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包括主體組件,包括真空管本體和連接管,所述連接管一側與所述真空管本體固定;隔熱組件,設置于所述真空管本體上,包括隔熱管,所述隔熱管設置于所述真空管本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益效果為:通過將隔熱管套設在真空管本體外側,便可對其進行隔熱,且成本較低,便于加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對真空管做隔熱時大多是在外側涂覆一層氣凝膠,這不僅生產成本較高,且不便于加工的問題。便于加工的問題。便于加工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真空管用隔熱套管
[0001]本技術涉及空管隔熱
,特別是一種真空管用隔熱套管。
技術介紹
[0002]電子煙是一種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有著與卷煙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電子煙的加熱系統是依靠其內部的真空管進行加熱,為了避免真空管溫度過高會燙傷使用者的情況,需要對其進行隔熱處理,現有技術中在對真空管做隔熱時大多是在外側涂覆一層氣凝膠,這不僅生產成本較高,且不便于加工。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術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技術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技術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04]鑒于上述和/或現有的真空管用隔熱套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技術。
[0005]因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在對真空管做隔熱時大多是在外側涂覆一層氣凝膠,這不僅生產成本較高,且不便于加工。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其包括,主體組件,包括真空管本體和連接管,所述連接管一側與所述真空管本體固定;以及,
[0007]隔熱組件,設置于所述真空管本體上,包括隔熱管,所述隔熱管設置于所述真空管本體上。
[0008]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主體組件和所述隔熱組件之間形成了隔熱腔體。
[0009]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真空管本體和所述連接管為一體成型。
[0010]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隔熱管為不銹鋼材質。
[0011]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隔熱管的壁厚為0.15~0.2毫米。
[0012]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隔熱管與所述連接管外側貼合。
[0013]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連接管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連接管分別固定于所述真空管本體兩端。
[0014]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隔熱管與所述連接管焊接固定。
[0015]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連接管為金
屬材質。
[0016]作為本技術所述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隔熱管呈圓形。
[0017]本技術有益效果為:通過將隔熱管套設在真空管本體外側,便可對其進行隔熱,且成本較低,便于加工。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19]圖1為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整體結構圖。
[0020]圖2為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的真空管主視結構圖。
[0021]圖3為現有技術中的真空管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技術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技術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24]其次,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術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0025]實施例1
[0026]參照圖1和圖2,為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真空管用隔熱套管,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包括主體組件100,包括真空管本體101和連接管102,連接管102一側與真空管本體101固定。
[0027]具體的,隔熱組件200,設置于真空管本體101上,包括隔熱管201,隔熱管201設置于真空管本體101上。
[0028]通過隔熱管201的設置,用于對真空管本體101進行隔熱,以此可避免真空管本體101溫度過高會燙傷使用者的情況。
[0029]具體的,主體組件100和隔熱組件200之間形成了隔熱腔體。
[0030]有了隔熱腔體的存在,使得真空管本體101散發的熱量無法傳遞給隔熱管201。
[0031]具體的,真空管本體101和連接管102為一體成型。
[0032]具體的,隔熱管201為不銹鋼材質。
[0033]具體的,隔熱管201的壁厚為0.15~0.2毫米。
[0034]具體的,隔熱管201與連接管102外側貼合。
[0035]具體的,連接管10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連接管102分別固定于真空管本體101兩
端。
[0036]具體的,隔熱管201與連接管102焊接固定。
[0037]具體的,連接管102為金屬材質。
[0038]具體的,隔熱管201呈圓形。
[0039]真空管本體101和連接管102可為一體成型,也可通過焊接固定。
[0040]在使用時,將隔熱管201套接在真空管本體101外側,并將隔熱管201的兩端與連接管102進行焊接固定,隔熱管201與真空管本體101之間的連接處為真空狀態,在對隔熱管201套接時需要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操作,壓強為5~10Pa。
[0041]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組件(100),包括真空管本體(101)和連接管(102),所述連接管(102)一側與所述真空管本體(101)固定;以及,隔熱組件(200),設置于所述真空管本體(101)上,包括隔熱管(201),所述隔熱管(201)設置于所述真空管本體(101)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組件(100)和所述隔熱組件(200)之間形成了隔熱腔體。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本體(101)和所述連接管(102)為一體成型。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管用隔熱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管(201)為不銹鋼材質。5.如權利要求4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麗,徐安晨,卜彥峰,鄭雪凱,
申請(專利權)人:海生醫療科技寧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