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板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
技術介紹
[0002]發電機和大型電動機用的鐵芯材料,一般使用低鐵損的高牌號無取向硅鋼。
[0003]無取向硅鋼在生產過程中要經過熱軋、常化以及冷軋和再結晶退火等階段,而后生產成硅鋼卷,經分料后制造成無取向硅鋼板(電工鋼帶);切割后的硅鋼板不可避免的會因切割與擠壓在自身切斷面上產生凸出的毛刺,而這些毛刺以及毛邊脫落會在硅鋼片疊加時導致硅鋼片之間無法隔絕,從而增加損耗;手工祛除硅鋼板切斷面上的毛刺的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以及祛除效果差的缺陷;而通過現有技術中的打磨設備祛除硅鋼板(硅鋼片)上的毛刺的方式容易損傷硅鋼板的上下平面,影響成品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制造無取向硅鋼板成品時在祛除毛刺過程中容易損傷硅鋼板上下平面進而影響成品質量的技術問題,實現了制造無取向硅鋼板成品過程中對硅鋼板上下平面損傷小、毛刺祛除效率高且效果好的技術效果。
[0005]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配套切割設備和打磨設備;
[0006]所述切割設備包括兩個一上一下設置的承載軸和圓盤刀組;一個圓盤刀組由一個上刀和一個下刀組成,二者分別定位在兩個承載軸上;
[0007]所述打磨設備包括支撐架、內部中空的B形承載塊、轉動帶組件和打磨帶組件;
[0008]所述轉動帶組件主體為軟帶,套設并轉動連接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配套切割設備和打磨設備;所述切割設備包括兩個一上一下設置的承載軸和圓盤刀組;一個圓盤刀組由一個上刀和一個下刀組成,二者分別定位在兩個承載軸上;所述打磨設備包括支撐架、內部中空的B形承載塊、轉動帶組件和打磨帶組件;所述轉動帶組件主體為軟帶,套設并轉動連接在B形承載塊上且緊貼在B形承載塊的曲面上;所述打磨帶組件為打磨帶和帶體卷收組件的組合,在負壓作用下吸附在轉動帶組件隨其一同移動;制造工藝步驟依次為:1)依據設計寬度調整承載軸上的圓盤刀組之間的間距,保障兩圓盤刀組之間的間距與設計寬度相同;2)調整上刀和下刀之間的間距,令二者徑向間距為
?
0.3mm至
?
0.2mm,軸向間距為0.02mm至0.04mm;3)使用切割設備對硅鋼卷進行切割制成硅鋼板;4)調整打磨設備與上一步驟制成的硅鋼板的切斷面間距,令需打磨鋼板伸入B形承載塊的凹槽中并令需打磨鋼板的切斷面抵觸打磨帶組件;5)控制切割后的硅鋼板沿B形承載塊的凹槽的長度方向移動,并運行打磨設備對需打磨鋼板的毛刺進行打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B形承載塊包括第一B形塊和第二B形塊,二者均為縱截面為B字形的空心塊體且緊貼在一起;第一B形塊和第二B形塊均包括兩個弧形的面且兩個弧形的面之間為凹槽,第一B形塊和第二B形塊上弧形面共面;所述第一B形塊的弧形面上密閉有多個長條形的條形抽氣孔,條形抽氣孔為通孔,與第一B形塊的內部空間連通;所述條形抽氣孔的長度方向與第一B形塊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B形塊的曲面上靠近邊緣的位置設有兩個帶體引導槽,兩個帶體引導槽分別靠近第二B形塊的兩側,起到引導轉動帶組件緊貼第二B形塊的曲面進行移動的作用;所述第二B形塊的凹槽出設有與自身內部空間連通的吸塵口;所述第一B形塊和第二B形塊上均設有抽氣組件,抽氣組件為氣泵,起到維持第一B形塊和第二B形塊內負壓環境的作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取向硅鋼板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帶組件包括環形轉動帶和轉動驅動組件,環形轉動帶在轉動驅動組件的驅動下進行轉動;所述環形轉動帶為環形軟帶;所述環形轉動帶上靠近第一B形塊的面上設有兩個環形引導條,環形引導條嵌入帶體引導槽內,在帶體引導槽中進行滑動;所述環形轉動帶上遠離第一B形塊的面上等間距設有條形軟塊,條形軟塊的長度為環形轉動帶寬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用于引導打磨帶形變;條形軟塊的長度方向與環形轉動帶的寬度方向相同;條形軟塊間的間距大于2厘米小于4厘米;所述條形軟塊之間的環形轉動帶上設有通氣槽,通氣槽為通槽;
環形轉動帶上靠近條形軟塊端部的位置設有通氣孔,通氣孔為通孔;所述通氣槽和通氣孔通過氣體壓力引導打磨帶組件形變;所述轉動驅動組件定位在第一B形塊的平面上,包括承載架和轉動滾筒;所述轉動滾筒內置電機,軸向與環形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之,顧斌,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騰輝鍛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