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包括一次澆筑成型的外框體結構以及內連接結構,外框體結構包括至少三根立柱體、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上端扶桿體、設在每個立柱體上部的頂頭結構,所述的內連接結構包括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中部的上內擋塊、下內擋塊以及內隔擋形體結構,上內擋塊、下內擋塊與兩端的立柱體之間榫槽連接,外框體結構與外框體結構骨架體和內連接結構與內連接結構骨架體為同色系混凝土材料導模成型。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生產方法加工生產出各種不同造型同色系列內外同色系仿木護欄體結構,由于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產品成本低,外觀質感高貴典雅,強度高,破損易修補,工業效果明顯,生產率高,具有很好的實用性。有很好的實用性。有很好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仿木護欄體結構,尤其是一種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
技術介紹
[0002]混凝土仿木護欄,產品采用用混凝土和鋼制骨架一體澆筑成型,安裝方便、快捷。但是,現有混凝土仿木護欄在倉儲、運輸、安裝中由于表面的圖案層在上述過程中,各個部位易在撞擊后造成缺損,則需要人工后期進行補繪,進行補繪的部分在同色系以及協調度都有差異并且人工操作強度大、拖延的施工周期。對此提出了一種具備內外同色系仿木護欄體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解決混凝土仿木護欄各個部位易在撞擊后造成缺損,則需要人工后期進行補繪,進行補繪的部分在同色系以及協調度都有差異并且人工操作強度大、拖延的施工周期的問題。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包括一次澆筑成型的外框體結構以及設在外框體結構中的內連接結構,所述的外框體結構包括在一個單元護欄體結構中設置的2根或3根立柱體、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上端扶桿體、以及設在每個立柱體上部的頂頭結構,所述的內連接結構包括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中部的上內擋塊、下內擋塊以及設在上內擋塊與下內擋塊之間的設在內隔擋形體結構,所述的上內擋塊、下內擋塊與兩端的立柱體之間榫槽連接,所述的外框體結構與外框體結構骨架體和內連接結構與內連接結構骨架體為同色系混凝土材料導模成型。
[0005]所述的內隔擋形體結構包括設在上內擋塊與下內擋塊的一組間隔設置邊部內接塊以及2個設邊部內接塊之間中部的中部內接塊以及設在中部內接塊與邊部內接塊之間的鏡像拼接塊組。
[0006]所述的內隔擋形體結構包括設在上內擋塊與下內擋塊的一組間隔設置邊部內接塊以及2個設邊部內接塊之間中部的中部內接塊以及設在中部內接塊與邊部內接塊之間的交差成型塊組。
[0007]所述的內隔擋形體結構包括設在上內擋塊與下內擋塊的一組間隔設置邊部內接塊以及2個設邊部內接塊之間的均部豎塊組。
[0008]所述的立柱體底部設置預留連接鋼板或預留植筋或預留雙向連接鋼板或設置預埋坑與地面基礎連接。
[0009]一種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0]a、每立方混凝土原料制備:水泥200
?
500kg、石子800
?
1500kg、河沙500
?
1000kg、粉煤灰0
?
100、礦渣粉0
?
100、添加劑0
?
35kg、調色粉或色漿5
?
80Kg、水適量,將以上原料,倒入
混合設備內振動混合,收集后待使用;
[0011]b、模具設計制作:對設計的造型設計;
[0012]c、鋼筋骨架制作:通過成型裝置對步驟b中得到的骨架進行成型處理,得到半成品護欄骨架;半成品護欄骨架結構的主體連接,
[0013]d、澆筑、脫模;將步驟c中得到的半成品護欄板放入模具中,成型的時間不少于10小時,卸模去除其表面的溢出邊;
[0014]e、灑水養護:對步驟d中得到的半成品護欄板進行灑水養護或蒸汽養護,灑水養護不少于5天,蒸汽養護不少于5小時;
[0015]f、修理打磨:將步驟e中得到的半成品護欄板用打磨設備將毛刺部分打磨平整,氣孔和磕碰用同色修補材料修補平整;
[0016]g、噴透明罩光劑:選用抗紫外線抗變色的透明罩光劑對產品進行噴涂從而起到保護產品作用;
[0017]h、包裝入庫:產品自檢合格后用發泡布打包入庫。
[0018]所述的內外同色系仿木護欄體結構制作成不同尺寸,不同造型,不同色彩質感,不同圖案。
[0019]本技術的優點為:根據本技術的生產方法加工生產出各種不同造型同色系列內外同色系仿木護欄體結構,由于該技術的產品成本低,外觀質感高貴典雅,強度高,破損易修補,工業效果明顯,生產率高,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0020]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的立體圖。
[0023]圖3為本技術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圖3的立體圖。
[0025]圖5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圖5的立體圖。
[0027]圖7為圖5本另一種組成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8為本技術的立柱體內部結構圖。
[0029]圖9為本技術的上端扶桿體立柱體與內連接結構的內部結構圖。
[0030]圖10為本技術的第一種組裝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11為本技術的第二種組裝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2為本技術的第三種組裝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3為本技術的第四種組裝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4為本技術的外框體結構與內連接結構的連接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中:1.立柱體、2.上端扶桿體、3.上內擋塊、4.下內擋塊、5.外框體結構骨架體、6.內連接結構骨架體、7.邊部內接塊、8.中部內接塊、9.鏡像拼接塊組、10.交差成型塊組、11.均部豎塊組、12.預留連接鋼板、13.預留植筋、14.預留雙向連接鋼板、15.頂頭結構、16.上端扶桿體骨架體17.預埋坑。
具體實施方式
[0036]申請文本中術語“上”、“下”、“內”、“外”“前端”、“后端”、“兩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7]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38]實施例1,如圖1
?
14所示,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包括一次澆筑成型的外框體結構以及設在外框體結構中的內連接結構,所述的外框體結構包括在一個單元護欄體結構中設置的2根或3根立柱體1、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上端扶桿體2以及設在每個立柱體上部的頂頭結構15,所述的內連接結構包括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中部的上內擋塊3、下內擋塊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澆筑成型的外框體結構以及設在外框體結構中的內連接結構,所述的外框體結構包括在一個單元護欄體結構中設置的2根或3根立柱體、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上端扶桿體以及設在每個立柱體上部的頂頭結構,所述的內連接結構包括設在相鄰的2個立柱體之間中部的上內擋塊、下內擋塊以及設在上內擋塊與下內擋塊之間的設在內隔擋形體結構,所述的上內擋塊、下內擋塊與兩端的立柱體之間榫槽連接,所述的外框體結構與外框體結構骨架體和內連接結構與內連接結構骨架體為同色系混凝土材料導模成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澆筑內外同色通體系仿木護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隔擋形體結構包括設在上內擋塊與下內擋塊的一組間隔設置邊部內接塊以及2個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祝全紅,齊智勇,徐正會,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市玖綠生態景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