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貼合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包括貼合軸、分隔組件和用于固定貼合軸的滾軸;分隔組件包括沿軸向均勻設置于貼合軸外表面上的多個分隔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在貼合軸上設置分隔環,可以一次性完成多條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貼合軸可在滾軸上調節位置后再通過固定環實現固定,可以對導電布精確定位,有效防止了導電布貼歪,進而有效減少材料的浪費;流程中僅會有一次收卷操作,可以有效減少起拱現象,降低產品不良率;本裝置在開啟后無需人工操作,有效提高貼合速度,提升貼合質量,并降低貼合損耗。合損耗。合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及貼合機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貼合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隨著自動化機器的普及,對于模切行業的產品要求也越來越高。自動化機器在抓取產品時,首先就需要感應到產品,才能抓取成功,機械手才能將產品準確貼在工件上。為了能讓自動化機器更好的感應產品,一般產品與產品之間的間隔就比較大。這個做這些模切件產品時對材料的浪費就比較多,特別是主材料,價格一般都是比較貴的。
[0003]如圖1所示,產品主材料為導電布(陰影位置),4個產品為一模(即每次沖切,可做4個產品),導電布區域總寬度a為64.85mm,在制作過程中,貼合的導電布需要給69mm,單邊留2mm的余量,便于沖切后排廢。由于每個陰影位置的間隙b為7.15mm,產品有導電布的位置c只有10.85mm,這樣就有3*7.15mm的導電布在沖切后需要被排廢掉,浪費的材料比較多。后來進行改進,在設計工藝方式時就采用了分多條材料,然后再一一的貼在指定區域,改進后導電布規格為15mm,分4卷,然后依次貼在陰影位置,如圖2所示。這樣用分成15mm規格的去貼,可以將每個間隙位置d節省3mm,共能節省9mm,加工方式如圖3和圖4所示。但由于有4條15mm的導電布需要去貼,而貼合機的滾軸有限,只能將貼了兩條導電布的半成品收卷,然后再在貼合機上貼合另外的兩條,然后進行沖切,再對廢料區域進行排廢,得到最終的產品。該種方式貼合比原來的貼合方式節省了主材料導電布約13%,但是在制造過程中卻帶來了其他的問題干擾:如貼合導電布需要貼4次、由于導電布單面的邊料只有2mm,一旦貼歪了,就會造成產品缺料、由于要在貼合機上收卷做兩次貼合,有些地方貼合了物料,有些地方物料還沒有貼,力度就不均勻,就會有起拱,使產品有尺寸問題、加工綜合不良率可達10%,與節省的物料損耗相抵消的現象等等。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至少一個而提供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及貼合機,實現了一次完成多條條狀導電布在指定位置的貼合。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包括貼合軸、分隔組件和用于固定貼合軸的滾軸;所述的分隔組件包括沿軸向均勻設置于貼合軸外表面上的多個分隔環。
[0007]優選地,所述的多個分隔環在貼合軸中段均勻設置。
[0008]優選地,相鄰兩個分隔環之間的間距比條狀導電布寬度大0.1~0.3mm。
[0009]優選地,相鄰兩個分隔環之間的間距比條狀導電布寬度大0.2mm。
[0010]優選地,所述的分隔環寬度為3mm。
[0011]優選地,所述的貼合軸為空心軸,套設于滾軸外。
[0012]優選地,所述的滾軸上還套設有兩個固定環,用于從兩端將貼合軸固定于滾軸上。
[0013]優選地,所述的固定環上設有螺紋孔,兩個固定環套設于滾軸上,并通過與螺紋孔連接的鎖定螺桿鎖定在滾軸上,實現貼合軸與滾軸的固定。
[0014]優選地,所述的滾軸上設有螺紋,兩個固定環與滾軸通過螺紋連接,從兩端抵在貼合軸上,實現貼合軸與滾軸的固定。
[0015]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公開了一種貼合機,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
[0016]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為:
[0017]將貼合軸安裝于貼合機滾軸上,并根據導電布所需的貼合位置調整貼合軸在滾軸上的位置。通過設置于滾軸上的兩個固定環從兩端鎖緊貼合軸與滾軸,并通過設置于固定環上的螺紋孔以及相匹配的鎖定螺桿固定貼合軸于滾軸上。設置于貼合軸中段的相鄰分隔環之間形成貼合通道,滾軸帶動貼合軸轉動,在各貼合通道內進行導電布的同時貼合。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過在貼合軸上設置分隔環,可以一次性完成多條條狀導電布的貼合;
[0020]2、貼合軸可在滾軸上調節位置后再通過固定環實現固定,可以對導電布精確定位,有效防止了導電布貼歪,進而有效減少材料的浪費;
[0021]3、流程中僅會有一次收卷操作,可以有效減少起拱現象,降低產品不良率;
[0022]4、本裝置在開啟后無需人工操作,有效提高貼合速度,提升貼合質量,并降低貼合損耗。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現有工藝中一種導電布貼合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現有工藝中第二種導電布貼合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現有工藝中第二種導電布貼合方式的貼合順序示意圖;
[0026]圖4為現有工藝中第二種導電布貼合方式的加工流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專利技術中貼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6為本專利技術中貼合裝置安裝于貼合機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7為本專利技術中貼合裝置使用時的裝置示意圖;
[0030]圖8為本專利技術中貼合裝置使用時的加工流程示意圖;
[0031]圖中:1
?
貼合軸;2
?
分隔環;3
?
滾軸;4
?
固定環;5
?
導電布;6
?
撕手離型膜;7
?
輔料保護膜。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
[0033]實施例1
[0034]如圖1所示,產品主材料為導電布5(陰影位置),4個產品為一模(即每次沖切,可做4個產品),導電布5區域總寬度a為64.85mm,在制作過程中,貼合的導電布5需要給69mm,單邊留2mm的余量,便于沖切后排廢。由于每個陰影位置的間隙b為7.15mm,產品有導電布5的位置c只有10.85mm,這樣就有3*7.15mm的導電布5在沖切后需要被排廢掉,浪費的材料比較多。
[0035]后需對該工藝進行改進,在設計工藝方式時就采用了分多條材料,然后再一一的貼在指定區域,改進后導電布5規格為15mm,分4卷,然后依次貼在陰影位置,如圖2所示。這樣用分成15mm規格的去貼,可以將每個間隙位置d節省3mm,共能節省9mm,加工方式如圖3和圖4所示,通過沖切依次貼合輔料保護膜7、撕手離型膜6和導電布5。但由于有4條15mm的導電布5需要去貼,而貼合機的滾軸3數量有限,只能將貼了兩條導電布5的半成品收卷,然后再在貼合機上貼合另外的兩條,然后進行沖切,再對廢料區域進行排廢,得到最終的產品。該種方式貼合比原來的貼合方式節省了主材料導電布5約13%,但是在制造過程中卻帶來了其他的問題干擾:如貼合導電布5需要貼4次、由于導電布5單面的邊料只有2mm,一旦貼歪了,就會造成產品缺料、由于要在貼合機上收卷做兩次貼合,有些地方貼合了物料,有些地方物料還沒有貼,力度就不均勻,就會有起拱,使產品有尺寸問題、加工綜合不良率可達10%,與節省的物料損耗相抵消的現象等等。
[0036]為解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貼合軸(1)、分隔組件和用于固定貼合軸(1)的滾軸(3);所述的分隔組件包括沿軸向均勻設置于貼合軸(1)外表面上的多個分隔環(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分隔環(2)在貼合軸(1)中段均勻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分隔環(2)之間的間距比條狀導電布寬度大0.1~0.3m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分隔環(2)之間的間距比條狀導電布寬度大0.2mm。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環(2)寬度為3m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貼合條狀導電布的貼合裝置,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建國,杜月華,
申請(專利權)人:昊佰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