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墻體砌筑工具,涉及砌墻工具領域,以解決現有的墻體砌筑工具在使用完畢之后,容易產生殘留的水泥,缺少輔助徹底清除水泥的結構的問題,包括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為矩形板狀結構,移動板的前端底部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刮件,刮件為楔形結構,刮件為楔形結構。使用完畢之后,需要清除殘留水泥的時候,直接通過人力拉動連接件上升,同時帶動限位件一起上升,脫離對移動板的限位固定,使導桿外側的彈簧推動移動板快速移動,帶動刮件一起移動,使刮件處于主體的上下兩端進行移動,在移動的同時,便捷清除殘留的水泥,提高養護效果,同時在使用的過程中,移動板被控制移動的同時,輔助推動水泥排出,更加省力。更加省力。更加省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墻體砌筑工具
[0001]本技術屬于砌墻工具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墻體砌筑工具。
技術介紹
[0002]在進行墻體建筑的時候,通常需要用到砌筑工具,進而提高砌墻效率,同時可以節省人力。
[0003]現有的墻體砌筑工具在使用的時候,在利用工具控制水泥砌墻的時候,長時間握持之后,手部容易出現勞累感,缺少輔助控制握持的結構,工具在使用完畢之后,容易產生殘留的水泥,缺少輔助徹底清除水泥的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墻體砌筑工具,以解決現有的墻體砌筑工具在使用的時候,在利用工具控制水泥砌墻的時候,長時間握持之后,手部容易出現勞累感,缺少輔助控制握持的結構的問題。
[0005]本技術一種墻體砌筑工具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0006]一種墻體砌筑工具,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為砌筑工具本體,主體為金屬板狀結構,主體的前端為楔形結構,主體的頂端設有連接板,連接板的后端設有握件,握件的上方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板,支撐板為U形板狀結構,支撐板的頂端為橡膠材質,支撐板的頂端內側為弧形結構;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為矩形板狀結構,移動板為金屬材質,移動板套裝在主體的外部,移動板的前端底部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刮件,刮件為楔形結構,刮件為楔形結構。
[0007]可選的,所述主體的頂端后方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導件,導件為L形結構,每個導件的底部設有一個導槽,導槽為T形結構;所述連接板的兩側為傾斜狀結構,連接板的內部設有兩個插槽,插槽為矩形結構,連接板的中間位置設有插孔,插孔為圓形結構;所述握件為板狀結構,握件的兩側為弧形結構,握件為金屬材質,握件的底部設有底件,底件為U形結構,底件的底部設有弧形槽,底件為橡膠材質。
[0008]可選的,所述移動板的底部設有內槽,內槽為矩形結構,內槽的內部插入有主體,內槽處于兩個刮件之間,移動板的后端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導板,導板為L形結構,導板的截面為T形結構,導板插入在導槽的內部;所述移動板的后端中間位置設有導桿,導桿為T形軸結構,導桿的外側套裝有彈簧,導桿插入在插孔的內部,移動板的頂端插入有兩個限位件,限位件為L形板狀結構;兩個所述限位件的后端設有一個連接件,連接件為矩形結構,連接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圓桿,連接件的后端設有控制塊,控制塊為矩形結構,控制塊插入在前端的支撐板內部,連接件的底部設有兩個底桿,底桿為矩形結構,底桿插入在插槽的內部。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通過設置支撐板,使本裝置在使用的時候,握持握件的時候,可以使支撐板處于
握件的上方兩端與人體接觸,進而輔助支撐主體,提高主體的支撐使用效果,進而更加省力,避免長時間使用之后出現疲憊感以及力竭的現象,使本裝置可以長時間使用;
[0011]2、通過設置刮件,使本裝置在使用完畢之后,需要清除殘留水泥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人力拉動連接件上升,同時帶動限位件一起上升,進而脫離對移動板的限位固定,使導桿外側的彈簧可以推動移動板快速移動,進而帶動刮件一起移動,使刮件可以處于主體的上下兩端進行移動,在移動的同時,可以便捷清除殘留的水泥,提高養護效果,同時在使用的過程中,移動板被控制移動的同時,也可以輔助推動水泥排出,進而更加省力。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技術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技術的分解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技術的主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本技術的移動板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0018]1、主體;101、導件;102、導槽;103、連接板;104、插槽;105、插孔;106、握件;107、底件;108、支撐板;
[0019]2、移動板;201、內槽;202、刮件;203、導板;204、導桿;205、限位件;206、連接件;207、控制塊;208、底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
[0021]如附圖1至附圖5所示:
[0022]本技術提供一種墻體砌筑工具,包括:主體1;主體1為砌筑工具本體,主體1為金屬板狀結構,主體1的前端為楔形結構,可以方便鏟起水泥,主體1的頂端設有連接板103,連接板103的后端設有握件106,握件106的上方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板108,支撐板108為U形板狀結構,支撐板108的頂端為橡膠材質,支撐板108的頂端內側為弧形結構,使支撐板108可以處于握件106的頂端使用,使支撐板108可以受力與人體接觸,進而提高支撐效果,使本裝置使用起來可以更加省力;移動板2,移動板2為矩形板狀結構,移動板2為金屬材質,移動板2套裝在主體1的外部,可以處于主體1的外部導向位移,移動板2的前端底部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刮件202,刮件202為楔形結構,刮件202為楔形結構,使移動板2位移的同時,可以帶動刮件202一起移動,使刮件202可以處于主體1的上下兩端進行刮取,進而便捷清除水泥,提高養護效果。
[0023]參考圖4,主體1的頂端后方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導件101,導件101為L形結構,用來開設導槽102,每個導件101的底部設有一個導槽102,導槽102為T形結構,用來使導板203在其內部導向位移,進而控制移動板2處于直立狀態橫向移動;連接板103的兩側為傾斜狀結構,連接板103的內部設有兩個插槽104,插槽104為矩形結構,用來插入底桿208,使連接家那位可以導向位移,連接板103的中間位置設有插孔105,插孔105為圓形結構,用來控制導桿204導向移動;握件106為板狀結構,握件106的兩側為弧形結構,可以直接握持本裝置,握
件106為金屬材質,握件106的底部設有底件107,底件107為U形結構,底件107的底部設有弧形槽,底件107為橡膠材質,用來與手部接觸,進而使握持效果更好,更加省力。
[0024]參考圖5,移動板2的底部設有內槽201,內槽201為矩形結構,內槽201的內部插入有主體1,可以控制移動板2處于主體1的外部導向位移,內槽201處于兩個刮件202之間,移動板2的后端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導板203,導板203為L形結構,導板203的截面為T形結構,導板203插入在導槽102的內部,用來帶動移動板2導向移動;移動板2的后端中間位置設有導桿204,導桿204為T形軸結構,導桿204的外側套裝有彈簧,可以利用彈簧推動移動板2快速位移,導桿204插入在插孔105的內部,移動板2的頂端插入有兩個限位件205,限位件205為L形板狀結構,用來拉住移動板2,避免移動板2移動;兩個限位件205的后端設有一個連接件206,連接件206為矩形結構,連接件206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圓桿,用來將控制塊207以及限位件205連接在一起使用,連接件206的后端設有控制塊207,控制塊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墻體砌筑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1);所述主體(1)為砌筑工具本體,主體(1)為金屬板狀結構,主體(1)的前端為楔形結構,主體(1)的頂端設有連接板(103),連接板(103)的后端設有握件(106),握件(106)的上方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板(108),支撐板(108)為U形板狀結構,支撐板(108)的頂端為橡膠材質,支撐板(108)的頂端內側為弧形結構;移動板(2),所述移動板(2)為矩形板狀結構,移動板(2)為金屬材質,移動板(2)套裝在主體(1)的外部,移動板(2)的前端底部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刮件(202),刮件(202)為楔形結構,刮件(202)為楔形結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墻體砌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1)的頂端后方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導件(101),導件(101)為L形結構,每個導件(101)的底部設有一個導槽(102),導槽(102)為T形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墻體砌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103)的兩側為傾斜狀結構,連接板(103)的內部設有兩個插槽(104),插槽(104)為矩形結構,連接板(103)的中間位置設有插孔(105),插孔(105)為圓形結構。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墻體砌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件(106)為板狀結構,握件(106)的兩側為弧形結構,握件(106)為金屬材質,握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兆賀,袁順,
申請(專利權)人:王兆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