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支架安裝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包含若干支撐柱與蓋板,所述蓋板鋪設在所述支撐柱上,所述蓋板朝向所述支撐柱的一側設置有延伸邊,所述支撐柱朝向所述蓋板的一側設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與所述延伸邊之間滑移設置有鎖付件,所述鎖付件為可拆卸結構。基于此,本申請不需要在支撐柱或蓋板上開設相應的通孔連接,整體安裝方便,過程效率高,同時利于后續拆卸,整體實用性強。整體實用性強。整體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支架安裝結構
[0001]本申請涉及支架安裝
,尤其是涉及一種支架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0002]日常生活中,在屋頂或者空曠位置處經常看到一些用于防曬或者防雨淋的安裝支架,支架由若干支撐柱與頂部的蓋板組成,蓋板一般通過螺釘或螺栓鎖付在支撐柱上,形成整體固定。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采用螺釘或螺栓的安裝固定方式需要在蓋板與支撐柱上開設相應的通孔,導致過程安裝較慢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改善現有支架的固定方式導致過程較慢的問題,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支架安裝結構。
[0004]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支架安裝結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包含若干支撐柱與蓋板,所述蓋板鋪設在所述支撐柱上,所述蓋板朝向所述支撐柱的一側設置有延伸邊,所述支撐柱朝向所述蓋板的一側設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與所述延伸邊之間滑移設置有鎖付件,所述鎖付件為可拆卸結構。
[000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蓋板架設在支撐柱上,利用鎖付件依次連接限位槽與延伸邊,使得兩者不會產生脫離,不需要在支撐柱或蓋板上開設相應的通孔連接,整體安裝方便,過程效率高,同時利于后續拆卸。
[0007]可選的,所述鎖付件包含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延伸邊上,所述第二連接塊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限位槽內,所述第一連接塊與所述第二連接塊之間通過第一緊固件連接。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連接塊抵接在延伸邊上,第二連接塊抵接在限位槽內,可實現單獨連接,便于過程安裝和拆卸。同時利用第一緊固件將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相連接,用于固定兩者之間的相對位置,同時實現蓋板與支撐柱的固定連接。
[0009]可選的,所述限位槽包含第一安裝槽與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連接塊的端部共同抵接在所述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槽內,所述第一安裝槽與所述支撐柱形成有波浪口,所述第二安裝槽與所述支撐柱形成有U形口,所述第二連接塊的端部設置有與所述波浪口適配的波浪凸臺,還設置有與所述U形口適配的U形凸臺。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波浪凸臺與第一安裝槽的波浪口適配,能夠加強第二連接塊的連接穩定性,同時利用U形凸臺抵接在第二安裝槽的U形口處,實現二次穩固,能夠防止第二連接塊脫離限位槽。
[0011]可選的,所述支撐柱朝向所述蓋板的一側還設置有分隔邊,所述蓋板對稱架設在所述分隔邊的左右兩側。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分隔邊能夠使得蓋板貼合整體排放,整體美觀度提升。
[0013]可選的,所述支撐柱的下部設置有連接柱,所述支撐柱朝向所述連接柱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安裝槽,所述連接柱朝向所述支撐柱的一側設置有第四安裝槽,所述第三安裝槽與第四安裝槽之間滑移設置有限位件。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柱實現對支撐柱的支撐,通過限位件將第三安裝槽與第四安裝槽進行連接,不需要再對支撐柱或連接柱進行打孔安裝,同樣便于過程的安裝和拆卸。
[0015]可選的,所述限位件包含第三連接塊與第四連接塊,所述第三連接塊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安裝槽內,所述第四連接塊的端部抵接在第四安裝槽內,所述第三連接塊與第四連接塊之間通過第二緊固件連接。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三連接塊抵接在第三安裝槽內,第四連接塊抵接在第四安裝槽內,能夠實現單獨連接,便于過程的安裝和拆卸。同時利用第二緊固件將第三連接塊與第四連接塊相連接,用于固定兩者之間的相對位置,同時實現支撐柱與連接柱的固定連接。
[0017]可選的,所述連接柱的下部設置有若干立柱,所述連接柱與所述立柱之間通過連接件連接,所述連接件一端滑移連接在所述連接柱上,且另一端與所述立柱轉動連接。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立柱實現整體重量支撐,連接件滑移在連接柱上,便于過程安裝與拆卸,立柱與連接件轉動連接,便于調整立柱的安裝角度,使得立柱可根據平整度的地面進行傾斜安裝,適用性強。
[0019]可選的,若干所述立柱之間通過第一連桿連接,所述立柱上滑移設置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一固定塊可拆卸連接。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第一連桿連接在若干立柱之間,能夠限位立柱安裝角度,防止立柱之間產生晃動。第一連桿與第一固定塊可拆卸連接,便于過程安裝和后續的拆卸。
[0021]可選的,所述連接柱與所述立柱之間還連接有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與第一固定塊轉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固定塊連接在所述連接柱上,所述第二固定塊滑移在所述連接柱上。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連桿用于加強立柱安裝角度的穩定性,第二連桿可以通過第一固定塊與第二固定塊滑動調整位置,以適配立柱在不同角度下進行限位固定。
[0023]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效果:
[0024]1.蓋板架設在支撐柱上,利用鎖付件依次連接限位槽與延伸邊,使得兩者不會產生脫離,不需要在支撐柱或蓋板上開設相應的通孔連接,整體安裝方便,過程效率高,同時利于后續拆卸,整體實用性強,具有較大的市場推廣價值;
[0025]2.波浪凸臺與第一安裝槽的波浪口適配,能夠加強第二連接塊的連接穩定性,同時利用U形凸臺抵接在第二安裝槽的U形口處,實現二次穩固,能夠防止第二連接塊脫離限位槽;
[0026]3.利用分隔邊能夠使得蓋板貼合整體排放,整體美觀度提升;
[0027]4.利用第一連桿連接在若干立柱之間,能夠限位立柱安裝角度,防止立柱之間產生晃動。第一連桿與第一固定塊可拆卸連接,便于過程安裝和后續的拆卸,通過第五緊固件定位第一固定塊,能夠適配立柱的安裝角度;
[0028]5.第二連桿用于加強立柱安裝角度的穩定性,第二連桿可以通過第一固定塊與第二固定塊滑動調整位置,以適配立柱在不同角度下進行限位固定。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本申請的第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0030]圖2是圖1中A部分放大示意圖;
[0031]圖3是本申請的第二視角結構示意圖;
[0032]圖4是圖3中B部分放大示意圖;
[0033]圖5是圖1中C部分放大示意圖;
[0034]圖6是圖3中D部分放大示意圖;
[0035]圖7是本申請立柱與第一固定塊連接局部示意圖;
[0036]圖8是圖1中E部分放大示意圖。
[0037]附圖標記說明:
[0038]100、支撐柱;110、限位槽;111、第一安裝槽;112、第二安裝槽;113、波浪口;114、U形口;120、分隔邊;130、第三安裝槽;200、蓋板;210、延伸邊;300、鎖付件;310、第一連接塊;320、第二連接塊;321、波浪凸臺;322、U形凸臺;330、第一緊固件;400、連接柱;410、第四安裝槽;420、第三緊固件;500、限位件;510、第三連接塊;520、第四連接塊;530、第二緊固件;600、立柱;610、第一連桿;611、第一固定塊;6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支撐柱(100)與蓋板(200),所述蓋板(200)鋪設在所述支撐柱(100)上,所述蓋板(200)朝向所述支撐柱(100)的一側設置有延伸邊(210),所述支撐柱(100)朝向所述蓋板(200)的一側設置有限位槽(110),所述限位槽(110)與所述延伸邊(210)之間滑移設置有鎖付件(300),所述鎖付件(300)為可拆卸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付件(300)包含第一連接塊(310)與第二連接塊(320),所述第一連接塊(310)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延伸邊(210)上,所述第二連接塊(320)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限位槽(110)內,所述第一連接塊(310)與所述第二連接塊(320)之間通過第一緊固件(330)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0)包含第一安裝槽(111)與第二安裝槽(112),所述第二連接塊(320)的端部共同抵接在所述第一安裝槽(111)、第二安裝槽(112)內,所述第一安裝槽(111)與所述支撐柱(100)形成有波浪口(113),所述第二安裝槽(112)與所述支撐柱(100)形成有U形口(114),所述第二連接塊(320)的端部設置有與所述波浪口(113)適配的波浪凸臺(321),還設置有與所述U形口(114)適配的U形凸臺(32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100)朝向所述蓋板(200)的一側還設置有分隔邊(120),所述蓋板(200)對稱架設在所述分隔邊(120)的左右兩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架安裝結構,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明義,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逸明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