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定位接觸面為曲面,從而增強產品加工精度并減小產品間隙帶來的精度公差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在定位頭支架內的定位桿,承擔管狀產品放入到通孔后再向上定位的功能,由于管狀產品頂端存在水口,可能因毛邊等因素對定位產生不確定性,通過表面光滑的定位桿與管狀產品頂部進行接觸,一方面能有效增強產品加工的精度,同時隨著產品不斷往上移動,管狀產品的頂部克服復位彈簧的拉力并逐步消除定位桿與產品頂部之前的間隙,直至管狀產品頂部的毛邊被壓低消除,最后在升降機構的作用下帶動產品升至預設高度,即需要切削的位置對準車削機構,完成定位工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應用于管狀產品水口加工技術領域。品水口加工技術領域。品水口加工技術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管狀產品水口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高玻纖含量注塑成型的管狀產品會在管口處產生環形水口,一般情況下是通過人工鋸除水口,之后再用打磨設備比如砂輪等對管口處進行磨平,加工過程中產品總長尺寸極難控制,不僅人工成本大,失去產品價格優勢;而且人工鋸除水口易致產品弄傷,增加不良率,殘留水口易附著于產品表面;同時因為水口玻纖含量高,水口硬度高,鋸片極易斷裂。申請號為202021099836.9的中國專利《一種環形水口車削設備》當中公開了一種針對上述問題的加工設備,通過機械手/人工將工件穿過第一通孔放置于旋轉卡盤上,觸動光電感應器,定位機構定位并返回,旋轉卡盤將工件固定并帶動工件旋轉,車削機構車削加工時工件的水口與工件分離,旋轉卡盤松開更換或取出工件完成加工。實現了對產品環形水口的自動加工,極大提升效率和產品良率。當中的定位機構主要用于輔助產品定位的功能,如果定位機構與管狀產品之間的接觸面設計為平面會因為太大的接觸面積導致間隙不穩定,如果接觸面設計成很小的面比如刀口狀側會因為局部壓強過大導致切深影響加工精度,上述專利中并沒有公開定位機構的具體結構。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定位接觸面為曲面,從而增強產品最終加工精度并有效減小產品間隙帶來的精度公差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
[0004]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包括機架、控制面板、旋轉卡盤、升降機構以及車削機構,所述機架上表面設有通孔,所述旋轉卡盤和所述升降機構沖上往下依次設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車削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上表面并位于所述通孔一側,在所述機架上表面位于所述通孔周側位置上還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氣缸、設置在所述定位氣缸輸出端的定位頭支架以及定位桿,所述定位桿穿透所述定位頭支架左右兩側壁設置于所述定位頭支架內并與其沿垂直方向滑動配合,在所述定位頭支架左右兩側壁外側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定位桿以及所述定位頭支架相連接。
[0005]進一步地,在所述定位頭支架左右兩側壁上均設置有豎向滑槽,位于所述豎向滑槽下方位置還設置有彈簧拉桿,所述定位桿左右兩端位于所述豎向滑槽內并與其滑動配合,所述復位彈簧下端與所述彈簧拉桿固定連接。
[0006]進一步地,在所述機架上表面對應所述定位機構的位置上還設置有兩側方定位架,兩所述側方定位架之間相隔距離與所述定位頭支架的寬度相適配,其中任意一側所述
側方定位架上設置有光纖傳感器。
[0007]進一步地,所述旋轉卡盤包括設置于所述機架上的第一電機、通過傳動皮帶與所述第一電機驅動連接的轉動軸以及設置在所述轉動軸頂部的三抓卡盤,所述轉動軸和所述三抓卡盤均與所述通孔同軸設置,且所述轉動軸和所述三抓卡盤的軸心均為與產品相適配的空心設計。
[0008]進一步地,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至少一組與所述轉動軸相適配的轉動軸承,在所述轉動軸承上架設有包覆所述三抓卡盤的環形罩,所述機架上與所述定位機構相對應的位置上還設置有用于卡定所述環形罩的鎖定模塊。
[0009]進一步地,所述鎖定模塊包括鎖定氣缸、與所述鎖定氣缸輸出端相連接的鎖定頭以及設置在所述三抓卡盤上的連接柱,在所述轉動軸承上還設置有第二光纖傳感器,所述環形罩上設置有與所述鎖定頭相適配的半圓槽,所述鎖定頭、所述第二光纖傳感器以及所述半圓槽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
[0010]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下端的絲桿電機、通過連接板與所述絲桿電機驅動連接的升降桿以及同樣設置在所述機架下端并與所述連接板滑動配合的豎向滑軌,所述升降桿與所述通孔同軸設計并可在所述轉動軸和所述三抓卡盤的空心設計內垂直移動。
[0011]進一步地,所述車削機構位于所述通孔周側并與所述定位機構垂直設計,包括車削絲桿、與所述車削絲桿相適配的車削滑塊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車削滑塊上的車刀,所述車刀的延長線過所述通孔圓心。
[0012]進一步地,在所述機架上表面相對所述定位機構的位置上還設置有除削機構,包括與外部風機相連接的吸削管以及設置于所述吸削管入削口左右兩側的防削板,所述防削板為弧形設計且弧度與所述通孔相適配。
[0013]最后,在所述機架上表面還設置有擋板,所述控制面板固定設置在所述擋板上,在所述擋板上還設置有警示燈。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在所述定位頭支架內的所述定位桿,承擔管狀產品放入到所述通孔后再向上定位的功能,由于管狀產品頂端存在水口,可能因毛邊等因素對定位產生不確定性,通過表面光滑的所述定位桿與管狀產品頂部進行接觸,一方面能有效增強產品加工的精度,同時隨著產品不斷往上移動,管狀產品的頂部克服所述復位彈簧的拉力并逐步消除所述定位桿與產品頂部之前的間隙,直至管狀產品頂部的毛邊被壓低消除,最后在所述升降機構的作用下帶動產品升至預設高度,即需要切削的位置對準所述車削機構,完成定位工作。因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定位接觸面為曲面,從而增強產品最終加工精度并有效減小產品間隙帶來的精度公差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所述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所述旋轉卡盤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所述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所述車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是所述除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本技術包括機架1、控制面板2、旋轉卡盤、升降機構以及車削機構3,所述機架1上表面設有通孔,所述旋轉卡盤和所述升降機構沖上往下依次設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車削機構3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表面并位于所述通孔一側,在所述機架 1上表面位于所述通孔周側位置上還設置有定位機構4,所述定位機構4包括定位氣缸40、設置在所述定位氣缸40輸出端的定位頭支架41以及定位桿42,所述定位桿42穿透所述定位頭支架41左右兩側壁設置于所述定位頭支架41 內并與其沿垂直方向滑動配合,在所述定位頭支架41左右兩側壁外側設置有復位彈簧43,所述復位彈簧43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定位桿42以及所述定位頭支架41相連接。
[0023]本技術的工作流程是:人工將管狀產品放入至所述通孔內;點擊所述控制面板2上的啟動按鈕發動設備;所述升降機構帶動產品下降至最底部;所述定位氣缸40啟動并將所述定位頭支架41向所述通孔的位置推動,并將所述定位桿42推至管狀產品頂部的中心;所述升降機構帶動管狀產品上升并且上升速度隨著管狀產品與所述定位桿42的距離縮短而變慢;產品頂部克服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包括機架(1)、控制面板(2)、旋轉卡盤、升降機構以及車削機構(3),所述機架(1)上表面設有通孔,所述旋轉卡盤和所述升降機構沖上往下依次設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車削機構(3)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表面并位于所述通孔一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1)上表面位于所述通孔周側位置上還設置有定位機構(4),所述定位機構(4)包括定位氣缸(40)、設置在所述定位氣缸(40)輸出端的定位頭支架(41)以及定位桿(42),所述定位桿(42)穿透所述定位頭支架(41)左右兩側壁設置于所述定位頭支架(41)內并與其沿垂直方向滑動配合,在所述定位頭支架(41)左右兩側壁外側設置有復位彈簧(43),所述復位彈簧(43)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定位桿(42)以及所述定位頭支架(41)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頭支架(41)左右兩側壁上均設置有豎向滑槽(44),位于所述豎向滑槽(44)下方位置還設置有彈簧拉桿(45),所述定位桿(42)左右兩端位于所述豎向滑槽(44)內并與其滑動配合,所述復位彈簧(43)下端與所述彈簧拉桿(45)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1)上表面對應所述定位機構(4)的位置上還設置有兩側方定位架(46),兩所述側方定位架(46)之間相隔距離與所述定位頭支架(41)的寬度相適配,其中任意一側所述側方定位架(46)上設置有光纖傳感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卡盤包括設置于所述機架(1)上的第一電機(5)、通過傳動皮帶(50)與所述第一電機(5)驅動連接的轉動軸(51)以及設置在所述轉動軸(51)頂部的三抓卡盤(52),所述轉動軸(51)和所述三抓卡盤(52)均與所述通孔同軸設置,且所述轉動軸(51)和所述三抓卡盤(52)的軸心均為與產品相適配的空心設計。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動切削管子產品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至少一組與所述轉動軸(51)相適配的轉動軸承(53),在所述轉動軸承(53)上架設有包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彬,李石橋,莫松德,成前前,王濤,王韜,韋朝勇,盧善敏,孔丹,
申請(專利權)人:三威塑膠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