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包括踏板本體以及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一端底部的踏梯件,所述踏板本體的另一端設有連接結構;所述踏板本體的頂部在靠近所述踏梯件的一端形成有踩踏區域,所述踩踏區域的底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第一支撐結構,且所述第一支撐結構上開設有尾燈裝配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在踏板本體的踩踏區域底部設置第一支撐結構,并在第一支撐結構上開設尾燈裝配孔,使得在具體安裝時,可將該尾部踏板直接安裝在攪拌車的尾部,并將尾燈安裝到尾燈裝配孔上,能夠保證尾燈不會受到影響,而且與現有技術中相比,不會增加攪拌車的尾部寬度,可以減少攪拌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出現刮碰的情況,同時也便于功能的拓展。功能的拓展。功能的拓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
[0001]本技術涉及攪拌車
,特別涉及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
技術介紹
[0002]混凝土攪拌車的全稱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其是用來運送攪拌建筑用混凝土的專用卡車。混凝土攪拌車在運輸過程中會始終保持攪拌筒轉動,以保證所運載的混凝土不會凝固。在運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需要用水沖洗攪拌筒內部,以防止硬化的混凝土占用空間,使攪拌筒的容積越來越少。
[0003]因混凝土攪拌車的整體高度比較高,在使用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對攪拌筒進行清洗、下料、維修等操作,爬梯是混凝土攪拌車不可或缺的部件,且為了方便人員進行攀爬,混凝土攪拌車上配設的爬梯通常包括連接底盤上的第一爬梯結構和設于攪拌筒外側的第二爬梯結構。其中,第一爬梯結構在安裝時,通常都安裝在混凝土攪拌車的尾部,而混凝土攪拌車的尾部又必須設置尾燈,為了避免對尾燈造成影響,現有第一爬梯結構一般都安裝在混凝土攪拌車尾部的底盤兩側;例如,申請日為2012年12月26日,申請號為CN201220725599.1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后輔梯裝置,該后輔梯裝置在安裝時,在底盤大梁上鉆孔,將支撐總成的前后安裝座板分別用螺栓與底盤大梁相固定連接。然而,采用將爬梯結構安裝在底盤兩側,在使用時存在以下缺陷:爬梯結構功能單一,且不方便進行功能拓展,同時爬梯結構增加了混凝土攪拌車的尾部寬度,導致行駛過程中容易出現刮碰。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案專利技術人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解決現有技術采用將爬梯結構安裝在底盤兩側,導致存在爬梯結構功能單一,不方便進行功能拓展,且行駛過程中容易出現刮碰的問題。
[0005]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包括踏板本體以及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一端底部的踏梯件,所述踏板本體的另一端設有連接結構;所述踏板本體的頂部在靠近所述踏梯件的一端形成有踩踏區域,所述踩踏區域的底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第一支撐結構,且所述第一支撐結構上開設有尾燈裝配孔。
[0006]進一步的,所述踏板本體的頂部在遠離所述踏梯件的一端形成有開口區域,所述開口區域的下方固設有第二支撐結構。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外側的第一支撐板,所述尾燈裝配孔開設于第一支撐板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在對應于所述尾燈裝配孔兩端的中部位置各開設有一第一鎖付通孔;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內側在對應于所述尾燈裝配孔的位置固設有限位條,且所述限位條上開設有第二鎖付通孔。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撐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外側的第二支撐
板、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內側的第三支撐板以及將所述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的底部連接在一起的若干條底部支撐條,所述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以及各所述底部支撐條之間形成置物腔室。
[0009]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另一端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第三鎖付通孔。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結構還包括預裝配塊,所述預裝配塊通過連接軸與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
[0011]進一步的,還包括由攪拌車尾部的中間向外延伸設置支撐橫梁,所述連接板與所述支撐橫梁的側壁鎖付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撐橫梁的頂部形成有裝配所述預裝配塊和連接軸的預裝配凹槽。
[0012]進一步的,所述踏板本體的一端端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第一延伸板,所述踏梯件的頂部與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踏梯件的側壁與所述第一延伸板焊接固定在一起。
[0013]進一步的,所述踏板本體的另一端端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第二延伸板,所述連接板與所述第二延伸板焊接固定在一起。
[0014]通過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通過在踏板本體的踩踏區域底部設置第一支撐結構,并在第一支撐結構上開設尾燈裝配孔,使得在具體安裝時,可將該尾部踏板直接安裝在攪拌車的尾部,并將攪拌車的尾燈安裝到尾燈裝配孔上,這樣能夠保證尾燈不會受到影響,而且與現有技術中將爬梯結構安裝在底盤兩側相比,不會增加攪拌車的尾部寬度,可以減少攪拌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出現刮碰的情況,同時也便于功能的拓展。
[0016]2、踏板本體的頂部在遠離踏梯件的一端形成開口區域,并在開口區域的下方設有第二支撐結構,使得在使用時,可將一些物品通過開口區域放置到第二支撐結構上,使得尾部踏板不僅具有輔助攀爬功能,還具有物品收納功能。
【附圖說明】
[0017]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尾部踏板的立體結構圖之一;
[0019]圖2是本技術尾部踏板的立體結構圖之二;
[0020]圖3是本技術尾部踏板的立體結構圖之三;
[0021]圖4是本技術尾部踏板的正視圖;
[0022]圖5是本技術中支撐橫梁的俯視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尾部踏板100;
[0025]踏板本體1,踩踏區域11,開口區域12,第一延伸板13,第二延伸板14;
[0026]踏梯件2,支撐立柱21,踩踏橫桿22;
[0027]連接結構3,連接板31,第三鎖付通孔311,預裝配塊32,連接軸33;
[0028]第一支撐結構4,尾燈裝配孔41,第一支撐板42,第一鎖付通孔421,限位條43,第二鎖付通孔431;
[0029]第二支撐結構5,第二支撐板51,通孔511,第三支撐板52,底部支撐條53,置物腔室54;
[0030]支撐橫梁6,預裝配凹槽61。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0032]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這些實施方式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
[0033]實施例1
[0034]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100的較佳實施例;所述尾部踏板100包括踏板本體1以及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1一端底部的踏梯件2,所述踏板本體1的另一端設有連接結構3,以便于通過連接結構3將整個尾部踏板100安裝到攪拌車上;所述踏板本體1的頂部在靠近所述踏梯件2的一端形成有踩踏區域11,使得操作人員的一腳在踩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包括踏板本體以及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一端底部的踏梯件,所述踏板本體的另一端設有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體的頂部在靠近所述踏梯件的一端形成有踩踏區域,所述踩踏區域的底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第一支撐結構,且所述第一支撐結構上開設有尾燈裝配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體的頂部在遠離所述踏梯件的一端形成有開口區域,所述開口區域的下方固設有第二支撐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外側的第一支撐板,所述尾燈裝配孔開設于第一支撐板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在對應于所述尾燈裝配孔兩端的中部位置各開設有一第一鎖付通孔;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內側在對應于所述尾燈裝配孔的位置固設有限位條,且所述限位條上開設有第二鎖付通孔。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攪拌車尾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外側的第二支撐板、固設于所述踏板本體的底部內側的第三支撐板以及將所述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的底部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進南,陳垣安,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優耐誠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