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36700831 閱讀: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支座本體為回轉體,且泡沫芯靠近碳管的一端開設有兩個凹槽以及開設有一個安裝孔,支座本體分別插接在碳管的內腔和泡沫芯的安裝孔中,同時支座本體上沿其軸向分別開設有一個中心配重孔和多個邊緣配重孔,且中心配重孔位于支座本體的中心,多個邊緣配重孔圍繞中心配重孔呈圓周陣列分布,并且中心配重孔和多個邊緣配重孔的一同端均為開口端,另一同端均為封閉端。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能夠調整槳葉的大、小軸線力矩,以保證螺旋槳平衡,同時可以避免氣動不平衡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螺旋槳
    ,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

    技術介紹

    [0002]目前,螺旋槳由6片復合材料槳葉組成,由于每片槳葉的重心分布不一致,在旋轉過程中將會因偏心引起螺旋槳質量力不平衡,造成螺旋槳振動的問題,而要解決此問題,需要通過調整槳葉重心的方法將每片槳葉的力矩值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現在一般是采用調整槳葉長度和寬度的方法來調節槳葉大、小軸線力矩,以使槳葉螺旋槳質量力恢復平衡,但這種方式會引起槳葉的氣動不平衡,則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既可以調整槳葉的大、小軸線力矩,保證螺旋槳平衡,又安全可靠的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結構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能夠調整槳葉的大、小軸線力矩,以保證螺旋槳平衡,同時可以避免氣動不平衡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所述螺旋槳槳葉由外至內依次包括:漿根外套、墊布和碳梁,所述墊布分別連接所述漿根外套和所述碳梁,且所述碳梁分別連接有碳管和泡沫芯,所述碳管和所述泡沫芯連接,同時所述碳管靠近槳根,所述泡沫芯靠近槳尖;包括:
    [0007]支座本體,所述支座本體為回轉體,且所述泡沫芯靠近所述碳管的一端開設有兩個凹槽以及開設有一個安裝孔,所述支座本體分別插接在所述碳管的內腔和所述泡沫芯的安裝孔中,同時所述支座本體上沿其軸向分別開設有一個中心配重孔和多個邊緣配重孔,且所述中心配重孔位于所述支座本體的中心,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圍繞所述中心配重孔呈圓周陣列分布,并且所述中心配重孔和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的一同端均為開口端,另一同端均為封閉端。
    [0008]優選的,所述中心配重孔和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的封閉端均貫通有透氣孔。
    [0009]優選的,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的孔徑相同,并均小于所述中心配重孔的孔徑。
    [0010]優選的,所述支座本體包括:第一軸和第二軸,所述第一軸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軸的直徑,且所述第二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軸的一端,同時所述第二軸與所述第一軸共軸線;
    [0011]所述中心配重孔沿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的中軸線分別開設在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上,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沿所述第一軸的軸向開設在所述第一軸上,且所述中心配重孔和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的開口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軸遠離所述第二軸的一端,所述中心配重孔的封閉端位于所述第二軸遠離所述第一軸的一端,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的封閉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軸連接所述第二軸的一端;
    [0012]所述第一軸位于所述碳管內,且所述第一軸的兩端一一對應延伸至所述碳管的兩
    個管口外,并且所述第一軸連接所述第二軸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軸均插接在所述泡沫芯的安裝孔內。
    [0013]優選的,所述第一軸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環形限位臺,且所述環形限位臺靠近所述第一軸遠離所述第二軸的一端,并且所述環形限位臺與所述碳管遠離所述第二軸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軸遠離所述第二軸的一端抵接所述碳管的一端。
    [0014]優選的,所述第一軸連接所述第二軸的一端固定有兩個插銷,且兩個所述插銷與泡沫芯上的兩個凹槽一一對應卡合連接。
    [0015]優選的,所述支座本體為尼龍材料,且所述中心配重孔和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的壁厚均為5mm。
    [0016]優選的,所述支座本體分別與所述碳管和泡沫芯通過密封膠粘接。
    [0017]經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公開提供了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可以實現如下技術效果:
    [0018]本專利技術通過在中心配重孔中安裝配重,可以調整槳葉的大軸線力矩,在邊緣配重孔中安裝配重可調整槳葉的小軸線力矩,在對稱的邊緣配重孔中安裝配重也可以調整槳葉的大軸線力矩,從而保證螺旋槳平衡,以避免采用調整槳葉長度和寬度的方法來調整槳葉的平衡,因此本專利技術可以避免氣動不平衡的問題,從而提高本專利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9]本專利技術通過中心配重孔和多個邊緣配重孔的封閉端貫通的透氣孔排氣,防止在配重安放過程中因內部氣體無法排出,造成配重無法安裝到位的現象。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連接在螺旋槳槳葉中的剖視圖;
    [0022]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的整體結構圖;
    [0023]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的側部(顯示中心配重孔和邊緣配重孔的開口端)視圖。
    [0024]其中,1
    ?
    漿根外套;2
    ?
    墊布;3
    ?
    碳梁;4
    ?
    碳管;5
    ?
    泡沫芯;6
    ?
    支座本體;601
    ?
    中心配重孔;602
    ?
    邊緣配重孔;600
    ?
    透氣孔;61
    ?
    第一軸;62
    ?
    第二軸;611
    ?
    環形限位臺;612
    ?
    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6]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螺旋槳槳葉由外至內依次包括:漿根外套1、墊布2和碳梁3,墊布2分別連接漿根外套1和碳梁3,且碳梁3分別連接有碳管4和泡沫芯5,碳管4和泡沫芯5連接,同時碳管4靠近槳根,泡沫芯5靠近槳尖;包括:
    [0027]支座本體6,支座本體6為回轉體,且泡沫芯5靠近碳管4的一端開設有兩個凹槽以及開設有一個安裝孔,支座本體6分別插接在碳管4的內腔和泡沫芯5的安裝孔中,同時支座本體6上沿其軸向分別開設有一個中心配重孔601和多個邊緣配重孔602,且中心配重孔601位于支座本體6的中心,多個邊緣配重孔602圍繞中心配重孔601呈圓周陣列分布,并且中心配重孔601和多個邊緣配重孔602的一同端均為開口端,另一同端均為封閉端。
    [0028]本專利技術通過在中心配重孔601中安裝配重塊,可以調整槳葉的大軸線力矩,在邊緣配重孔602中安裝配重塊可調整槳葉的小軸線力矩,在對稱的邊緣配重孔602中安裝配重塊也可以調整槳葉的大軸線力矩,從而保證螺旋槳平衡,以避免采用調整槳葉長度和寬度的方法來調整槳葉的平衡,因此本專利技術可以避免氣動不平衡的問題,從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所述螺旋槳槳葉由外至內依次包括:漿根外套(1)、墊布(2)和碳梁(3),所述墊布(2)分別連接所述漿根外套(1)和所述碳梁(3),且所述碳梁(3)分別連接有碳管(4)和泡沫芯(5),所述碳管(4)和所述泡沫芯(5)連接,同時所述碳管(4)靠近槳根,所述泡沫芯(5)靠近槳尖;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體(6),所述支座本體(6)為回轉體,且所述泡沫芯(5)靠近所述碳管(4)的一端開設有兩個凹槽以及開設有一個安裝孔,所述支座本體(6)分別插接在所述碳管(4)的內腔和所述泡沫芯(5)的安裝孔中,同時所述支座本體(6)上沿其軸向分別開設有一個中心配重孔(601)和多個邊緣配重孔(602),且所述中心配重孔(601)位于所述支座本體(6)的中心,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602)圍繞所述中心配重孔(601)呈圓周陣列分布,并且所述中心配重孔(601)和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602)的一同端均為開口端,另一同端均為封閉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配重孔(601)和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602)的封閉端均貫通有透氣孔(60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邊緣配重孔(602)的孔徑相同,并均小于所述中心配重孔(601)的孔徑。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螺旋槳槳葉配重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體(6)包括:第一軸(61)和第二軸(62),所述第一軸(61)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軸(62)的直徑,且所述第二軸(6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軸(61)的一端,同時所述第二軸(62)與所述第一軸(61)共軸線;所述中心配重孔(601)沿所述第一軸(61)和所述第二軸(62)的中軸線分別開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士平昝丙合曹德松邊若鵬張冰波田書全李云鳳張會王海燕辛博宇施曉明劉婷孫毅
    申請(專利權)人:惠陽航空螺旋槳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一夲道dvd高清无码|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