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提供一種風壓式聚火爐頭,屬于燃氣爐頭技術領域,其解決了現有爐頭輸出的燃氣與空氣混合不夠充分且爐頭的聚火罩壽命短的技術問題。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二殼體設在第一殼體內,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形成第一送風通道,第二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第二殼體包括混合腔和送氣腔,混合腔和送氣腔之間設有通氣塊,混合腔與送氣腔連通,第一殼體上方連接有第三殼體,第三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送氣腔的上方連接有透氣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廣泛用于燃氣爐頭技術領域。型可廣泛用于燃氣爐頭技術領域。型可廣泛用于燃氣爐頭技術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風壓式聚火爐頭
[0001]本申請屬于燃氣爐頭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風壓式聚火爐頭。
技術介紹
[0002]爐頭主要用于灶具上,起到連接爐頭殼體和聚火罩的目的,方便聚氣和聚火,提高燃燒的充分程度,現有燃氣灶上的爐頭位于聚火罩中間,當在聚火罩放上鍋時,爐頭上方的火焰被鍋底反射到聚火罩內側,容易燒蝕聚火罩內側,導致聚火罩壽命短,部分爐頭為側向輸出燃氣,燃氣的燃燒同樣會對聚火罩造成燒蝕,影響聚火罩的使用壽命,現有爐頭輸出的燃氣大多與空氣的混合不充分,導致燃氣的燃燒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解決現有爐頭輸出的燃氣與空氣混合不夠充分且爐頭的聚火罩壽命短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燃氣與空氣混合充分且可提高聚火罩使用壽命的風壓式聚火爐頭。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風壓式聚火爐頭,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二殼體設在第一殼體內,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形成第一送風通道,第二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第二殼體包括混合腔和送氣腔,混合腔和送氣腔之間設有通氣塊,混合腔與送氣腔連通,第一殼體上方連接有第三殼體,第三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送氣腔的上方連接有透氣組件。
[0005]優選地,透氣組件包括連接塊,連接塊與送氣腔的外壁連接,連接塊上方連接有透氣塊,透氣塊內部中空形成透氣腔,透氣腔的側壁設有第一透氣孔。
[0006]優選地,連接塊與第三殼體之間留有空隙形成第二送風通道,第二送風通道與第一送風通道連通。
[0007]優選地,通氣塊上設有第二透氣孔,第二透氣孔與混合腔和送氣腔連通。
[0008]優選地,第一殼體的側壁連接有進風管道。
[0009]優選地,第一殼體的底部連接有進氣管道,進氣管道的輸出端設在混合腔內。
[0010]優選地,連接塊上設有打火裝置。
[0011]優選地,第一透氣孔和第二透氣孔的數量均為多個。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術通過使第二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使空氣與混合腔內的燃氣初步混合,混合后的燃氣通過通氣塊進入送氣腔,并在送氣腔內繼續混合,最后經透氣組件輸出到第三殼體,保證了從透氣組件輸出的為完全混合的燃氣;通過設置第一送風通道和第二送風通道,使空氣沿著第三殼體向上流動,一方面可以幫助燃氣燃燒更充分并且帶動燃氣向上燃燒,另一方面第二送風通道的空氣將火焰與第三殼體分隔開,對第三殼體起到保護作用,從而提高了第三殼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的截面圖。
[0017]圖中符號說明:
[0018]1、第一殼體;2、第二殼體;3、第一送風通道;4、混合腔;5、送氣腔;6、第三殼體;7、連接塊;8、透氣塊;9、透氣腔;10;第一透氣孔;11、第二送風通道;12、第二透氣孔;13、進風管道;14、進氣管道;15、打火裝置;16、通氣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申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請。
[0020]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申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本申請提供一種風壓式聚火爐頭,包括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第二殼體2設在第一殼體1內,第一殼體1與第二殼體2之間形成第一送風通道3,第二殼體2底部與第一殼體1連通,第二殼體2包括混合腔4和送氣腔5,混合腔4和送氣腔5之間設有通氣塊16,混合腔4與送氣腔5連通,第一殼體1上方連接有第三殼體6,第三殼體6底部與第一殼體1連通,送氣腔5的上方連接有透氣組件。
[0022]在該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中,第一殼體1與進風管道13連接,使空氣可以通過進風管道13進入第一殼體1內,第二殼體2用于將燃氣和空氣充分混合,并將混合后氣體送入透氣組件,具體的,第二殼體2底部與第一殼體1連通,可以使部分空氣進入混合腔4內,通氣塊16可以適當減緩燃氣和空氣的流速,從而使燃氣和空氣在混合腔4內初步混合,混合后燃氣經過通氣塊16進入送氣腔5,并在送氣腔5內進一步混合,從而保證從透氣組件中輸出的均為與空氣混合完全的燃氣,第三殼體6與第一殼體1連通可以使空氣進入第三殼體6內部,保證第三殼體6內的燃氣充分燃燒,同時可以保護第三殼體6,防止第三殼體6長時間受火焰燃燒影響使用壽命。
[0023]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透氣組件包括連接塊7,連接塊7與送氣腔5的外壁連接,連接塊7上方連接有透氣塊8,透氣塊8內部中空形成透氣腔9,透氣腔9的側壁設有第一透氣孔10。
[0024]在該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中,透氣組件可以將與空氣混合完全的燃氣送入第三殼體6內,使燃氣在第三殼體6內燃燒,具體的,燃氣經過送氣腔5進入透氣腔9內,并通過第一透氣孔10進入第三殼體6內,為爐頭的燃燒提供燃氣。
[0025]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塊7與第三殼體6之間留有空隙形成第二送風通道11,第二送風通道11與第一送風通道3連通。
[0026]在該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中,第二送風通道11對進入第三殼體6的空氣起到導向作用,使空氣沿著第三殼體6內壁向上流動,一方面可以幫助燃氣燃燒更充分并且帶動燃氣向上燃燒,保證火焰集中在鍋底位置,另一方面第二送風通道11的空氣將火焰與第三殼體6分隔開,對第三殼體6起到保護作用,從而提高了第三殼體6的使用壽命。
[0027]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通氣塊16上設有第二透氣孔12,第二透氣孔12與混合腔4和送氣腔5連通。
[0028]在該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中,設置第二透氣孔12連通混合腔4和送氣腔5,可以使混合腔4內與空氣初步混合的燃氣進入送氣腔5內,并沿著送氣腔5進入透氣腔9最后進入第三殼體6進行燃燒。
[0029]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的側壁連接有進風管道13。
[0030]在該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中,進風管道13連接有空氣泵,可以不斷為爐頭內火焰的燃燒提供空氣,保證了爐頭的正常工作。
[0031]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的底部連接有進氣管道14,進氣管道14的輸出端設在混合腔4內。
[0032]在該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壓式聚火爐頭,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設在第一殼體內,所述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形成第一送風通道,所述第二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所述第二殼體包括混合腔和送氣腔,所述混合腔和送氣腔之間設有通氣塊,所述混合腔與送氣腔連通,所述第一殼體上方連接有第三殼體,所述第三殼體底部與第一殼體連通,所述送氣腔的上方連接有透氣組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壓式聚火爐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組件包括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送氣腔的外壁連接,所述連接塊上方連接有透氣塊,所述透氣塊內部中空形成透氣腔,所述透氣腔的側壁設有第一透氣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壓式聚火爐頭,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士亮,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匯泉廚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