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述3D打印鈦板包括鈦基板,所述鈦基板分為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均為工字型,用于定位及固定支持;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之間通過連接部連為一體;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上均設有多個定位孔,用于術中截骨后的骨斷端位置匹配及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可以與骨支持式配準截骨導板配合使用,基于下頜體部正中聯合周圍圍骨質及骨支持式配準截骨導板的定位孔進行定位,術中定位準確,依托于CAD/CAM、釘道轉移及3D打印技術,從而實現下頜正中聯合處重建術的精確導航和快速固定。精確導航和快速固定。精確導航和快速固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
[0001]本技術涉及頜面部整復外科醫療器械
,特別是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
技術介紹
[0002]下頜骨重建常見于先天發育畸形、外傷及腫瘤術后,與人的外貌和言語、咀嚼等功能活動密切相關。對于下頜骨重建過程中同時實現對稱的外形輪廓和穩定的咬合功能一直是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一大挑戰。
[0003]其中下頜正中劈開術作為一種較為少見的術式,一般應用于外傷或先天畸形等導致的下頜骨形態以及咬合功能異常的患者。為了得到更對稱的下頜形態以及更好的咬合關系,需要在下頜正中聯合處垂直劈開下頜骨并去除或增加一定的骨量,并進行堅固內固定。
[0004]由于下頜骨骨折及發育畸形的個體差異性,在傳統手術中,手術醫生僅能通過模型外科確定好患者的終末咬合后,大致分析測量得出截骨后的去骨或增骨量,具體還需要在術中憑借自身的臨床經驗來確定截骨線位置、去骨量以及移植后的固定位置。隨著CAD/CAM運用到口腔頜面外科領域以后,利用計算機輔助手術設計和手術導航可以為下頜正中劈開術以及術后下頜重建提供便利。
[0005]然而,基于CAD/CAM個性化的下頜正中劈開術需要在術前有完善的手術方案設計,且對于導板配準精度要求較高,需要同時對截骨線位置、去骨量以及固定位置進行精確導航。因此,對于手術導板和固定鈦板的設計存在諸多挑戰。
技術實現思路
[0006]針對上述情況,為彌補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基于下頜體部正中聯合周圍圍骨質及骨支持式配準截骨導板的定位孔進行定位,術中定位準確,依托于CAD/CAM、釘道轉移及3D打印技術,從而實現下頜正中聯合處重建術的精確導航和快速固定。
[0007]本技術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本技術提供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所述3D打印鈦板包括鈦基板,所述鈦基板分為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均為工字型,用于定位及固定支持;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之間通過連接部連為一體;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上均設有多個定位孔,用于術中截骨后的骨斷端位置匹配及固定。
[0009]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內側被設置為與下頜骨正中聯合處骨面相匹配,以貼合下頜正中聯合處。
[0010]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左固定部包括第一上橫排、第一下橫排和第一豎排,所述第一豎排垂直于所述第一上橫排和第二下橫排。
[0011]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右固定部包括第二上橫排、第二下橫排和第二豎排,所述第二豎排垂直于所述第二上橫排和第二下橫排。
[0012]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的外部銜接面及內部銜接面均為圓弧面。
[0013]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分布和朝向均根據下頜骨重建后咬合、形態及受力方向設置。
[0014]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左固定部的第一上橫排上均勻分布有兩個定位孔,第一下橫排上均勻分布有三個定位孔;所述右固定部的第二上橫排上均勻分布有兩個定位孔,第二下橫排上均勻分布有三個定位孔。
[0015]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為上表面圓直徑大于下表面圓直徑的通孔。
[0016]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上表面圓直經為3mm,深度為0.4mm,下表面圓直徑為2mm,深度為0.8mm。
[0017]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相鄰兩所述上定位孔之間通過內凹弧面過渡連接。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術提供的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基于個性化的骨外形設置鈦基板,同時兼具術中定位和固定的作用;
[0020]2.本技術中,所述定位孔的位置根據下頜骨重建后咬合、形態及受力方向設置,利于術后咬合功能的恢復。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所述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2]圖2為本技術所述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3]圖3為本技術所述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的結構示意圖三。
[0024]圖4為本技術所述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標記:1
?
鈦基板;11
?
左固定部;12
?
右固定部;13
?
連接部;2
?
定位孔;111
?
第一上橫排;112
?
第一下橫排;113
?
第一豎排;121
?
第二上橫排;122
?
第二下橫排;123
?
第二豎排;3a
?
外部銜接面;3b
?
內部銜接面;X
?
截骨后的骨縫。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技術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技術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0027]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參考圖1~圖3,所述3D打印鈦板包括鈦基板1,所述鈦基板1分為左固定部11和右固定部12,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均為工字型,用于定位及固定支持;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之間通過連接部13連為一體;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上均設有多個定位孔2,用于術中截骨后的骨斷端位置匹配及固定。
[0028]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參考圖1~圖3,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內側被設置為與下頜骨正中聯合處骨面相匹配,以貼合下頜正中聯合處。
[0029]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參考圖1和圖3,所述左固定部11包括第一上橫排111、第一下橫排112和第一豎排113,所述第一豎排113垂直于所述第一上橫排111和第二下橫排112;所述右固定部12包括第二上橫排121、第二下橫排122和第二豎排123,所述第二豎排123垂直于所述第二上橫排121和第二下橫排122;采用兩橫排加一豎排的工字型結構,由于兩個橫排相互平行,便于術中定位,還能節約材料,減輕鈦板重量。
[0030]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參考圖1~圖3,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的外部銜接面3a及內部銜接面3b均為圓弧面,沒有尖角、銳角,安全性高。
[0031]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參考圖1和圖3,所述定位孔2的分布和朝向均根據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鈦板包括鈦基板(1),所述鈦基板(1)分為左固定部(11)和右固定部(12),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均為工字型,用于定位及固定支持;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之間通過連接部(13)連為一體;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上均設有多個定位孔(2),用于術中截骨后的骨斷端位置匹配及固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部(11)和所述右固定部(12)內側被設置為與下頜骨正中聯合處骨面相匹配,以貼合下頜正中聯合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部(11)包括第一上橫排(111)、第一下橫排(112)和第一豎排(113),所述第一豎排(113)垂直于所述第一上橫排(111)和第一下橫排(112)。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下頜正中聯合處骨支持式3D打印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部(12)包括第二上橫排(121)、第二下橫排(122)和第二豎排(123),所述第二豎排(123)垂直于所述第二上橫排(121)和第二下橫排(12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涵江,張劍飛,姜騰飛,于洪波,王旭東,沈國芳,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