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空氣凈化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包括由上至下同軸疊置的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第一筒體頂部具有進氣口,第一筒體內收容有濾氣組件,濾氣組件用于濾除經由進氣口送入第一筒體內空氣中的灰塵,第二筒體頂部連通于第一筒體內部,且第二筒體外側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處開設有連通其內部的出氣口,第二筒體內收容有消毒機構,消毒機構用于噴淋消毒流向出氣口的空氣。噴淋消毒流向出氣口的空氣。噴淋消毒流向出氣口的空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空氣凈化
,尤其涉及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目前,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000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霧霾和空氣質量已經成為了人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因此,為了改善空氣質量,空氣凈化技術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空氣凈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空氣凈化材料不斷更新,涌現出許多新型空氣凈化器,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室內空氣凈化器最主要有新型吸附材料、低溫等離子體、光催化、催化氧化和復合式空氣凈化器。其采用的技術主要有過濾吸附技術、負離子技術、等離子技術、催化技術等。
[0004]上述的空氣凈化設備,多采用照射殺菌方式對空氣進行凈化消毒,但消毒效果一般,為此提出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解決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
[0006]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包括由上至下同軸疊置的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所述第一筒體頂部具有進氣口,所述第一筒體內收容有濾氣組件,所述濾氣組件用于濾除經由所述進氣口送入所述第一筒體內空氣中的灰塵,
[0007]所述第二筒體頂部連通于所述第一筒體內部,且所述第二筒體外側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處開設有連通其內部的出氣口,所述第二筒體內收容有消毒機構,所述消毒機構用于噴淋消毒流向所述出氣口的空氣。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濾氣組件包括第三筒體,所述第三筒體水平插設于所述第一筒體,所述第三筒體兩端封閉且內部中空,所述第三筒體外壁具有環形鏤空區域,所述環形鏤空區域鋪設有濾網。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濾氣組件還包括兩個擋板,兩個所述擋板收容于所述第一筒體內且相對分布于所述第三筒體兩側,所述擋板用于引導進入所述第一筒體內的空氣至所述濾網處。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筒體的筒側壁中具有連通所述第一筒體內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筒體內部中空且設置有與其同軸的第四筒體,
[0011]所述第二筒體內側壁與所述第四筒體外側壁之間形成連通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筒體的筒頂壁中具有連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所述第四筒體內部中空以形
成連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四流道,所述消毒機構設置于所述第四筒體上,
[0012]所述第二筒體筒底壁中具有連通第四流道的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遠離所述第四流道一端連通于所述出氣口。
[0013]作為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消毒機構包括閥板和動力組件,所述第四筒體的側壁中軸向開設有至少一個閥腔,所述閥腔底部連通于所述第二流道底部,所述第四筒體外側壁上開設至少一個連通所述閥腔的噴孔,,
[0014]所述閥板豎向且滑動密封設置于所述閥腔內,所述動作組件作用于所述閥板,帶動所述閥板相對所述閥腔徑向移動,促進所述閥腔內收容的消毒液經由所述噴孔噴入所述第二流道。
[0015]作為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動力組件包括連桿和盤體,所述連桿彈性插設于所述第四筒體內周側,所述連桿離心端穿入所述閥腔、并連接所述閥板,所述連桿向心端設置有承壓塊,所述盤體轉動設置于所述第四筒體內部,所述盤體外周側設置有與所述承壓塊接觸擠壓配合的施壓塊。
[0016]作為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第四筒體內同軸設置有轉桿,所述盤體套接固定于所述轉桿,所述第二筒體底壁中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輸出軸與所述轉桿底部固定相連。
[0017]作為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桿外側套設固定有環體,且所述環體位于所述第四流道內,所述連桿外側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固接于所述環體離心側環面以及所述第四筒體內周側的相應側壁的,當所述閥板離心移動時,所述彈簧發生拉伸形變。
[0018]作為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筒體底壁中安裝有泵體,所述泵體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流道底部連通,所述泵體輸出端與所述閥腔底部相連通。
[0019]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筒體頂部安裝有引風機,所述引風機的輸出端連通于所述進氣口。
[0020]相比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專利技術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通過設置濾氣組件和消毒機構,可在消毒前去除空氣中的灰塵雜質,并配合噴淋消毒的方式對空氣進行凈化消毒,消毒效果好。
[0022]2、本專利技術第二筒體內各個流道的設計,使除塵后的空氣可最大程度地與噴淋出的消毒液充分接觸,提高空氣的消毒凈化效果,并且消毒液能夠循環使用,節約資源。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圖1中第一筒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圖1中局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圖3中第三筒體俯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中第一筒體的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8]主要符號說明:
[0029]1、第一筒體;2、第二筒體;21、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23、第三流道;24、第四流
道;25、第五流道;3、引風機;4、第三筒體;41、濾網;42、驅動馬達;43、齒輪;44、齒圈;45、擋板;5、吸塵組件;51、集塵腔;52、吸塵孔;53、刷頭;54、引塵腔;6、第四筒體;61、閥腔;62、閥板;63、噴孔;64、泵體;65、連桿;66、盤體;67、轉桿;68、施壓塊;69、電機;70、承壓塊;71、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
[0031]實施例1
[0032]請結合圖1至圖4,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包括由上至下同軸疊置的第一筒體1和第二筒體2,第一筒體1頂部具有進氣口(圖未示),第一筒體1內收容有濾氣組件,濾氣組件用于濾除經由進氣口送入第一筒體1內空氣中的灰塵。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筒體1、第二筒體2內外徑均相同,均為截面呈圓形的筒狀結構。
[0033]第二筒體2頂部連通于第一筒體1內部,且第二筒體2外側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處開設有連通其內部的出氣口(未標示),第二筒體2內收容有消毒機構,消毒機構用于噴淋消毒流向出氣口的空氣。
[0034]本實施例中進入第一筒體1的空氣,會先經由濾氣組件濾除空氣中的灰塵,再經由消毒機構噴淋消毒凈化,再排向外界環境。
[0035]濾氣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同軸疊置的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所述第一筒體頂部具有進氣口,所述第一筒體內收容有濾氣組件,所述濾氣組件用于濾除經由所述進氣口送入所述第一筒體內空氣中的灰塵,所述第二筒體頂部連通于所述第一筒體內部,且所述第二筒體外側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處開設有連通其內部的出氣口,所述第二筒體內收容有消毒機構,所述消毒機構用于噴淋消毒流向所述出氣口的空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氣組件包括第三筒體,所述第三筒體水平插設于所述第一筒體,所述第三筒體兩端封閉且內部中空,所述第三筒體外壁具有環形鏤空區域,所述環形鏤空區域鋪設有濾網。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氣組件還包括兩個擋板,兩個所述擋板收容于所述第一筒體內且相對分布于所述第三筒體兩側,所述擋板用于引導進入所述第一筒體內的空氣至所述濾網處。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體的筒側壁中具有連通所述第一筒體內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筒體內部中空且設置有與其同軸的第四筒體,所述第二筒體內側壁與所述第四筒體外側壁之間形成連通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筒體的筒頂壁中具有連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流道,所述第四筒體內部中空以形成連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四流道,所述消毒機構設置于所述第四筒體上,所述第二筒體筒底壁中具有連通第四流道的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遠離所述第四流道一端連通于所述出氣口。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機構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洋,李晟鍇,姜坤,朱小萍,程先鋒,李萌,
申請(專利權)人:淮南聯合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