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涉及層析柱技術領域,柱體的上端和柱體的下端分別設置一個封頭;柱體的高徑比為2~3;封頭包括固定部和可拆部,固定部和可拆部分別設置封頭法蘭盤,并通過封頭法蘭盤相互連接;固定部設置漸縮段,漸縮段的直徑從柱體的一端向可拆部的一端逐漸減小,因而可拆部的直徑小于柱體的直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柱體的高徑比為2~3,在相同的高度下可以設置更大的直徑,柱體具有更大的容積,單個層析柱的生產效率更高;雖然直徑更大,通過封頭漸縮的結構設計,使可拆部的直徑更小,并不會顯著增大拆卸維護的難度。并不會顯著增大拆卸維護的難度。并不會顯著增大拆卸維護的難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
[0001]本技術涉及層析柱
,更進一步涉及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
技術介紹
[0002]發酵液提取生產線在設計低壓層析柱時,層析柱的高徑比(高度與直徑的比值)是實驗室工藝產業化放大的關鍵,傳統經驗認為層析柱高徑比的數值不能低于4,否則會影響分離效果。
[0003]然而受制于柱床高度又不能太高,否則柱前壓太高,低壓層析填料容易碎及需要更高壓力的輸送泵配置等不利因素,層析柱的裝填高度一般不高于4米。
[0004]因此,出于高徑比要求的傳統認知,以及柱直徑太大則上下封頭制造成本高,拆裝極不容易的原因,傳統的層析柱的直徑最多選擇1米,極大地限制了生成規模和生產效率,在保證生產規模的同時只能選擇增加層析柱的數量,進而增加了廠房占地面積,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0005]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如何提高單個層析柱的生產效率,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能夠提高單個層析柱的生產效率,具體方案如下:
[0007]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包括柱體和封頭,所述柱體的上端和所述柱體的下端分別設置一個所述封頭;所述柱體的高徑比為2~3;
[0008]所述封頭包括固定部和可拆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柱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拆部分別設置封頭法蘭盤,并通過所述封頭法蘭盤相互連接;
[0009]所述固定部設置漸縮段,所述漸縮段的直徑從所述柱體的一端向所述可拆部的一端逐漸減小,所述可拆部的直徑小于所述柱體的直徑。
[0010]可選地,所述固定部設置圓柱段,所述圓柱段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漸縮段的直徑最小處,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封頭法蘭盤。
[0011]可選地,所述漸縮段呈圓錐形。
[0012]可選地,所述可拆部呈半球形。
[0013]可選地,所述漸縮段上設置壓力接表管。
[0014]可選地,所述可拆部的最大直徑與所述固定部最大直徑的比值為0.45
±
10%。
[0015]可選地,兩個所述封頭法蘭盤之間夾裝固定布水器。
[0016]可選地,所述柱體的側壁設置用于檢修的人孔。
[0017]可選地,所述人孔包括人孔固定部、人孔延長段、人孔法蘭、人孔蓋、吊蓋裝置,所述人孔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柱體的側壁,所述人孔延長段的兩端分別固定所述人孔固定部和所述人孔法蘭;所述人孔蓋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人孔法蘭,所述吊蓋裝置安裝于所述人孔
延長段或人孔法蘭,用于吊裝所述人孔蓋。
[0018]可選地,所述可拆部上設置進出液管道。
[0019]本技術提供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柱體的上端和柱體的下端分別設置一個封頭;柱體的高徑比為2~3;封頭包括固定部和可拆部,固定部和可拆部分別設置封頭法蘭盤,并通過封頭法蘭盤相互連接;固定部設置漸縮段,漸縮段的直徑從柱體的一端向可拆部的一端逐漸減小,因而可拆部的直徑小于柱體的直徑;本技術中的柱體的高徑比為2~3,在相同的高度下可以設置更大的直徑,柱體具有更大的容積,單個層析柱的生產效率更高;雖然直徑更大,通過封頭漸縮的結構設計,使可拆部的直徑更小,并不會顯著增大拆卸維護的難度。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的軸測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的正視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的側視示意圖;
[0024]圖4為本技術提供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的俯視示意圖;
[0025]圖5為圖1中圓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6]圖6為圖2中圓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7]圖中包括:
[0028]柱體1、封頭2、固定部21、漸縮段211、圓柱段212、壓力接表管213、可拆部22、進出液管道221、封頭法蘭盤23、人孔3、人孔固定部31、人孔延長段32、人孔法蘭33、人孔蓋34、吊蓋裝置35。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本技術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能夠提高單個層析柱的生產效率。
[0030]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進行詳細的介紹說明。
[0031]結合圖1至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包括柱體1和封頭2等結構,柱體1的上端和柱體1的下端分別設置一個封頭2,也即兩個封頭2分別設置在柱體1的上端和下端。柱體1為一個筒形結構,柱體1的高徑比為2~3,包含兩個端點值,高徑比為柱體1的高度與直徑的比值。相對于傳統的采用高徑比為4的方案,本技術的柱體1在相等的高度條件下,可以具有更大的直徑,柱體1的內腔具有更大的容納空間。例如可設置柱體1的總高度為5200mm,外徑為2200mm,5200mm/2200mm=2.36。
[0032]結合圖2、圖6,本技術的封頭2包括固定部21和可拆部22,固定部21固定于柱體1,圖6展示位于柱體1上端的封頭2,其中固定部21的下端固定于柱體1,固定部21的上端
用于連接可拆部22。固定部21通常采用焊接等方式與柱體1固定為一體。
[0033]固定部21和可拆部22分別設置封頭法蘭盤23,并通過封頭法蘭盤23相互連接;結合圖6,固定部21的上端設置一個封頭法蘭盤23,可拆部22的下端設置一個封頭法蘭盤23,兩個封頭法蘭盤23的尺寸相等,可以通過一圈圓周設置的螺栓將兩個封頭法蘭盤23相對固定連接,并且可以將兩個封頭法蘭盤23相互拆除,使可拆部22可以單獨分離。
[0034]本技術的固定部21設置漸縮段211,漸縮段211的直徑從柱體1的一端向可拆部22的一端逐漸減小,可拆部22的直徑小于柱體1的直徑。結合圖6,漸縮段211的直徑從下向上逐漸減小,呈平移過渡;相應地對于設置在柱體1下端的封頭2,其漸縮段211的直徑從上向下逐漸減小。
[0035]可拆部22的直徑小于柱體1的直徑,結合圖6,漸縮段211上端的直徑最小,可拆部22下端的直徑最大,可拆部22的最大直徑等于漸縮段211的最小直徑。
[0036]相對于傳統的層析柱,本技術在相等的高度條件下,其直徑可以更大,因此內部用于生產的空間更大,可以容納更多的填料,在不影響層析柱分離效率的同時,增加層析柱內容積,提高單次分離產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在柱體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封頭2,封頭2采用漸縮式的結構,可拆部22小于柱體1的直徑,檢修維護等操作時僅需要將可拆部22拆除即可,并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體(1)和封頭(2),所述柱體(1)的上端和所述柱體(1)的下端分別設置一個所述封頭(2);所述柱體(1)的高徑比為2~3;所述封頭(2)包括固定部(21)和可拆部(22),所述固定部(21)固定于所述柱體(1),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可拆部(22)分別設置封頭法蘭盤(23),并通過所述封頭法蘭盤(23)相互連接;所述固定部(21)設置漸縮段(211),所述漸縮段(211)的直徑從所述柱體(1)的一端向所述可拆部(22)的一端逐漸減小,所述可拆部(22)的直徑小于所述柱體(1)的直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設置圓柱段(212),所述圓柱段(2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漸縮段(211)的直徑最小處,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封頭法蘭盤(2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漸縮段(211)呈圓錐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部(22)呈半球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積低壓層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漸縮段(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劍,陶云國,梁昌海,葉平,賴藝文,潘鑫亮,泮珂珂,
申請(專利權)人:海正藥業杭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