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涉及一種汽車涂層技術領域。該發明專利技術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四乙氧基硅烷16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涂層
,特別是涉及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0002]伴隨著各個汽車廠對于整車外飾件標準的不斷提升,原有使用鋁合金陽極氧化封孔工藝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其對于最新標準的試驗要求,尤其是新增的洗車+耐熱酸堿試驗和CASS≧48小時的試驗要求。為了解決此問題,使鋁合金外飾件產品能夠滿足外觀及防護雙重要求,特專利技術此技術。該產品可應用于氧化后的鋁合金外飾件表面,使其形成一層高透明的防護涂層,從而滿足各大汽車廠對于外飾件的新標準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使其鋁合金外飾件產品能夠滿足外觀及防護雙重要求,可應用于氧化后的鋁合金外飾件表面,使其形成一層高透明的防護涂層。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其中,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四乙氧基硅烷16
?
18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7
?
39份、叔丁醇9
?
11份、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34
?
36份;
[0005]還包括以下步驟:
[0006]S10、將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按照計算量添加到玻璃反應釜中,將叔丁醇放在30℃
?
40℃的水槽中進行水浴溶解之后,按照計算量添加到反應釜中;
[0007]S20、將體系溫度加熱到溫度90℃
?
110℃,開始計時,保溫(90℃
?
110℃)3小時后,啟動冷卻,冷卻到14℃
?
22℃;
[0008]S30、將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攪勻并按計算量加入到反應釜中,由于在反應中大量放熱,要持續開啟冷卻裝置并保證溫度不超過58℃;
[0009]S40、開啟放料閥,使用0.5μm
?
1μm的過濾濾芯對溶液進行過濾,配置過程結束;
[0010]S50、漆液檢測,產品為淡藍色透明液體,分別測量PH、粘度、比重和固體份含量參數;
[0011]S60、漆液保存,16℃
?
18℃可儲存3d
?
5d天,
?
20℃可儲存3個月。
[0012]優選的,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四乙氧基硅烷16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7份、叔丁醇9份、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34份。
[0013]優選的,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四乙氧基硅烷17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8份、叔丁醇10份、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35份。
[0014]優選的,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四乙氧基硅烷18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9份、叔丁醇11份、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36份。
[0015]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10中,加蓋密封后開機進行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600
?
800轉/分鐘,整個體系通氬氣保護,開始加熱。
[0016]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30中,將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加入到反應釜中要一次性加完,且攪拌速度提高加速,同時,體系溫度要保證在30℃
?
40分鐘內下降到14℃
?
22℃,連續攪拌3h
?
4h,體系溫度保持在14℃
?
18℃,時間到位后,靜止1h
?
2h,保溫維持在14℃
?
18℃。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18]1、本專利技術提供良好的防腐蝕防護性能。經過本產品噴涂防護后的鋁合金零件,相比以往氧化封孔后的鋁合金零件,耐堿液侵蝕的能力提升了一個數量級(從PH12.5提升到PH13.5),耐CASS試驗的能力提升了數倍(從原有的8小時提升到72小時),同時也帶來了其它耐候性試驗性能質的提升。
[0019]2、本專利技術具有高透明的特性。作為汽車鋁合金外飾件,外觀顏色是很關鍵的指標之一。本產品具備高透明度的優勢,其形成的涂層對基體材料的失光影響微乎其微,從而保留了鋁合金外飾氧化產品的本色,滿足客戶的裝飾要求。
[0020]3、本專利技術制備過程簡單可控。本產品不需要復雜的操作,在一個設備體系中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制備工作,實際操作簡單可行,有效的降低了后續應用推廣過程中的風險,并且從現階段實際應用的效果來看,過程穩定可靠,制備成功率可達100%。
[0021]4、本專利技術生產優勢明顯。本產品在實際的生產應用中,不論是對于噴涂設備的要求,還是對于噴涂環境和固化條件的限定,均要低于常見的噴涂產品;而且只需要0.5um
?
5um就可以成膜,同等面積下,所需要的產品耗量只有其它噴涂清漆的1/8,用量節省優勢明顯,可以有效降低固化后VOC的排放,對保護環境是非常有力的。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反應后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圖;
[0023]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反應后生成物渾濁現象圖;
[0024]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按照合理比例配置后生成物現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所舉實例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
[0026]本專利技術共有四種藥劑經過一系列的反應所生成,其中K1四乙氧基硅烷(TEOS)占比16%
?
18%;K2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占比37%
?
39%;K3叔丁醇(無水)占比9%
?
11%;K4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占比34%
?
36%。
[0027]本實施例中,原料成分為:
[0028]K1四乙氧基硅烷(硅酸四乙酯);分析純,≥99%。
[0029]K2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硅酸);分析純,≥99%。
[0030]K3叔丁醇(無水);優級純,≥99.5%。
[0031]K4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宇達化工,含量18
?
22%,PH2.0
?
2.5,粒徑10nm
?
15nm。
[0032]該化學反應式的過程如下所示:
[0033][0034]該反應先是K1、K2與K3在充滿氬氣的環境中加熱,在加熱到體系反應溫度內時,K3首先發生水解反應,釋放出氫離子,使體系環境呈現弱酸性。K1與K2在弱酸性環境下,陸續產生水解反應(伴隨著大量的吸熱反應),形成帶有大量羥基的硅醇和低聚物,但帶有羥基的硅醇不穩定,活性很高,且易發生縮合反應。在將體系溫度降低到18
?
20度后,加入K4,顆粒度在納米級別的硅溶膠與硅醇快速縮合,并大量放熱,形成最終產物聚氧甲基硅烷交聯劑,并伴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四乙氧基硅烷16
?
18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7
?
39份、叔丁醇9
?
11份、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34
?
36份;還包括以下步驟:S10、將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按照計算量添加到玻璃反應釜中,將叔丁醇放在30℃
?
40℃的水槽中進行水浴溶解之后,按照計算量添加到反應釜中;S20、將體系溫度加熱到溫度90℃
?
110℃,開始計時,保溫(90℃
?
110℃)3小時后,啟動冷卻,冷卻到14℃
?
22℃;S30、將二氧化硅水性膠體溶液攪勻并按計算量加入到反應釜中,由于在反應中大量放熱,要持續開啟冷卻裝置并保證溫度不超過58℃;S40、開啟放料閥,使用0.5μm
?
1μm的過濾濾芯對溶液進行過濾,配置過程結束;S50、漆液檢測,產品為淡藍色透明液體,分別測量PH、粘度、比重和固體分參數;S60、漆液保存,16℃
?
18℃可儲存3
?
5天,
?
20℃可儲存3個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透明的高防護性能的汽車鋁合金外飾件用涂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畢磊,
申請(專利權)人:畢磊,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