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正上方的衛星天線本體,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底部轉動連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設有第一驅動機構,所述支柱的上端貫穿安裝槽并設有凹槽,所述支柱上轉動套接有第一密封環,所述第一密封環的下端與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衛星天線本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下端延伸至凹槽內,所述連接塊的一側固定插設有轉桿,所述凹槽的內兩側均設有連接槽,所述轉桿的一端貫穿連接塊并延伸至其中一個連接槽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活塞和電動推桿等機構的設置,自動對各個傳動部件進行注油作業,從而延長工人維護頻率、減輕勞動負擔,便于用戶使用。用戶使用。用戶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傳動機構
,尤其涉及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
技術介紹
[0002]近年來,隨著衛星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用于移動載體的衛星天線應運而生,船載衛星通信天線作為衛星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應用于近海及遠洋航行的船只隨海浪顛簸起伏狀態下跟蹤對準衛星,完成通信信號的接收和發送。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海上移動特性及船只搖擺帶來的天線波束滾動,船載衛星通信天線需要通過傳動機構不斷調整包括方位角、俯仰角及極化角在內的角度,以實現精準對星。
[0003]但是現有的傳動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工人定期注入潤滑液,防止傳動機構在工作時受到磨損,使得工人維護頻率縮短、勞動強度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傳動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工人定期注入潤滑液,防止傳動機構在工作時受到磨損,使得工人維護頻率縮短、勞動強度提高,而提出的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正上方的衛星天線本體,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底部轉動連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設有第一驅動機構,所述支柱的上端貫穿安裝槽并設有凹槽,所述支柱上轉動套接有第一密封環,所述第一密封環的下端與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衛星天線本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下端延伸至凹槽內,所述連接塊的一側固定插設有轉桿,所述凹槽的內兩側均設有連接槽,所述轉桿的一端貫穿連接塊并延伸至其中一個連接槽內,所述支柱的外壁上設有與另一個連接槽相通的置物槽,所述轉桿的另一端貫穿連接槽并延伸至置物槽內,所述轉桿上轉動套接有第二密封環,所述第二密封環與凹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轉桿上轉動套接有兩個第三密封環,兩個所述第三密封環分別固定在置物槽和連接槽的內壁上,所述置物槽內設有第二驅動機構,所述支柱內設有儲液槽,所述儲液槽與連接槽之間設有第一輸液孔,所述儲液槽與內底部與支柱的外壁上設有與安裝槽相通的第二輸液孔,所述第一輸液孔與第二輸液孔內均設有單向閥,所述儲液槽的內頂部設有排氣孔,所述支柱的上端設有與儲液槽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內插設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與支柱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密封塞的上端貫穿通孔,所述儲液槽的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端固定插設有波紋管,所述波紋管的上端貫穿活塞并與通孔固定連通,所述活塞上固定套接有橡膠圈,所述活塞的上端設有第三驅動機構。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固定套接在支柱下端的環形齒條,所述安裝槽的內壁上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內設有與環形齒條相嚙合的齒輪,所述齒輪的部分貫穿放置槽并延伸至安裝槽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二伺服電機,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
輸出軸末端貫穿底座并與齒輪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與底座之間為轉動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轉桿上分別固定套接有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所述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的外壁分別與兩個連接槽的內壁固定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支柱上固定套接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壁與安裝槽的內壁固定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置物槽內的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末端與轉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外壁上固定連接有多個支撐塊,所述支撐塊遠離第一伺服電機的一端與置物槽的內壁固定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固定插設在儲液槽內頂部的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上端貫穿支柱,所述電動推桿的下端與活塞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柱的上端固定連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電動推桿的輸入端連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1. 首先擰下密封塞,通過通孔和波紋管往儲液槽內添加潤滑液,然后再擰緊密封塞,此時,通過PLC控制器設定電動推桿的參數,使電動推桿定時啟停,通過電動推桿帶動活塞向下移動,活塞向下移動時壓縮儲液槽內底部的空間,將潤滑液輸送至第一輸液孔和第二輸液孔內,此時,單向閥開啟(當活塞停止移動時,單向閥關閉、防止潤滑油回流),通過第一輸液孔和第二輸液孔將潤滑液分別輸送至安裝槽和連接槽內,對第一軸承、環形齒條、齒輪、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起到潤滑作用,通過第一密封環、第二密封環和第三密封環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避免潤滑液大量外泄,從來延長工人維護頻率、實現自動注油的作業;
[0014]2. 工作時,啟動第一伺服電機驅動轉桿轉動,通過轉桿帶動連接塊轉動,通過連接塊帶動衛星天線本體旋轉,從而對其進行角度調整,然后啟動第二伺服電機帶動齒輪轉動,通過齒輪與環形齒條嚙合的作用帶動支柱旋轉,通過支柱帶動衛星天線本體旋轉,從而進行方向調節,本技術通過活塞和電動推桿等機構的設置,自動對各個傳動部件進行注油作業,從而延長工人維護頻率、減輕勞動負擔,便于用戶使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的A處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的B處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
?
底座,2
?
衛星天線本體,3
?
第一軸承,4
?
環形齒條,5
?
第一密封環,6
?
支柱,7
?
第一伺服電機,8
?
連接塊,9
?
密封塞,10
?
電動推桿,11
?
第二軸承,12
?
轉桿,13
?
第二密封環,14
?
活塞,15
?
橡膠圈,16
?
波紋管,17
?
PLC控制器,18
?
第三密封環,19
?
第三軸承,20
?
齒輪,21
?
第二伺服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0]參照圖1
?
3,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包括底座1和設置在底座1正上方的衛星天線本體2,底座1的上端設有安裝槽,安裝槽的內底部轉動連接有支柱6,用于帶動衛星天線本體2旋轉,支柱6上固定套接有第一軸承3,用于提高支柱6轉動時的穩定性和順暢性,第一軸承3的外壁與安裝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支柱6的下端設有第一驅動機構,第一驅動機構包括固定套接在支柱6下端的環形齒條4,用于帶動支柱6轉動,安裝槽的內壁上設有放置槽,放置槽內設有與環形齒條4相嚙合的齒輪20,用于帶動環形齒條4轉動,齒輪20的部分貫穿放置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衛星天線用傳動機構,包括底座(1)和設置在底座(1)正上方的衛星天線本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底部轉動連接有支柱(6),所述支柱(6)的下端設有第一驅動機構,所述支柱(6)的上端貫穿安裝槽并設有凹槽,所述支柱(6)上轉動套接有第一密封環(5),所述第一密封環(5)的下端與底座(1)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衛星天線本體(2)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8),所述連接塊(8)的下端延伸至凹槽內,所述連接塊(8)的一側固定插設有轉桿(12),所述凹槽的內兩側均設有連接槽,所述轉桿(12)的一端貫穿連接塊(8)并延伸至其中一個連接槽內,所述支柱(6)的外壁上設有與另一個連接槽相通的置物槽,所述轉桿(12)的另一端貫穿連接槽并延伸至置物槽內,所述轉桿(12)上轉動套接有第二密封環(13),所述第二密封環(13)與凹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轉桿(12)上轉動套接有兩個第三密封環(18),兩個所述第三密封環(18)分別固定在置物槽和連接槽的內壁上,所述置物槽內設有第二驅動機構,所述支柱(6)內設有儲液槽,所述儲液槽與連接槽之間設有第一輸液孔,所述儲液槽與內底部與支柱(6)的外壁上設有與安裝槽相通的第二輸液孔,所述第一輸液孔與第二輸液孔內均設有單向閥,所述儲液槽的內頂部設有排氣孔,所述支柱(6)的上端設有與儲液槽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內插設有密封塞(9),所述密封塞(9)與支柱(6)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密封塞(9)的上端貫穿通孔,所述儲液槽的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14),所述活塞(14)的下端固定插設有波紋管(16),所述波紋管(16)的上端貫穿活塞(14)并與通孔固定連通,所述活塞(14)上固定套接有橡膠圈(15),所述活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齊家樂,黃莎,李蘭,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軒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