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文丘里管和低壓EGR系統,文丘里管包括第一進氣通道、第二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所述第一進氣通道的出氣端和第二進氣通道的出氣端分別與出氣通道的進氣端連通,所述第一進氣通道包括沿進氣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內徑為D1,第二段的內徑沿著進氣方向由D1逐漸減小到D2,所述第三段的內徑為D2,所述出氣通道的進氣端的內徑為D3,第二進氣通道的內徑為D4,其中,D2<D1<D3<D4。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文丘里管和低壓EGR系統,可靠高,成本低,能夠實現系統的大EGR率。EGR率。EGR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文丘里管和低壓EGR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發動機
,尤其涉及一種文丘里管和低壓EGR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四階段油耗法規已經從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油耗目標逐年加嚴6
?
7%,預計 2025年五階段企業平均油耗為4L/100km,為滿足日益嚴格的油耗和排放法規要求,需要集中力量提升發動機熱效率,增壓+直噴技術是當前傳統汽油機最有效的節能減排方案,但熱效率很難突破38%。為進一步提升增壓直噴發動機的熱效率,除了優化燃燒系統和改善燃油噴射技術等之外,低壓廢氣再循環(Exhaust Gas Recycle,EGR)可抑制汽油發動機的爆震,提高燃燒等容度,降低燃燒溫度,減少傳熱損失,降低泵氣損失,從而達成改善油耗、提升熱效率的目的,且熱效率可以做到40%以上。但當前的低壓EGR還存在以下缺陷:發動機在低速和極限工況下,由于EGR管路及冷卻器的阻力大,導致EGR率不足,發動機熱效率大打折扣,不能達成預期目標;受限于EGR系統的布置結構影響,不能兼顧各工況下對不同 EGR率的需求,特別的20%以上EGR需求很難滿足;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4791148A公開了一種實現大EGR率的低壓EGR引入裝置及低壓EGR引入方法,該方法分別采用從渦輪前引入廢氣和渦后引入廢氣,兩路廢氣通過三通電控制閥來實現不同工況下的廢氣通路控制,雖然實現了大EGR率,但是三通電控制閥成本高、控制復雜和穩健性差,且高速工況下大量采用渦前廢氣,對EGR的冷卻器性能要求提升,同時渦前廢氣的污物較多。
專利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文丘里管和低壓EGR系統,可靠高,成本低,能實現系統的大EGR率。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文丘里管,包括第一進氣通道、第二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所述第一進氣通道的出氣端和第二進氣通道的出氣端分別與出氣通道的進氣端連通,所述第一進氣通道包括沿進氣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內徑為D1,第二段的內徑沿著進氣方向由D1逐漸減小到D2,所述第三段的內徑為 D2,所述出氣通道的進氣端的內徑為D3,第二進氣通道的內徑為D4,其中, D2<D1<D3<D4。
[0005]進一步,所述第一進氣通道的軸線與出氣通道的軸線重合。
[0006]進一步,所述出氣通道沿著出氣方向內徑逐漸增大。
[0007]進一步,D2的取值范圍為4mm
?
6mm。
[0008]本技術還提供一種低壓EGR系統,包括燃燒室、三元催化器總成、冷卻器、EGR 控制閥、混合閥、增壓器壓輪、增壓器渦輪、中冷器、增壓器壓端進氣管、空濾出氣管、排氣歧管和所述的文丘里管;所述中冷器的出氣口與燃燒室的進氣歧管連接,所述中冷器的進氣口與增壓器壓輪的出氣口連接,所述增壓器壓輪的進氣口與增壓器壓端進氣管的出氣口連接,所述空濾出氣管的出氣口與增壓器壓端進氣管的進氣口連接,所述空濾出氣管上沿著出氣方向依次設置有空氣流量計和混合閥;
[0009]所述增壓器渦輪的進氣口與燃燒室的排氣管連通,所述增壓器渦輪的出氣端通過三元催化器總成與排氣歧管連通;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進氣通道的進氣端與燃燒室的排氣管連通,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二進氣通道的進氣端與排氣歧管連通;所述出氣通道的出氣端與冷卻器的進氣口連通,所述冷卻器的出氣口通過冷卻器出氣管與空濾出氣管連通,所述冷卻器出氣管上設置有EGR控制閥,所述增壓器壓輪和增壓器渦輪之間同軸設置。
[0010]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0011]本技術的文丘里管和低壓EGR系統,可靠性高,能夠獲得足量的催后清潔廢氣參與燃燒循環;通過文丘里管效應,僅需少量高溫高壓渦前廢氣就能夠實現大EGR率,且不會犧牲小排量發動機的增壓性能;設置EGR控制閥、混合閥和空氣流量計,實現了EGR率的精準控制,獲得系統所需的、快速響應的EGR率;不需要高性能的冷卻器和負責的電控三通閥,低成本、簡化控制邏輯。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文丘里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技術低壓EGR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技術發動機循環原理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1?
燃燒室,11
?
進氣歧管,12
?
排氣管;2
?
三元催化器總成,3
?
文丘里管,4
?
冷卻器, 41
?
冷卻器出氣管,5
?
EGR控制閥,6
?
混合閥,7
?
增壓器壓輪,8
?
增壓器渦輪,9
?
中冷器, 10
?
空濾器總成;
[0017]1a
?
增壓器壓端進氣管,1b
?
空濾出氣管,1c
?
排氣歧管,1d
?
空氣流量計;
[0018]b1
?
第一進氣通道,b11
?
第一段,b12
?
第二段,b13
?
第三段,b2
?
第二進氣通道,b3
?
出氣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20]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文丘里管,包括第一進氣通道b1、第二進氣通道 b2和出氣通道b3,所述第一進氣通道b1的出氣端和第二進氣通道b2的出氣端分別與出氣通道b3的進氣端連通,所述第一進氣通道b1包括沿進氣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段b11、第二段b12和第三段b13,所述第一段b11的內徑為D1,第二段b12的內徑沿著進氣方向由D1 逐漸減小到D2,所述第三段b13的內徑為D2,所述出氣通道b3的進氣端的內徑為D3,第二進氣通道b2的內徑為D4,其中,D2<D1<D3<D4。渦前所取的高壓高溫廢氣通過渦前取氣管進入專門設計的文丘里管,由于文丘里管漩渦效應,通過催后取氣管把足量的清潔廢氣吸入冷卻器中,經過冷卻的廢氣在EGR閥的控制下實現了廢氣再循環的靈活控制。
[00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氣通道b1的軸線與出氣通道b3的軸線重合。
[00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氣通道b3沿著出氣方向內徑逐漸增大。
[0023]在本實施例中,D2的取值范圍為4mm
?
6mm。
[0024]根據對EGR率的不同需求,通過調整文丘里管3中內徑D2尺寸,可以得到不同的 EGR率、不同的渦前與催后廢氣分布等,詳細數據見表1不同文丘里管方案下的EGR率。
[0025][0026]表1
[0027]參見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低壓EGR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進氣通道(b1)、第二進氣通道(b2)和出氣通道(b3),所述第一進氣通道(b1)的出氣端和第二進氣通道(b2)的出氣端分別與出氣通道(b3)的進氣端連通,所述第一進氣通道(b1)包括沿進氣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段(b11)、第二段(b12)和第三段(b13),所述第一段(b11)的內徑為D1,第二段(b12)的內徑沿著進氣方向由D1逐漸減小到D2,所述第三段(b13)的內徑為D2,所述出氣通道(b3)的進氣端的內徑為D3,第二進氣通道(b2)的內徑為D4,其中,D2<D1<D3<D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氣通道(b1)的軸線與出氣通道(b3)的軸線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D2的取值范圍為4mm
?
6m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通道(b3)沿著出氣方向內徑逐漸增大。5.一種低壓EGR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燒室(1)、三元催化器總成(2)、冷卻器(4)、EGR控制閥(5)、混合閥(6)、增壓器壓輪(7)、增壓器渦輪(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靈,鄧偉,蘇繼才,李仙,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