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包括成型擠出裝置與第一輸送帶,第一輸送帶一側下方設置有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之間設置有轉桿,轉桿上部設置有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轉桿下部設置有第一環套,第一環套通過連桿與第二環套連接,穿過第二環套的中心孔設置有卡桿,卡桿下端設置有拉桿。通過拉桿帶動連桿轉動,從而使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發生偏轉,進而將第一輸送帶上的合格塑件沿第二輸送帶輸送至成品箱中,將第一輸送帶上的不合格塑件沿第三輸送帶輸送至次品箱中,減少了工序,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率。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塑件轉運
,尤其涉及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塑件從成型擠出裝置出來后通過第一輸送帶直接到達成品箱中,然而有的成型塑件并不符合規格,存在質量問題,成品箱中的成型塑件需要進行二次分揀,增加了不必要的工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
[0004]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包括成型擠出裝置與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水平設置于成型擠出裝置的一側下方,塑件從成型擠出裝置出來后沿第一輸送帶進行運輸,所述第一輸送帶背離成型擠出裝置的一側下方水平對稱設置有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第一輸送帶上的塑件落到第二輸送帶或者第三輸送帶上繼續進行運輸,所述第二輸送帶另一側的下方設置有成品箱,合格塑件沿第二輸送帶運輸至成品箱中,所述第三輸送帶另一側的下方設置有次品箱,不合格塑件沿第三輸送帶運輸至次品箱中,所述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之間的連接處且靠近第一輸送帶處豎直設置有轉桿,對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轉桿下方的地面上固定設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端的中部位置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設置有軸承,所述轉桿的下端穿過軸承并與凹槽底部抵在一起,通過基座對轉桿進行可靠支撐,保證轉桿位置的穩定,轉桿沿軸承進行平穩轉動,所述轉桿的上部水平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的高度高于第一輸送帶的高度,通過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對第一輸送帶上塑件的移動方向進行調整,位于所述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下方的轉桿上固定套設有第一環套,所述第一環套上水平固定設置有連桿,通過連桿帶動轉桿轉動,所述連桿的另一端水平固定設置有第二環套,穿過所述第二環套的中心孔設置有卡桿,所述卡桿的上端固定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直徑大于中心孔的孔徑,保證卡桿與第二環套的可靠連接,避免卡桿從第二環套中脫離,所述卡桿的下端水平固定設置有拉桿,通過拉桿帶動連桿轉動,從而使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發生偏轉。
[0005]優選的,所述第一輸送帶的兩側豎直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一護板,防止塑件從第一輸送帶上的兩側脫離,所述第一擋板及第二擋板的長度小于第一護板前端到轉桿之間的距離,避免影響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的正常轉動。
[0006]優選的,所述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的兩側豎直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二護板,防止塑件從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上的兩側脫離,所述第二護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的高度,保證第一擋板或者第二擋板在旋轉到第二護板所在的位置時,不再發生偏轉,從而對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的轉動角度進行限制。
[0007]優選的,所述成型擠出裝置、第一輸送帶、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的下端豎直并
列固定設置有支架,保證對成型擠出裝置、第一輸送帶、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進行可靠支撐。
[000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通過拉桿帶動連桿轉動,從而使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發生偏轉,進而將第一輸送帶上的合格塑件沿第二輸送帶輸送至成品箱中,將第一輸送帶上的不合格塑件沿第三輸送帶輸送至次品箱中,減少了工序,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合格塑件的俯視轉運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不合格塑件的俯視轉運結構示意圖;
[0012]圖4為第一環套與拉桿的俯視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3]圖5為第二環套與拉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成型擠出裝置;2.第一輸送帶;3.第二輸送帶;4.第三輸送帶;5.成品箱;6.次品箱;7.轉桿;8.基座;9.凹槽;10.軸承;11.第一擋板;12.第二擋板;13.第一環套;14.連桿;15.第二環套;16.中心孔;17.卡桿;18.限位塊;19.拉桿;20.第一護板;21.第二護板;22.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
?
5所示的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包括成型擠出裝置1與第一輸送帶2,所述第一輸送帶2水平設置于成型擠出裝置1的一側下方,塑件從成型擠出裝置1出來后沿第一輸送帶2進行運輸,所述第一輸送帶2的兩側豎直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一護板20,防止塑件從第一輸送帶2上的兩側脫離,所述第一擋板11及第二擋板12的長度小于第一護板20前端到轉桿7之間的距離,避免影響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的正常轉動,所述第一輸送帶2背離成型擠出裝置1的一側下方水平對稱設置有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第一輸送帶2上的塑件落到第二輸送帶3或者第三輸送帶4上繼續進行運輸,所述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的兩側豎直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二護板21,防止塑件從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上的兩側脫離,所述第二護板21的高度高于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的高度,保證第一擋板11或者第二擋板12在旋轉到第二護板21所在的位置時,不再發生偏轉,從而對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的轉動角度進行限制,所述成型擠出裝置1、第一輸送帶2、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的下端豎直并列固定設置有支架22,保證對成型擠出裝置1、第一輸送帶2、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進行可靠支撐,所述第二輸送帶3另一側的下方設置有成品箱5,合格塑件沿第二輸送帶3運輸至成品箱5中,所述第三輸送帶4另一側的下方設置有次品箱6,不合格塑件沿第三輸送帶4運輸至次品箱6中,所述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之間的連接處且靠近第一輸送帶2處豎直設置有轉桿7,對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轉桿7下方的地面上固定設置有基座8,所述基座8上端的中部位置開設有凹槽9,所述凹槽9內固定設置有軸承10,所述轉桿7的下端穿過軸承10并與凹槽9底部抵在一起,通過基座8對轉桿7
進行可靠支撐,保證轉桿7位置的穩定,轉桿7沿軸承10進行平穩轉動,所述轉桿7的上部水平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所述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的高度高于第一輸送帶2的高度,通過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對第一輸送帶2上塑件的移動方向進行調整,位于所述第二輸送帶3與第三輸送帶4下方的轉桿7上固定套設有第一環套13,所述第一環套13上水平固定設置有連桿14,通過連桿14帶動轉桿7轉動,所述連桿14的另一端水平固定設置有第二環套15,穿過所述第二環套15的中心孔16設置有卡桿17,所述卡桿17的上端固定設置有限位塊18,所述限位塊18的直徑大于中心孔16的孔徑,保證卡桿17與第二環套15的可靠連接,避免卡桿17從第二環套15中脫離,所述卡桿17的下端水平固定設置有拉桿19,通過拉桿19帶動連桿14轉動,從而使第一擋板11與第二擋板12發生偏轉。
[0017]塑件生產時,工人對第一輸送帶2上的塑件是否符合規格進行檢查,檢查合格的塑件,拉動拉桿19,連桿14向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成型塑件傳送裝置,包括成型擠出裝置與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水平設置于成型擠出裝置的一側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帶背離成型擠出裝置的一側下方水平對稱設置有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所述第二輸送帶另一側的下方設置有成品箱,所述第三輸送帶另一側的下方設置有次品箱,所述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之間的連接處且靠近第一輸送帶處豎直設置有轉桿,所述轉桿下方的地面上固定設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端的中部位置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設置有軸承,所述轉桿的下端穿過軸承并與凹槽底部抵在一起,所述轉桿的上部水平對稱固定設置有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的高度高于第一輸送帶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二輸送帶與第三輸送帶下方的轉桿上固定套設有第一環套,所述第一環套上水平固定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關慧超,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容德塑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