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消失模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涉及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上模、下模扣合為一體形成模具型腔;模具設有用以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活塊:活塊Ⅰ和活塊Ⅱ;四個活塊Ⅰ均布在下模的旋轉盤上,并在旋轉盤上對應四個活塊Ⅰ均設置有滑槽;對應旋轉盤設置有旋轉氣缸;四個活塊Ⅱ設置在上模上:其中一個活塊Ⅱ為空心結構,且活塊Ⅱ內部的通孔為上小下大的錐形孔;空心結構的活塊Ⅱ套置在上模頂部工藝活塊上;對應其余三個活塊Ⅱ分別設置有上模自動脫模氣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操作效率高、脫??欤啄2蛔冃蔚奶攸c。的特點。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
[0001]本技術屬于消失模模具
,具體涉及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
技術介紹
[0002]如圖1、圖2所示,裝載機箱體分兩大片粘接組合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1和裝載機箱體片Ⅱ2,裝載機箱體片Ⅱ2比較簡單,活塊少,外部沒有活塊,很容易實現消失模模具的全自動,裝載機箱體片Ⅰ1比較復雜,實現全自動比較難,針對裝載機箱體類產品復雜,活塊多,效率低特點,裝載機箱體類白模容易出現白模變形以及取模困難,后期調整改動復雜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特提出使用旋轉氣缸實現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工藝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使其具有取模方便、效率高的特點。
[0004]本技術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下??酆蠟橐惑w形成模具型腔;所述的模具設有用以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活塊:活塊Ⅰ和活塊Ⅱ;所述的活塊Ⅰ和活塊Ⅱ均為四個;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均布在下模的旋轉盤上,并在所述的旋轉盤上對應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均設置有滑槽;對應所述的旋轉盤設置有旋轉氣缸;所述的旋轉盤在旋轉氣缸的作用下帶動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同時向內動作完成合模或同時向外動作完成開模;四個所述的活塊Ⅱ設置在上模上:其中一個所述的活塊Ⅱ為空心結構,且活塊Ⅱ內部的通孔為上小下大的錐形孔;空心結構的所述活塊Ⅱ套置在上模頂部工藝活塊上,并隨上模頂部工藝活塊的升降而升降;對應其余三個所述的活塊Ⅱ分別設置有上模自動脫模氣缸;三個所述的活塊Ⅱ在所對應的上模自動脫模氣缸的作用下水平移動實現合?;蜷_模。
[0006]所述的上模頂部工藝活塊為與空心結構所述活塊Ⅱ的錐形孔相匹配的錐形塊。
[0007]對應所述的上模頂部工藝活塊設置有用以驅動其上下動作的上模頂部氣缸。
[0008]所述下模頂部的四角均設置有下模自動脫模氣缸。
[0009]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將用以成型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活塊分為八個,其中四個活塊Ⅰ設置在下模上,并將旋轉氣缸引入模具中,通過旋轉氣缸的動作實現下模上四個活塊Ⅰ的開合模,并與上模上的四個活塊Ⅱ配合工作成型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產品內腔圓形倒扣,具有操作效率高、脫???,白模不變形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裝載機箱體的產品分片圖。
[0011]圖2為裝載機箱體片Ⅰ的產品圖。
[0012]圖3為本技術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本技術下模的剖視圖。
[0014]圖5為本技術去掉上模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本技術中活塊Ⅱ于上模頂部工藝活塊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裝載機箱體片Ⅰ,2、裝載機箱體片Ⅱ,3、上模自動脫模氣缸,4、下模自動脫模氣缸,5、頂部自動脫模氣缸,6、活塊Ⅰ,7、旋轉軸,8、旋轉氣缸,9、旋轉盤,10、限位螺釘,11、上模頂部氣缸,12、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3、活塊Ⅱ。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加以詳細說明:
[0018]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下??酆蠟橐惑w形成模具型腔;如圖3、圖4所示,所述的模具設有用以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活塊:活塊Ⅰ6和活塊Ⅱ13;所述的活塊Ⅰ6和活塊Ⅱ13均為四個;四個所述的活塊Ⅰ6均布在下模的旋轉盤9上,并在所述的旋轉盤9上對應四個所述的活塊Ⅰ6均設置有滑槽;對應所述的旋轉盤設置有旋轉氣缸8;所述旋轉氣缸8的輸出端連接有旋轉軸7;所述旋轉軸7與所述的旋轉盤9固聯;所述的旋轉盤在旋轉氣缸的作用下帶動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同時向內動作完成合?;蛲瑫r向外動作完成開模;結合圖5、圖6,四個所述的活塊Ⅱ13設置在上模上:其中一個所述的活塊Ⅱ13為空心結構,且活塊Ⅱ13內部的通孔為上小下大的錐形孔;空心結構的所述活塊Ⅱ套置在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2上,并隨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2的升降而升降;所述的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2為與空心結構所述活塊Ⅱ13的錐形孔相匹配的錐形塊。對應所述的上模頂部工藝活塊設置有用以驅動其上下動作的上模頂部氣缸11;對應其余三個所述的活塊Ⅱ13分別設置有上模自動脫模氣缸3;三個所述的活塊Ⅱ在所對應的上模自動脫模氣缸3的作用下水平移動實現合?;蜷_模。
[0019]所述下模頂部的四角均設置有下模自動脫模氣缸。
[0020]安裝關系:
[0021](1)裝載機箱體分兩大片粘接組合成型,裝載機箱體片1和裝載機箱體片2,裝載機箱體片2比較簡單,活塊少,外部沒有活塊,很容易實現消失模模具的全自動,裝載機箱體片1比較復雜,實現全自動比較難,針對此片消失模模具的全自動化做出機構上的改進。
[0022](2)裝載機箱體片1消失模模具實現全自動的難點在于裝載機箱體產品內腔圓形倒扣。此處倒扣共做出8個自動活塊;上模4個活塊Ⅱ13,下模4個活塊Ⅰ6。
[0023](3)裝載機箱體片1消失模模具內腔圓形倒扣的4個活塊Ⅰ6上首次使用了旋轉氣缸7,此次是旋轉氣缸在消失模模具上使用的機構。
[0024](4)裝載機箱體片1消失模模具內腔圓形倒扣的4個活塊Ⅱ13依靠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2實現活塊13的自動后退。
[0025]運動過程描述:
[0026](1)裝載機箱體片1活塊Ⅱ靠上模氣缸3實現自動后退,然后上模頂部氣缸11帶動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2向上運動,上模頂部工藝活塊12帶動活塊Ⅱ13通過斜滑道向后運動,實現上模頂部活塊13的自動后退。
[0027]裝載機箱體片1消失模模具下模底部旋轉氣缸8旋轉運動帶動旋轉軸7轉動,旋轉軸7轉動帶動旋轉盤9運動,旋轉盤9運動依靠限位螺釘10帶動裝載機箱體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自動活塊6自動后退,裝載機箱體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自動活塊已經全部后退,然后下模自動脫模氣缸4帶動脫模板上移,脫模板上移依靠斜滑道向后運動,實現自動后退。此時白膜可以取出。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載機箱體消失模自動化模具,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下??酆蠟橐惑w形成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設有用以成型裝載機箱體片Ⅰ產品內腔圓形倒扣的活塊:活塊Ⅰ和活塊Ⅱ;所述的活塊Ⅰ和活塊Ⅱ均為四個;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均布在下模的旋轉盤上,并在所述的旋轉盤上對應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均設置有滑槽;對應所述的旋轉盤設置有旋轉氣缸;所述的旋轉盤在旋轉氣缸的作用下帶動四個所述的活塊Ⅰ同時向內動作完成合?;蛲瑫r向外動作完成開模;四個所述的活塊Ⅱ設置在上模上:其中一個所述的活塊Ⅱ為空心結構,且活塊Ⅱ內部的通孔為上小下大的錐形孔;空心結構的所述活塊Ⅱ套置在上模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永濤,
申請(專利權)人:洛陽劉氏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