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一種容器彈性伸縮方法,涉及云計算領域。該方法包括:監控N個渠道端的登錄用戶數據,N大于或等于1;根據所述登錄用戶數據,預測未來第一時間段內M種系統服務中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其中,所述每種系統服務對應建立有單獨的容器集群,M大于或等于2;對于所述每種系統服務,根據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對當前容器集群進行計算資源評估,獲得評估結果;在所述M種系統服務中任一種系統服務的評估結果符合擴容或縮容條件時,提前對該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進行擴容或縮容處理。還提供了一種容器彈性伸縮裝置、設備、存儲介質和程序產品。產品。產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容器彈性伸縮方法、裝置、設備和介質
[0001]本公開涉及云計算領域,更具體地,涉及容器彈性伸縮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程序產品。
技術介紹
[0002]彈性伸縮是根據業務需求和策略自動調整計算能力(如容器實例數量)的服務,即會根據服務器的使用情況,自動的新增和縮減服務容器實例數。
[0003]目前的彈性伸縮方法通常基于定時規則或者根據計算機資源變化情況進行設置。定時規則即配置在固定的時間點,單次或重復執行彈性伸縮的動作。根據計算機資源變化情況即監控系統的CPU,內存等資源變化,當變化達到一定閾值則觸發執行彈性伸縮的動作。
[0004]在實現本公開專利技術構思的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當訪問量突增時,計算資源是瞬間激增的,此時的彈性伸縮無法及時應對這種情況。如果并發量突增時,系統的CPU和內存等可能是瞬間上漲,而此時才觸發擴容,容器啟動需要一定時間,由此導致這個彈性擴容實際并沒有起到救火的目的。另外,彈性縮容不及時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鑒于上述問題,本公開提供了容器彈性伸縮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程序產品。
[0006]本公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容器彈性伸縮方法,包括:監控N個渠道端的登錄用戶數據,N大于或等于1;根據所述登錄用戶數據,預測未來第一時間段內M種系統服務中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其中,所述每種系統服務對應建立有單獨的容器集群,M大于或等于2;對于所述每種系統服務,根據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對當前容器集群進行計算資源評估,獲得評估結果;在所述M種系統服務中任一種系統服務的評估結果符合擴容或縮容條件時,提前對該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進行擴容或縮容處理。
[000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預測未來第一時間段內M種系統服務中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包括:根據所述登錄用戶數據,獲得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S大于或等于1;將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輸入用戶行為預測模型,其中,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根據歷史登錄用戶的用戶特征和訪問行為預先訓練獲得;獲得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輸出的第一預測結果,所述第一預測結果包括所述每個登錄用戶在所述第一時間段內訪問的系統服務。
[000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根據決策樹算法構建獲得,預先訓練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包括:根據過去第二時間段內所述每個歷史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構建第一階段決策樹模型;對第一階段決策樹模型剪枝得到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
[0009]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預測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將K個系統服務按業務類別進行劃分,獲得所述M種系統服務,所述每種系統服務包括至少一個系統服務,K大于或等于1;建立與所述M種系統服務一一對應的M個容器集群。
[001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獲得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輸出的第一預測結果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實時訪問數據,所述實時訪問數據包括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當前訪問的系統服務;將所述實時訪問數據與所述第一預測結果進行對比,獲得對比結果;在預定數量登錄用戶的所述對比結果為預測錯誤時,重新預測未來第三時間段內所述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二用戶訪問量,所述第三時間段小于或等于第一時間段。
[00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重新預測未來第三時間段內所述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二用戶訪問量包括:對預測錯誤的每個登錄用戶,將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和實時訪問數據輸入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獲得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輸出的第二預測結果,所述第二預測結果包括所述每個登錄用戶在所述第三時間段內訪問的系統服務。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實時訪問數據還包括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當前訪問的頁面路徑,將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和實時訪問數據輸入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包括:將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所述當前訪問的系統服務和所述當前訪問的頁面路徑輸入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
[001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提前對該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進行擴容或縮容處理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定時重新預測未來第四時間段內的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和/或響應于所述登錄用戶數據中登錄用戶數量的變化趨勢,重新預測未來第四時間段內的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
[0014]本公開實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容器彈性伸縮裝置,包括:數據監控模塊,用于監控N個渠道端的登錄用戶數據,N大于或等于1;訪問預測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登錄用戶數據,預測未來第一時間段內M種系統服務中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其中,所述每種系統服務對應建立有單獨的容器集群,M大于或等于2;資源評估模塊,用于對于所述每種系統服務,根據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對當前容器集群進行計算資源評估,獲得評估結果;擴縮容模塊,用于在所述M種系統服務中任一種系統服務的評估結果符合擴容或縮容條件時,提前對該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進行擴容或縮容處理。
[0015]所述容器彈性伸縮裝置包括分別用于執行如上所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的各個步驟的模塊。
[0016]本公開實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存儲裝置,用于存儲一個或多個程序,其中,當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序被所述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0017]本公開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可執行指令,該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使處理器執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0018]本公開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所述的方法。
[0019]上述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預測登錄用戶的行為,確定未來第一時間段內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評估需耗費的計算資源數據,提前對一種或多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進行擴容或縮容處理。相比于定時或根據計算機資源變化情況進行彈性伸縮的方式,不僅能夠通過預測實現提前處理,而且不再是針對系統整體進行提前處理,可以劃分為M種系統服務,精細化地對其中一種或多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預先彈性伸縮,在有限的計算機資源下,更合理并動態安排分配資源,同時又能滿足業務的需求,
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源消耗,以較少的支出實現更大的效能。
附圖說明
[0020]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公開實施例的描述,本公開的上述內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0021]圖1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彈性伸縮系統的結構圖;
[0022]圖2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容器彈性伸縮方法的流程圖;
[0023]圖3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服務劃分的流程圖;
[0024]圖4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預測第一用戶訪問量的流程圖;
[0025]圖5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重新預測的流程圖;
[0026]圖6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預測第二訪問量的流程圖;
[0027]圖7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公開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容器彈性伸縮方法,包括:監控N個渠道端的登錄用戶數據,N大于或等于1;根據所述登錄用戶數據,預測未來第一時間段內M種系統服務中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其中,所述每種系統服務對應建立有單獨的容器集群,M大于或等于2;對于所述每種系統服務,根據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對當前容器集群進行計算資源評估,獲得評估結果;在所述M種系統服務中任一種系統服務的評估結果符合擴容或縮容條件時,提前對該種系統服務的容器集群進行擴容或縮容處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測未來第一時間段內M種系統服務中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一用戶訪問量包括:根據所述登錄用戶數據,獲得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S大于或等于1;將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輸入用戶行為預測模型,其中,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根據歷史登錄用戶的用戶特征和訪問行為預先訓練獲得;獲得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輸出的第一預測結果,所述第一預測結果包括所述每個登錄用戶在所述第一時間段內訪問的系統服務。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根據決策樹算法構建獲得,預先訓練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包括:根據過去第二時間段內所述每個歷史登錄用戶的S個用戶特征構建第一階段決策樹模型;對所述第一階段決策樹模型剪枝得到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預測所述第一用戶訪問量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將K個系統服務按業務類別進行劃分,獲得所述M種系統服務,所述每種系統服務包括至少一個系統服務,K大于或等于1;建立與所述M種系統服務一一對應的M個容器集群。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獲得所述用戶行為預測模型輸出的第一預測結果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的實時訪問數據,所述實時訪問數據包括所述每個登錄用戶當前訪問的系統服務;將所述實時訪問數據與所述第一預測結果進行對比,獲得對比結果;在預定數量登錄用戶的所述對比結果為預測錯誤時,重新預測未來第三時間段內所述每種系統服務的第二用戶訪問量,所述第三時間段小于或等于第一時間段。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琳,鄺樹華,莊曼珊,王智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