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其包括圓筒狀加熱器本體和兩個支撐座,所述加熱器本體頂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上開口槽,所述加熱器本體底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下開口槽,每兩個上開口槽之間設置有一個下開口槽,所述加熱器本體兩側外壁上對稱設置有第一菱形凹槽,所述支撐座的頂端內壁上設置有第二菱形凹槽,所述第一菱形凹槽外壁和第二菱形凹槽內壁之間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石墨膠拼裝固定,所述第一菱形凹槽凹第一端寬度與所述第二菱形凹槽第二端寬度一致且均小于支撐座的寬度,用于使菱形凹槽邊緣處的厚度保持不變。本裝置提高使用壽命,節省制造成本,節省石墨的材料。的材料。的材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
[0001]本技術涉及單晶硅制備
,具體是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
技術介紹
[0002]硅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是晶體材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太陽能、工業等各個領域中應用,隨著綠色能源的發展,太陽能則成為綠色能源的主流,而導致其需求量巨大,在制作單晶硅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把多晶材料熔化,而這其中利用加熱器加熱是必不可少的。
[0003]現有CZ直拉法現用加熱器分兩種,一種整體加熱器,如公開號為CN213783625U中國專利單晶石墨熱場用加熱器,其采用了一體式結構,該結構的缺陷在于消化石墨料較多,加工復雜,浪費材料,維護成本高。另一種采用分體加熱器,如公開號為CN215946779U的中國專利一種直拉單晶硅爐用石墨熱場材料制備用加熱器,其采用了支撐座與加熱本體分體的方式,該結構雖然解決了石墨料消化較多,工作效率低的問題,但是采用了長方形拼接方式,也就是支撐座與加熱本體連接處的劃線(參考圖8),此種連接方式由于連接處的厚度小于整體的厚度,因此極容易造成支撐座或者加熱本體連接處斷裂而造成損壞,影響使用壽命,而且連接處固定還不牢靠,基于此,研發出一種延長其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使加熱器本體和支撐座之間固定牢靠的分體式加熱器。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延長其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使加熱器本體和支撐座之間固定牢靠的新型分體加熱器。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新型分體式加熱器,其包括圓筒狀加熱器本體和兩個支撐座,所述加熱器本體頂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上開口槽,所述加熱器本體底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下開口槽,每兩個上開口槽之間設置有一個下開口槽,所述加熱器本體兩側外壁上對稱設置有第一菱形凹槽,所述支撐座的頂端內壁上設置有第二菱形凹槽,所述第一菱形凹槽外壁和第二菱形凹槽內壁之間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石墨膠拼裝固定,所述第一菱形凹槽第一端寬度與所述第二菱形凹槽第二端寬度一致且均小于支撐座的寬度,用于使菱形凹槽邊緣處的厚度保持不變。
[000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菱形凹槽第一端寬度和所述第二菱形凹槽第二端寬度均為所述支撐座寬度的1/3。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菱形凹槽的厚度為加熱器本體厚度的1/2,所述第二菱形凹槽的厚度為支撐座厚度的1/2,所述第一菱形凹槽和第二菱形凹槽相互拼接之后的厚度與支撐座或加熱器本體的厚度一致。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螺栓組件包括4個螺絲,且呈菱形狀分布。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螺絲設置為石墨材質。
[00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支撐座設置為L型板,所述L型板中的橫板上設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通過螺栓固定在電極上。
[0012]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橫板靠近加熱器本體圓心一端設置為圓弧狀。
[0013]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石墨膠均勻涂抹在第一菱形凹槽和第二菱形凹槽拼裝之間的縫隙中。
[001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通過設置第一菱形凹槽和第二菱形凹槽,使其相互拼接,從而使菱形凹槽周圍邊緣處的厚度與本體一致,從而防止二者拼接處斷裂,延長加熱器的使用壽命,減少制造成本;連接處通過利用螺栓組件和石墨膠雙重固定的方式,使加熱器本體和支撐座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提高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加熱器本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支撐座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技術俯視圖。
[0020]圖5是本技術第一菱形凹槽和第二菱形凹槽拼裝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技術第一菱形凹槽和第二菱形凹槽分解示意圖。
[0022]圖7是圖6另一結構示意圖。
[0023]圖8是現有技術中拼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4]其中:1加熱器本體,2支撐座,3上開口槽,4下開口槽,5第一菱形凹槽,6第二菱形凹槽,7立板,8橫板,9第一螺栓孔,11凸起,12第一端,13第二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技術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6]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其包括圓筒狀加熱器本體1和兩個支撐座2,所述加熱器本體1頂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上開口槽3,所述加熱器本體1底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下開口槽4,每兩個上開口槽3之間設置有一個下開口槽4,所述加熱器本體1兩側外壁上對稱設置有第一菱形凹槽5,所述支撐座2的頂端內壁上設置有第二菱形凹槽6,所述第一菱形凹槽5外壁和第二菱形凹槽6內壁之間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石墨膠拼裝固定,所述第一菱形凹槽5第一端12寬度與所述第二菱形凹槽6第二端13寬度一致且均小于支撐座2的寬度,用于使菱形凹槽邊緣處的厚度保持不變。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器本體1設置為石墨材質,所述支撐座2設置為L型板,所述L型板中的橫板上設置有第一螺栓孔9,所述L型板通過第一螺栓孔9和螺栓固定在電極上,保證與電極連接后接觸的緊密性,從而避免接觸不良造成的異常放電現象,從而降低了L型板的損壞可能,提高加熱器的壽命。
[0027]所述支撐座2上的立板7頂端與加熱器本體1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L型板一體成型。
[0028]通過設置第一菱形凹槽5和第二菱形凹槽6,使其相互拼接,從而使菱形凹槽周圍邊緣處的厚度(也就是圖5和圖6中的凸起11)與本體一致,從而防止二者拼接處斷裂,延長加熱器的使用壽命,減少制造成本;拼接處通過利用螺栓組件和石墨膠雙重固定的方式,使加熱器本體1和支撐座2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提高使用壽命。
[0029]本公司改進之前的加熱器,參考圖8,其二者之間的拼接處是長方形,也就是說支撐座頂端的寬度和支撐座本身寬度一致,從而導致拼接處的厚度整體都要薄,使其常常在使用過程中,而造成此處斷裂,改進之后的加熱器由于改變拼接處的形狀,使菱形凹槽處兩側的邊緣(也就是凸起11)的厚度與本身一致,只需要讓菱形凹槽內的厚度變薄與支撐座2相互拼接,在拼接之后的加熱器,在使用過程中,其加熱器的使用壽命遠遠大于改進之前加熱器的兩倍。
[0030]如圖5、圖6和圖7所示,所述第一菱形凹槽5第一端12寬度和所述第二菱形凹槽6第二端13寬度均為所述支撐座2寬度的1/3。通過使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寬度均小于所述支撐座2的寬度,使所述支撐座2上以及加熱器本體1上預留的凸起11厚度和本身一致,防止斷裂,提高使用壽命。
[0031]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第一菱形凹槽5的厚度為加熱器本體1厚度的1/2,所述第二菱形凹槽6的厚度為支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圓筒狀加熱器本體和兩個支撐座,所述加熱器本體頂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上開口槽,所述加熱器本體底部沿圓周均勻豎直設置有多個下開口槽,每兩個上開口槽之間設置有一個下開口槽,所述加熱器本體兩側外壁上對稱設置有第一菱形凹槽,所述支撐座的頂端內壁上設置有第二菱形凹槽,所述第一菱形凹槽外壁和第二菱形凹槽內壁之間通過螺栓組件以及石墨膠拼裝固定,所述第一菱形凹槽第一端寬度與所述第二菱形凹槽第二端寬度一致且均小于支撐座的寬度,用于使菱形凹槽邊緣處的厚度保持不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菱形凹槽第一端寬度和所述第二菱形凹槽第二端寬度均為所述支撐座寬度的1/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分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菱形凹槽的厚度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永見,
申請(專利權)人:寧晉縣晶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