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夯實技術領域,并公開了一種夯實設備,包括夯實設備本體,所述夯實設備本體上裝配有若干抑塵罩,各所述抑塵罩共同形成一罩體結構,各所述抑塵罩均通過滑動組件裝配在夯實設備本體上,所述夯實設備本體上還設置有吸塵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出的夯實設備取代了水霧降塵的方式,若干抑塵罩對夯地過程中產生的灰塵起到抑制作用,防止灰塵四處飛散,保證對于灰塵的吸收效果。保證對于灰塵的吸收效果。保證對于灰塵的吸收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夯實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夯實
,尤其涉及一種夯實設備。
技術介紹
[0002]夯實是利用重物使其反復自由墜落,對地基或填筑土石料進行夯擊,以提高其密實度的施工作業。
[0003]夯實機進行夯實時,夯實機會與路面撞擊產生,路面干燥時,會在夯實機與路面碰撞時產生大量的粉塵,嚴重影響周邊環境,影響后續施工,公開號為CN215164398U的中國技術:一種市政路橋施工用夯實裝置,包括夯實裝置主體、除塵機構、夯實機構和安裝機構,夯實裝置主體的中間部位嵌入連接有除塵機構,除塵機構的底部嵌入連接有夯實機構,上述技術方案中的除塵機構有助于對裝置周圍進行降塵處理,從而防止夯實過程中地面灰塵飛起,進而提高了裝置的多功能性;公開號為CN212247764U的中國技術專利:道路建筑用夯實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底端連接有夯實板,所述底座的外側連接有輔助支撐裝置,所述輔助支撐裝置由固定座、限位孔、支撐柱、連接軸、支撐墊和限位銷組成,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對夯實機工作產生的灰塵進行噴灑潤濕,但是,上述兩種技術方案均是通過水泵、噴灑器與噴灑頭等噴水裝置進行噴水降塵,但是裝置在實際運轉時,夯實板與地面接觸的瞬間灰塵會快速四處飛散,水霧無法有效抑制灰塵的分散,對于灰塵的抑制效果有限,所以,需要設計一種夯實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夯實設備。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br/>[0006]一種夯實設備,包括夯實設備本體,所述夯實設備本體上裝配有若干抑塵罩,各所述抑塵罩共同形成一罩體結構,各所述抑塵罩均通過滑動組件裝配在夯實設備本體上,所述夯實設備本體上還設置有吸塵組件。
[000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滑動組件包括兩個固定板、滑桿、滑塊與彈簧,兩個所述固定板均固定連接在夯實設備本體上,所述滑桿固定連接在兩個固定板之間,所述滑塊滑動套設在滑桿上,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滑塊相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其中一個固定板相連接。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吸塵組件包括吸塵設備、集塵盒、若干吸塵管與若干吸塵孔,所述吸塵設備固定安裝在夯實設備本體上,所述集塵盒安裝在夯實設備本體上,各所述吸塵管分別固定連接在各抑塵罩的內面,各所述吸塵孔分別開設在各吸塵管上,相鄰的兩個所述吸塵管之間均通過軟管相互連通,所述吸塵設備的輸入端與其中一個吸塵管相互連通,所述吸塵設備的輸出端與集塵盒相互連通。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滑塊的側面與夯實設備本體的表面相互貼合。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集塵盒為可拆卸結構。
[00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位于同一個所述吸塵管上的若干吸塵孔呈均勻分布。
[0012]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過設置若干抑塵罩與吸塵組件,夯實設備本體運轉時通過若干抑塵罩與吸塵組件對灰塵進行吸收,取代了水霧降塵的方式,若干抑塵罩對夯地過程中產生的灰塵起到抑制作用,防止灰塵四處飛散,保證對于灰塵的吸收效果;
[0014]2、通過設置滑動組件,若干抑塵罩均通過滑動組件滑動裝配在夯實設備本體上,且若干抑塵罩可獨立滑動,當地表有石塊等凸起物時,伴隨夯地板的下移,壓在凸起物上的抑塵罩可向上移動,其余抑塵罩依然能夠與地表相貼合,若干可獨立滑動的抑塵罩能夠跟隨地表形狀發生移動,并形成與地表相適配的罩體,如此設置使得裝置能夠在復雜地形上使用,保證裝置的抑塵效果。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夯實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中的A部放大圖;
[0017]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夯實設備中若干抑塵罩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0夯實設備本體、20抑塵罩、30滑動組件、301固定板、302滑桿、303滑塊、304彈簧、40吸塵組件、401吸塵設備、402集塵盒、403吸塵管、404吸塵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0]參照圖1
?
3,一種夯實設備,包括夯實設備本體10,夯實設備本體10上裝配有若干抑塵罩20,各抑塵罩20共同形成一罩體結構,相鄰的兩個抑塵罩20的側面相互貼合,如此設置能夠保證若干抑塵罩20的抑塵效果,各抑塵罩20均通過滑動組件30裝配在夯實設備本體10上,夯實設備本體10上還設置有吸塵組件40。
[0021]參照圖2,滑動組件30包括兩個固定板301、滑桿302、滑塊303與彈簧304,兩個固定板301均固定連接在夯實設備本體10上,滑桿302固定連接在兩個固定板301之間,滑塊303滑動套設在滑桿302上,彈簧304的一端與滑塊303相連接,彈簧304的另一端與其中一個固定板301相連接,抑塵罩20在移動的過程中,滑塊303與滑桿302能夠對抑塵罩20的移動起到限位和導向的作用,彈簧304使得抑塵罩20始終具有向下移動的趨勢,且能夠對抑塵罩20的移動起到緩沖減震的作用。
[0022]參照圖1,吸塵組件40包括吸塵設備401、集塵盒402、若干吸塵管403與若干吸塵孔404,吸塵設備401固定安裝在夯實設備本體10上,集塵盒402安裝在夯實設備本體10上,各吸塵管403分別固定連接在各抑塵罩20的內面,各吸塵孔404分別開設在各吸塵管403上,相鄰的兩個吸塵管403之間均通過軟管相互連通,吸塵設備401的輸入端與其中一個吸塵管403相互連通,吸塵設備401的輸出端與集塵盒402相互連通,通過設置吸塵組件40,能夠對
夯實過程中產生的灰塵進行收集。
[0023]參照圖2,滑塊303的側面與夯實設備本體10的表面相互貼合,如此設置能夠保證抑塵罩20移動的穩定性。
[0024]參照圖1,集塵盒402為可拆卸結構,便于工作人員拆卸集塵盒402并對集塵盒402內的灰塵進行清理,集塵盒402的具體拆裝結構不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創新部分,圖中并未示出,在此也不做過多贅述。
[0025]參照圖2,位于同一個吸塵管403上的若干吸塵孔404呈均勻分布,如此設置能夠保證吸塵管403對于灰塵的吸收效果。
[0026]本技術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0027]本技術所提出的夯實設備本體10上裝配有若干可獨立滑動的抑塵罩20,若干抑塵罩20共同形成一罩體結構,相鄰的兩個抑塵罩20的側面相互貼合,如此,夯實設備本體10在夯地過程中,若干抑塵罩20均能夠與地表相互貼合,能夠把夯實位置罩住,對夯地過程中產生的灰塵起到抑制作用,防止灰塵四處飛散,同時,夯實設備本體10運轉時,工作人員可啟動吸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夯實設備,包括夯實設備本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實設備本體(10)上裝配有若干抑塵罩(20),各所述抑塵罩(20)共同形成一罩體結構,各所述抑塵罩(20)均通過滑動組件(30)裝配在夯實設備本體(10)上,所述夯實設備本體(10)上還設置有吸塵組件(4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夯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組件(30)包括兩個固定板(301)、滑桿(302)、滑塊(303)與彈簧(304),兩個所述固定板(301)均固定連接在夯實設備本體(10)上,所述滑桿(302)固定連接在兩個固定板(301)之間,所述滑塊(303)滑動套設在滑桿(302)上,所述彈簧(304)的一端與滑塊(303)相連接,所述彈簧(304)的另一端與其中一個固定板(301)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夯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組件(40)包括吸塵設備(401)、集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青源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