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包括儀表本體、支撐架、防護蓋、擋雨蓋,所述防護蓋與儀表本體正面鉸接,所述擋雨蓋與儀表本體頂面鉸接,所述擋雨蓋可將防護蓋上方遮擋,所述支撐架設置有兩個,分別位于儀表本體兩側側壁,所述側壁與支撐架旋轉連接,所述儀表本體側面呈直角梯形,內部配重上輕下重,所述防護蓋設置有觀察孔,所述儀表本體包括顯示屏、功能鍵,所述觀察孔與顯示屏位置對應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設置有防護蓋、擋雨蓋雙層防護,可將防護罩殼關閉貼合在儀表本體的正面,擋雨蓋自然下落,可有效的防止灰塵和水通過操作按鍵和顯示屏處進入儀表本體內對其內部的電子元件造成損傷。傷。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稱重儀表
,尤其涉及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
技術介紹
[0002]稱重儀表也叫稱重顯示控制儀表,是將稱重傳感器信號(或再通過重量變送器)轉換為重量數字顯示,并可對重量數據進行傳輸、儲存、統計、打印的電子設備,常用于工農業生產中的自動化配料,稱重,以提高生產效率。
[0003]現有的稱重儀表大多使用在室外,下雨時會導致頂部積水,長時間的積水容易對內部造成滲水,對內部造成故障問題,且雨水過多儀表整體易浸入水中,對內部易造成損毀。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
技術介紹
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涉及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根據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設置有防護蓋、擋雨蓋雙層防護,在使用過程中無需使用操作按鍵時,可將防護罩殼關閉貼合在儀表本體的正面,然后擋雨蓋自然下落,這樣可有效的防止灰塵和水通過操作按鍵和顯示屏處進入儀表本體內對其內部的電子元件造成損傷,同時當使用環境的光線充足時,人員可將擋雨蓋、防護罩殼打開,防護罩殼可阻擋部分光線,便于人員觀察顯示屏上所顯示的數據。
[0005]本技術涉及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包括儀表本體、支撐架、防護蓋、擋雨蓋,所述防護蓋與儀表本體正面鉸接,所述擋雨蓋與儀表本體頂面鉸接,所述擋雨蓋可將防護蓋上方遮擋,所述支撐架設置有兩個,分別位于儀表本體兩側側壁,所述側壁與支撐架旋轉連接,所述儀表本體側面呈直角梯形,內部配重上輕下重,所述防護蓋設置有觀察孔,所述儀表本體包括顯示屏、功能鍵,所述觀察孔與顯示屏位置對應設置。
[0006]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將儀表整體架起,提高整體位置,防止雨水堆積造成儀表底部滲水潮濕等狀況。
[0007]進一步的,所述儀表本體背側設置有掛孔。
[0008]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用于懸掛,安裝高處方便。
[0009]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板、軸固定塊、轉軸、卡接塊,所述卡接塊與轉軸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轉軸依次穿過支撐板、軸固定塊、卡接塊,使得支撐板、軸固定塊、卡接塊三者可同軸轉動,所述轉軸帶卡接塊一端位于儀表本體內側壁卡接。
[0010]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儀表本體旋轉調節角度,有助于不同人員的觀測。
[0011]進一步的,所述防護蓋頂部兩側設置有柱形轉軸,所述設置有儀表本體頂部兩側設置有軸固定片,所述軸固定片中央設置有轉孔,所述柱形轉軸可以兩個轉孔為軸旋轉。
[0012]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防護蓋旋轉打開方便快捷,邊緣設置有密封條,閉合穩定。
[0013]進一步的,所述防護蓋頂可旋轉角度為0
°?
120
°
。
[0014]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滿足正常使用范圍。
[0015]進一步的,所述擋雨蓋包括第一擋雨板、第二擋雨板,所述第一擋雨板一端設置有鉸接部,所述第一擋雨蓋與儀表本體鉸接,所述第一擋雨蓋與第二擋雨蓋垂直連接。
[0016]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整體呈人字形,有效擋雨。
[001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擋雨板面積大于第一擋雨蓋面積。
[0018]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使擋雨板可自動下垂,實現擋雨效果,防止產生人員忘記閉合問題。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20]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1、儀表本體;11、顯示屏;12、功能鍵;13、掛孔;14、軸固定片;15、轉孔;2、支撐架;21、支撐板;22、軸固定塊;23、轉軸;24、卡接塊;3、防護蓋;31、觀察孔;32、柱形轉軸;4、擋雨蓋;41、第一擋雨板;42、第二擋雨板;43、鉸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將結合本技術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討論,顯然,這里所描述的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例,并不是全部的實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0025]為了便于對本技術實施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為例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且各個實施例不構成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限定。
[0026]本技術的實施例1參照圖1、圖2、圖3所示,包括儀表本體1、支撐架2、防護蓋3、擋雨蓋4,所述儀表本體1背側設置有掛孔13,可用于懸掛,安裝高處方便。
[0027]所述防護蓋3與儀表本體1正面鉸接,所述防護蓋3頂部兩側設置有柱形轉軸32,所述設置有儀表本體1頂部兩側設置有軸固定片14,所述軸固定片14中央設置有轉孔15,所述柱形轉軸32可以兩個轉孔15為軸旋轉,防護蓋3旋轉打開方便快捷,邊緣設置有密封條,閉合穩定。所述防護蓋3頂可旋轉角度為0
°?
120
°
,滿足正常使用范圍。
[0028]所述擋雨蓋4與儀表本體1頂面鉸接,所述擋雨蓋4可將防護蓋3上方遮擋,所述擋雨蓋4包括第一擋雨板41、第二擋雨板42,所述第一擋雨板41一端設置有鉸接部43,所述第一擋雨蓋4與儀表本體1鉸接,所述第一擋雨蓋4與第二擋雨蓋4垂直連接,整體呈人字形,有效擋雨。所述第二擋雨板42面積大于第一擋雨蓋4面積,可使擋雨板可自動下垂,實現擋雨效果,防止產生人員忘記閉合問題。
[0029]所述支撐架2設置有兩個,分別位于儀表本體1兩側側壁,所述側壁與支撐架2旋轉連接,所述支撐架2包括支撐板21、軸固定塊22、轉軸23、卡接塊24,所述卡接塊24與轉軸23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轉軸23依次穿過支撐板21、軸固定塊22、卡接塊24,使得支撐板21、軸固定塊22、卡接塊24三者可同軸轉動,所述轉軸23帶卡接塊24一端位于儀表本體1內側壁卡接,可使儀表本體1旋轉調節角度,有助于不同人員的觀測。
[0030]所述儀表本體1側面呈直角梯形,內部配重上輕下重,所述防護蓋3設置有觀察孔31,所述儀表本體1包括顯示屏11、功能鍵12,所述觀察孔31與顯示屏11位置對應設置,可將儀表整體架起,提高整體位置,防止雨水堆積造成儀表底部滲水潮濕等狀況。
[0031]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2]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以說明本技術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可輕易想到變化,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變化或者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儀表本體(1)、支撐架(2)、防護蓋(3)、擋雨蓋(4),所述防護蓋(3)與儀表本體(1)正面鉸接,所述擋雨蓋(4)與儀表本體(1)頂面鉸接,所述擋雨蓋(4)可將防護蓋(3)上方遮擋,所述支撐架(2)設置有兩個,分別位于儀表本體(1)兩側側壁,所述側壁與支撐架(2)旋轉連接,所述儀表本體(1)側面呈直角梯形,內部配重上輕下重,所述防護蓋(3)設置有觀察孔(31),所述儀表本體(1)包括顯示屏(11)、功能鍵(12),所述觀察孔(31)與顯示屏(11)位置對應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儀表本體(1)背側設置有掛孔(1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稱重控制儀表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2)包括支撐板(21)、軸固定塊(22)、轉軸(23)、卡接塊(24),所述卡接塊(24)與轉軸(23)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轉軸(23)依次穿過支撐板(21)、軸固定塊(22)、卡接塊(24),使得支撐板(21)、軸固定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嗣松,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頂松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