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提升裝置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包括升降平臺,所述升降平臺頂端安裝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插柱,所述定位插柱上插接有中心框架,所述中心框架外側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固定有液壓推桿。該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通過可調節的銜接夾桿,便于夾持固定內附件的一端,通過控制三組定位座上的液壓推桿,便于使移動輪與塔筒內壁接觸,并配合移動的移動輪將內附件從塔筒的一端向另一端運送,從而解決了內附件運送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推車或是人工進行搬運,需要多組工人之間相互配合費時費力,且推車或人工在移動時不容易保持平穩的問題。不容易保持平穩的問題。不容易保持平穩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提升裝置
,具體為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風電塔筒就是風力發電的塔桿,在風力發電機組中主要起支撐作用,同時吸收機組震動,風電塔筒的生產工藝流程一般如下:數控切割機下料,厚板需要開坡口,卷板機卷板成型后,點焊,定位,確認后進行內外縱縫的焊接,圓度檢查后,如有問題進行二次較圓,單節筒體焊接完成后,采用液壓組對滾輪架進行組對點焊后,焊接內外環縫,直線度等公差檢查后,焊接法蘭后,進行焊縫無損探傷和平面度檢查,噴砂,噴漆處理后,完成內附件安裝和成品檢驗后,運輸至安裝現場,其中內附件包括:欄桿扶手、燈具、電纜架、平臺等,在對欄桿扶手或是電纜架進行安裝時,通常需要將與塔筒等長的部件運送到塔筒的內部再進行后續的裝焊作業,而運送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推車或是人工進行搬運,這種方式費時費力,需要多組工人之間相互配合,且在運送時受管壁的弧度和重力影響,推車或人工在移動時不容易保持平穩,因此有待研制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解決了內附件運送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推車或是人工進行搬運,需要多組工人之間相互配合費時費力,且推車或人工在移動時不容易保持平穩的問題。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包括升降平臺,所述升降平臺頂端安裝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插柱,所述定位插柱上插接有中心框架,所述中心框架外側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固定有液壓推桿,所述液壓推桿的活動端安裝有驅動座,所述驅動座上安裝有移動輪,所述中心框架內部固定有調節盤,所述調節盤上均勻開設有三組限位槽和滑槽,所述調節盤上固定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穿過調節盤且固定有傳動齒輪,所述滑槽內滑動連接有銜接轉盤,銜接轉盤上固定有齒條圈,所述齒條圈與傳動齒輪嚙合,所述銜接轉盤上均勻轉動連接有三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固定有銜接夾桿,所述銜接夾桿的一端在限位槽內滑動。
[0007]優選的,所述托架的內部安裝有四組輔助滾輪,四組輔助滾輪均與托架轉動連接。
[0008]優選的,三組所述定位座上均固定有兩組對稱的液壓推桿,液壓推桿活動端上安裝的驅動座內安裝有驅動電機。
[0009]優選的,所述銜接夾桿、移動輪和輔助滾輪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滑膠墊。
[0010]優選的,三組所述銜接夾桿的另一端均開設有纜繩栓接通孔。
[0011]優選的,所述升降平臺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輪,萬向輪分別固定在升降平臺的底部
四角。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該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通過可調節的銜接夾桿,便于夾持固定內附件的一端,通過控制三組定位座上的液壓推桿,便于使移動輪與塔筒內壁接觸,并配合移動的移動輪將內附件從塔筒的一端向另一端運送,從而解決了內附件運送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推車或是人工進行搬運,需要多組工人之間相互配合費時費力,且推車或人工在移動時不容易保持平穩的問題。
[0015]2、該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通過托架的內部安裝有四組輔助滾輪,四組輔助滾輪均與托架轉動連接,便于放置內附件,在內附件的一端固定在銜接夾桿之間后,對內附件的一端起到支撐作用,并提高運送時的流暢性,通過三組定位座上均固定有兩組對稱的液壓推桿,便于提高與塔筒內壁的接觸范圍,并使一組定位座上的兩組移動輪之間相互限制位置保障穩定。
[0016]3、該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通過銜接夾桿、移動輪和輔助滾輪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滑膠墊,便于避免損傷塔筒內壁或內附件的漆面,三組銜接夾桿的另一端均開設有纜繩栓接通孔,便于通過纜繩與內附件的一端固定,進而方便裝置運送,避免松動掉落,通過升降平臺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輪,萬向輪分別固定在升降平臺的底部四角,便于調節裝置的位置。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托架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局部結構爆炸示意圖。
[0020]圖中:1、升降平臺;2、萬向輪;3、托架;4、定位插柱;5、輔助滾輪;6、中心框架;7、定位座;8、液壓推桿;9、驅動座;10、移動輪;11、調節盤;12、限位槽;13、滑槽;14、伺服電機;15、傳動齒輪;16、銜接轉盤;17、齒條圈;18、銜接夾桿;19、限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2]請參閱圖1
?
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包括升降平臺1,升降平臺1頂端安裝有托架3,托架3上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插柱4,定位插柱4上插接有中心框架6,中心框架6外側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座7,定位座7上固定有液壓推桿8,液壓推桿8的活動端安裝有驅動座9,驅動座9上安裝有移動輪10,中心框架6內部固定有調節盤11,調節盤11上均勻開設有三組限位槽12和滑槽13,調節盤11上固定有伺服電機14,伺服電機14的輸出端穿過調節盤11且固定有傳動齒輪15,滑槽13內滑動連接有銜接轉盤
16,銜接轉盤16上固定有齒條圈17,齒條圈17與傳動齒輪15嚙合,銜接轉盤16上均勻轉動連接有三組限位柱19,限位柱19上固定有銜接夾桿18,銜接夾桿18的一端在限位槽12內滑動。
[0023]具體的,為了便于放置內附件,托架3的內部安裝有四組輔助滾輪5,四組輔助滾輪5均與托架3轉動連接,對內附件的一端起到支撐作用,并提高運送時的流暢性。
[0024]具體的,為了便于保障裝置的穩定,三組定位座7上均固定有兩組對稱的液壓推桿8,液壓推桿8活動端上安裝的驅動座9內安裝有驅動電機,提高與塔筒內壁的接觸范圍,并使一組定位座7上的兩組移動輪10之間相互限制位置保障穩定。
[0025]具體的,為了便于避免損傷塔筒內壁或內附件的漆面,銜接夾桿18、移動輪10和輔助滾輪5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滑膠墊。
[0026]具體的,為了便于固定不同類型的內附件,三組銜接夾桿18的另一端均開設有纜繩栓接通孔,通過纜繩方便與內附件的一端固定,進而方便裝置運送,避免松動掉落。
[0027]具體的,為了便于移動裝置的位置,升降平臺1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輪2,萬向輪2分別固定在升降平臺1的底部四角,方便調節裝置的位置。
[0028]工作原理:將升降平臺1移動到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塔筒內附件裝焊提升裝置,包括升降平臺(1),所述升降平臺(1)頂端安裝有托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上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插柱(4),所述定位插柱(4)上插接有中心框架(6),所述中心框架(6)外側均勻固定有三組定位座(7),所述定位座(7)上固定有液壓推桿(8),所述液壓推桿(8)的活動端安裝有驅動座(9),所述驅動座(9)上安裝有移動輪(10),所述中心框架(6)內部固定有調節盤(11),所述調節盤(11)上均勻開設有三組限位槽(12)和滑槽(13),所述調節盤(11)上固定有伺服電機(14),所述伺服電機(14)的輸出端穿過調節盤(11)且固定有傳動齒輪(15),所述滑槽(13)內滑動連接有銜接轉盤(16),銜接轉盤(16)上固定有齒條圈(17),所述齒條圈(17)與傳動齒輪(15)嚙合,所述銜接轉盤(16)上均勻轉動連接有三組限位柱(19),所述限位柱(19)上固定有銜接夾桿(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鵬宇,李小軍,李振國,劉妮,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雙海通用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