8可以順利的進行相互靠近的工作,以達到兩個弧形夾具8可以對齒圈進行夾持工作,兩個卡桿7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弧形夾具8,通過設置弧形夾具8,使得兩個弧形夾具8相互
靠近時即可對齒圈進行夾持工作,以達到齒圈可以進行良好穩定的加工過程,工作臺1內壁的兩側分別與同一個連接板9的兩側固定連接。
[0024]具體的,如圖3和圖4所示,限位裝置4包括轉盤41,通過設置轉盤41,使得工作人員利用轉盤41可以更加方便的對滾軸3進行轉動工作,轉盤41的一側與滾軸3的一端固定連接,轉盤41內滑動連接有定位桿42,通過設置定位桿42,使得定位桿42可以卡入相對應的第三通孔12內以達到固定工作,防止兩個弧形夾具8意外發生相互遠離的情況,進而避免齒圈發生松動等其他意外情況,定位桿42的表面套接有彈簧43,通過設置彈簧43,使得彈簧43提供的彈性力促使定位桿42可以順利的卡入相對應的第三通孔12內,以達到固定工作,彈簧43的一端與轉盤41的一側固定連接,彈簧43的另一端與定位桿42的一側固定連接,連接板9的上表面開設有第一通孔10,兩個卡桿7均滑動連接在第一通孔10內,通過設置第一通孔10,第一通孔10使得卡桿7在卡槽6內移動時不會發生偏移或者脫落的情況,進而確保了兩個弧形夾具8進行相互靠近時的穩定性。
[0025]具體的,如圖1所示,工作臺1的上表面開設有第二通孔11,兩個卡桿7均位于第二通孔11內,通過設置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使得兩個卡桿7分別帶動弧形夾具8可以順利的進行相互靠近的工作,以達到可以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包括工作臺(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內壁的兩側均通過軸承(2)轉動連接有同一個滾軸(3),所述滾軸(3)的一端設置有限位裝置(4),所述滾軸(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兩個輥輪(5),兩個所述輥輪(5)的表面均開設有卡槽(6),兩個所述卡槽(6)開設方向對稱,兩個所述卡槽(6)內均設置有卡桿(7),兩個所述卡桿(7)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弧形夾具(8),所述工作臺(1)內壁的兩側分別與同一個連接板(9)的兩側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電齒輪箱齒圈加工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4)包括轉盤(41),所述轉盤(41)的一側與滾軸(3)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轉盤(41)內滑動連接有定位桿(42),所述定位桿(42)的表面套接有彈簧(43),所述彈簧(43)的一端與轉盤(41)的一側固定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忠廣,孫鵬,呂長艷,孫仁堂,
申請(專利權)人:瓦房店市廣通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