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張拉裝置,特別是指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該裝置設置于主支架上且可沿張拉或放張方向運動;包括后部固定張拉千斤頂的箱體,水平滑架固定于箱體右側,豎直滑架設于水平滑架內部且與其水平滑動裝配,張拉千斤頂的第二張拉桿內端通過箱體側壁、水平滑架后端延伸于豎直滑架內,連接器在豎直滑架上裝配的動力源驅動下縱向移動,連接器兩端分設與第二張拉桿同軸向的卡槽,卡槽與第二張拉桿以及軌枕模具上第一張拉桿的張拉端適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調整不便、拆裝困難等技術難題,具有調整便利、結構穩定簡單、操作準確快速等優點。操作準確快速等優點。操作準確快速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張拉裝置,特別是指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目前,世界各國鐵路混凝土軌枕鋪設范圍逐步擴大,大多數國家都發展預應力整體式軌枕。我國在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和既有主要干線也全部采用混凝土軌枕。其主要優點是縱、橫向阻力大,提供足夠的穩定性,軌枕承載能力可根據不同高速運行條件進行設計,壽命長、費用低、維修工作量小等。
[0003]預應力混凝軌枕是鐵路軌道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生產工藝可分為長線臺座法和流水機組法兩種類型。目前,法、意、德、英等西歐國家普遍采用長線臺座法工藝。我國從1956年引進了經蘇聯改進的匈牙利混凝土枕流水機組法工藝后,于1958年在豐臺橋梁工廠建成了我國第一條預應力混凝枕生產流水線,至今已有固定生產企業40多家,生產線均采用流水機組法。
[0004]混凝土軌枕也隨著我國鐵路及研制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水平及生產實踐獲得了長足進步。不僅年產量大幅提高,而且在生產工藝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0005]隨著軌枕改型換代的不斷加快,軌枕已從過去使用了幾年不變的Ⅰ型過渡到Ⅱ型再到新Ⅱ型、Ⅲa型、Ⅲb型,基本上是3年更新一次,而新建鐵路和既有線的維護又需要不同的軌枕同時生產;由于不同型號軌枕的規格和生產工藝上存在區別、軌枕生產精度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勞動力不斷上漲等因素,現有的軌枕生產線和新建生產線均需兼顧生產多種型號的產品,傳統粗放式單一型的半自動化軌枕生產線已無法適應軌枕的發展和現在市場的需求。
[0006]作為生產線上的關鍵設備
???
軌枕預應力施工設備正是上述要求的主要針對對象。設計一種能夠適應多型號的軌枕預應力施工、適應長線法的生產線流轉與其相兼容;同時還要實現高度自動化和預應力施工的高精度化等要求,是適應軌枕發展及市場需求的關鍵。
[0007]軌枕預應力施工分為預應力張拉和預應力放張兩個環節,傳統的預應力張拉機構只是單一的放置在生產線上的張拉工位,與整個生產線無法實現聯動,導致生產線無法實現自動化運行;同時,由于多型號軌枕的生產造成軌枕模具外形的不同,傳統的張拉設備只能是模具放置不動、通過人工進行手動對位、手動連接張拉裝置,只是完成了張拉過程中的預應力筋的張拉作業,其余環節均為人工作業,導致張拉精度低,數據化、信息化管理無法完善。此種作業方式隨著現在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軌枕型號和工藝要求的愈發完善,現在已經無法適應軌枕生產,必須采取一種能夠到達生產工藝要求的預應力施工精度準確,適應多型號模具、適應生產線自動化運轉的的自動張拉機構進行此環節的作業。預應力施工質量的關鍵取決于張拉機構的安全和準確。張拉工序及配套設施作為其中的關鍵工序及配套設備不僅是設計及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點之一,同時也是本領域的重要研發方向。
[0008]申請人檢索的專利文獻包括:
[0009]專利號為201520935115.X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其技術方案是包括由多塊板材組成的敞口的條形盒狀的軌枕模具,其包括,在軌枕模具的內腔的前端預留錨具腔,在軌枕模具的內腔的后端設有可前后移動的預應力筋夾具,預應力筋夾具也帶有錨具腔,每個錨具腔都與軌枕模具的內腔相接通,在每個錨具腔內都設有一可沿錨具前后滑移的錨具,錨具的長度大于錨具腔的開口寬度,在錨具上開有多個用于箍住帶有頓頭的預應力筋的檔孔,在預應力筋夾具上連接有穿透軌枕模具后端的滑移螺桿,與滑移螺桿相對應的在軌枕模具外設有一可前后移動、上下升降的拉伸行走小車,所述的滑移螺桿上配裝有穿心千斤頂、壓力傳感器和第二錨圈,壓力傳感器位于穿心千斤頂與第二錨圈之間,該穿心千斤頂與拉伸行走小車的頂面固定連接,所述的壓力傳感器和穿心千斤頂都與一控制單元相連。其中存在的問題是滑移螺桿與穿心千斤頂采用固定裝配,雖然能夠完成張拉操作,但一是拆裝不便、自重較大且調整困難;二是不易實現自動化快速作業。
技術實現思路
[0010]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采用本技術能夠有效實現軌枕模具張拉桿與張拉設備之間的鎖止連接,進而滿足對于軌枕模具預應力筋的張拉施工要求。
[0011]本技術的整體技術構思是:
[0012]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該裝置設置于主支架上且可沿張拉或放張方向運動;包括后部固定有張拉千斤頂的箱體,水平滑架固定于箱體右側,豎直滑架設于水平滑架內部且與其上開設的水平滑槽滑動裝配,張拉千斤頂的第二張拉桿內端通過箱體側壁、水平滑架后端延伸于豎直滑架內,連接器在豎直滑架上裝配的動力源驅動下縱向移動,連接器兩端分別開設與第二張拉桿同軸向的卡槽,卡槽與第二張拉桿以及軌枕模具上第一張拉桿的張拉端適配。
[0013]本技術的具體技術構思還有:
[0014]卡槽的作用是用于連接第一張拉桿,第二張拉桿的張拉固定端,為更好地與張拉桿適配并簡化結構,連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卡槽為n形或門型。
[0015]豎直滑架上裝配的動力源的主要作用是驅動連接器的縱向直線運動,進而完成與張拉桿的連接及松脫,其中動力源可以選擇多種直線驅動機構,包括但不局限于直線電機、液壓缸、氣缸、絲杠進給機構、平行四邊形機構等等,均不脫離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豎直滑架上裝配的動力源選用裝配于豎直滑架頂部的豎直油缸,其下部的動作執行端固定有連接器。
[0016]為便于豎直油缸與連接器的裝配,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所述的豎直油缸的活塞桿下端固定有連接器。
[0017]為便于連接器的卡槽與張拉桿的卡裝,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第二張拉桿與第一張拉桿的相鄰端膨出并與卡槽適配。
[0018]為便于張拉操作以及預應力保持,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箱體前部設置的旋轉馬達上的螺母套與第一張拉桿上的螺母適配。
[0019]為簡化結構并便于實現零部件的安裝,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豎直油缸的頂部通過水平滑架表面的開孔延伸于外部。
[0020]更為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所述的開孔為長圓孔。
[0021]為便于實現箱體與主支架沿張拉方向的移動配合,進而便于調整張拉桿位置以實現與連接器的配合,優選的技術實現手段是,水平油缸驅動箱體在主支架的導軌上沿張拉方向滑動配合。
[0022]本技術中的張拉千斤頂為現有技術,在專利文獻中多有報道且有市售商品,申請人在此對其結構不再贅述。
[0023]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后部”、“右側”、“內部”、“內端”、“后端”、“縱向”、“頂部”、“下端”、“下部”、“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簡化描述本技術,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4]本技術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該裝置設置于主支架(1)上且可沿張拉或放張方向運動;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部固定有張拉千斤頂(7)的箱體(2),水平滑架(5)固定于箱體(2)右側,豎直滑架(6)設于水平滑架(5)內部且與其上開設的水平滑槽滑動裝配,張拉千斤頂(7)的第二張拉桿(11)內端通過箱體(2)側壁、水平滑架(5)后端延伸于豎直滑架(6)內,連接器(10)在豎直滑架(6)上裝配的動力源驅動下縱向移動,連接器(10)兩端分別開設與第二張拉桿(11)同軸向的卡槽,卡槽與第二張拉桿(11)以及軌枕模具(8)上第一張拉桿(9)的張拉端適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為n形或門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枕預應力筋張拉機的張拉桿鎖止裝置,其特征在于豎直滑架(6)上裝配的動力源選用裝配于豎直滑架(6)頂部的豎直油缸(4),其下部的動作執行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劍波,溫衛民,曾琦,劉凱輝,吳鑫,閆艷兵,萬鋼新,趙曉江,龍泳清,伏海麗,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益鐵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