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電開關,由外殼、接線端子、可控硅及輔助電路組成,利用可控硅相控技術或斷態轉折電壓特性,使電燈工作電壓適當降低,達到節電延壽目的。它使用元件少,體積小,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開關、燈頭、燈具等組成節電延壽開關、燈頭、燈具等,可控制一盞或多盞電燈,適用于白熾燈、冷光燈、節能燈、日光燈等。用戶使用之后,由于電燈節電及損壞率大幅度降低,維修工作量顯著減少,僅需三個月即可收回其投資。(*該技術在200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開關。白熾燈額定壽命1000小時。但由于有些地區、特別是后半夜電網電壓偏高,致使白熾燈實際壽命大大縮短,給需要長明燈的用戶造成許多不便。中國專利CN2072754U公開的燈泡延壽器是解決此課題的方案之一,但其所用電子元件多,因此電路復雜,組裝麻煩,生產成本高,故障率高;另因其工作時端電壓僅零點幾至幾伏,所以燈泡延壽效果不明顯。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燈節電延壽器,它克服了上述專利方案的缺點,由于所用電子元件較少,所以電路簡單,組裝容易,生產成本低,故障率低;由于其工作時兩端電壓較高,所以電燈節電延壽效果顯著;它不僅適用于白熾燈、冷光燈,而且可用于節能燈、日光燈等氣體放電燈。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64號推薦標準向我們揭示了電源電壓的變化對白熾燈壽命的影響L=L0(U0/U)n式中L——燈在實際工作電壓時的壽命,小時;L0——燈在額定工作電壓時的壽命,小時;U——燈的實際工作電壓,伏;U0——燈的額定工作電壓,伏;n——壽命試驗指數,真空泡為13,充氣泡為14。上式表明,無論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降低白熾燈的實際工作電壓,即可使白熾燈的實際工作壽命延長。另外,《熒光燈生產基礎知識》(統一書號15042·1750)及其它一些電光源方面的專著告訴我們,日光燈等氣體放電燈的壽命也與其實際工作時的電壓和電流有關。例如,日光燈的實際工作電流每升高1%,其實際壽命就會縮短1.7%。適當降低日光燈的實際工作電壓和電流,可使其實際壽命延長。本技術由外殼、接線端子或引線、可控硅及其輔助電路組成,利用可控硅相控技術或斷態轉折電壓特性,使電燈的實際工作電壓適當降低,耗電量減少,達到使電燈節約用電和延長壽命的目的。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面提供的九個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中的一個來實現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一(附圖說明圖1)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雙向可控硅BCR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雙向可控硅的控制極G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之間可以是開路狀態(利用其斷態轉折電壓特性,下同),也可以是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采用相控技術,下同)。當然,本方案中的雙向可控硅BCR也可用一只功率型雙向二極晶閘管(DIAC、或SSS、或SBS)取代。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二(圖2)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二極管D的兩端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單向可控硅SCR與二極管D反向并聯,其控制極G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之間可以是開路狀態(利用其斷態轉折電壓特性,下同),也可以是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當然,本方案中的單向可控硅SCR與二極管D的組合也可用一只逆導可控硅元件取代。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三(圖3)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二極管D1-D4組成的全橋的交流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單向可控硅SCR的兩端與全橋的直流端串聯,其控制極G與其陽極A之間可以是開路狀態,也可以是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四(圖4)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雙向可控硅SCR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其控制極G與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串聯;該兩端電子元件4的另一端與另外兩只串聯著的兩端電子元件4的中點電連接;該兩只串聯著的兩端電子元件4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五(圖5)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兩只單向可控硅SCR1和SCR2反向并聯,其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其控制極G1與G2之間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六(圖6)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單向可控硅SCR1與二極管D1串聯,其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單向可控硅SCR2與二極管D2串聯,其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3、2電連接,即與SCR1和D1反向并聯;兩只單向可控硅的控制極G1與G2之間可以是開路狀態,也可以是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七(圖7)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兩只單向可控硅SCR1與SCR2反向并聯,其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其控制極G1與G2之間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控制極G1與接線端子或引線3之間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控制極G2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之間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八(圖8)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二極管D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單向可控硅SCR與二極管D反向并聯,其控制極G與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串聯;該兩端電子元件4的另一端與另外兩只串聯著的兩端電子元件4的中點電連接;該兩只串聯著的兩端電子元件4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電燈節電延壽器技術方案九(圖9)其外殼1上有接線端子或引線2、3;在外殼1內,二極管D1-D4組成的全橋的交流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單向可控硅SCR的兩端與全橋的直流端串聯,其控制極G與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串聯;該兩端電子元件4的另一端與另外兩只串聯著的兩端電子元件4的中點電連接;該兩只串聯著的兩端電子元件4的兩端分別與單向可控硅SCR的兩端電連接。上述了方案中所涉及的兩端電子元件4是指或電容、或電阻、或壓敏電阻、或熱敏電阻、或光敏電阻、或氣體放電二極管、或暫態電壓抑制二極管、或雙向觸發二極管、或雙向二極晶閘管、或氖泡、或干簧管、或穩壓二極管、或負阻發光二極管、或硅雙向開關、或硅單向開關。上述方案中所涉及的外殼1上可以制有安裝孔或槽。這樣,將電燈節電延壽器殼固定在開關上,就可以制成電燈節電延壽開關;將其固定在燈頭上,就可制成電燈節電延壽燈頭;將其固定在燈具內,就可制成電燈節電延壽燈具,等等。當然,若外殼上沒有安裝孔或槽時,也可采用膠粘、懸掛、插接等方式固定。使用電燈節電延壽器時,應將其與電燈串聯,接線方法如圖10所示。本技術由于所用電子元件較少,因此電路簡單,組裝容易,生產成本低,故障率低;由于其工作時兩端電壓較高,所以電燈節電延壽效果顯著;由于其小巧、安裝方便,所以可以與開關、燈頭、燈具等配套使用;它不僅適用于白熾燈、冷光燈,而且可用于節能燈、日光燈等氣體放電燈。本技術的第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雙向可控硅BCR可選1A400V的,其控制極G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之間可串聯一只150V左右的壓敏電阻;按圖10所示電路使用,可使燈電壓降低約20伏,使燈泡壽命延長約3倍。本技術的第二個實施例如圖3所示全橋可選1A400V的,單向可控硅SCR可選電流1A、斷態轉折電壓30伏的,其控制極G處于開路狀態;按圖10所示電路使用,可燈電壓降低約20伏,使燈泡壽命延長約3倍。本技術的第三個實施例如圖5所示單向可控硅SCR1和SCR2可選1A400V的,其控制極G1與G2之間可串聯一只50V左右的氣體放電二極管;按圖10所示電路使用,可使燈電壓降低約20伏,使燈泡壽命延長約3倍。權利要求1.一種電燈節電延壽器,有外殼1,接線端子或引線2、3,其特征是雙向可控硅BCR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燈節電延壽器,有外殼1,接線端子或引線2、3,其特征是雙向可控硅BCR的兩端分別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3電連接,雙向可控硅的控制極G與接線端子或引線2之間可以是開路狀態,也可以是串有至少一只兩端電子元件4;當然,上述雙向可控硅BCR也可以用一只功率型雙向二極晶閘管(DIAC、或SSS、或SBS)取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家海,
申請(專利權)人:王家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