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鋰電池組,其包括鋰電池本體;套設于鋰電池本體正極的下PU塊;及套設于鋰電池本體負極的上PU塊;其中,下PU塊與上PU塊都包括外框部,外框部具有套設鋰電池本體的中央通孔,中央通孔內壁嵌設多個TPV弧度凸臺;且外框部一端具有由四周延伸至部分中央通孔的延伸方塊,且兩者之間填充環氧封膠層;設置于外框部相鄰兩側的定位凹槽;及設置于外框部另外兩側的定位凸塊;其中定位凹槽與定位凸塊可以相互配合進行組裝多組鋰電池本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上PU塊和下PU塊裝夾鋰電池本體,內部由TPV弧度凸臺止抵減震吸能,另外定位凸塊和定位凹槽能夠相互配合,完成鋰電池組的組裝,提高安裝的便捷性,加強散熱,便于后期維護。維護。維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鋰電池組
[0001]本技術屬于鋰電池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鋰電池組。
技術介紹
[0002]現如今,大規模鋰電池組合成為了新的能源供給方式,大規模鋰電池功率高,發熱效率高,具備一定危險性。鋰電池組之間的各塊電池之間靠的距離非常近,其安裝方式都是疊加或者并排的方式,雖然采用疊加或者并排的安裝結構,但是其在安裝時相同的空間內,鋰電池的安裝數量并不會很多,電池的排布還是很占用空間,由于采用緊湊型的排布方式,一旦其中一個鋰電池有鼓包等快速發熱情況而燃燒爆炸,那么會導致整個鋰電池組的損毀,由于結構緊湊,散熱性能變差,在使用于振動的環境下時,鋰電池的緩沖性能要求較高,在檢修時,由于一起裝入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不容易檢修以及觀察,故目前的鋰電池組存在諸多的不足。例如振動產生錯位,嚴重的還會影響本身的表面結構質量,由于晃動,電池容易產生短路等現象,安全性能不夠好,不利于后期維護。
[0003]因此,一種安裝方便,散熱較好,能夠減震吸能,便于維護的鋰電池組亟待研究。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有鑒于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鋰電池組,用于避免以往鋰電池安裝簡單,散熱較差,減震性差的麻煩。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鋰電池組,其包括鋰電池本體;
[0006]套設于鋰電池本體正極的下PU塊;及
[0007]套設于鋰電池本體負極的上PU塊;
[0008]其中,下PU塊與上PU塊都包括外框部,外框部具有套設鋰電池本體的中央通孔,中央通孔內壁嵌設多個TPV弧度凸臺,TPV弧度凸臺壓抵鋰電池本體側壁;且外框部一端具有由四周延伸至部分中央通孔的延伸方塊,延伸方塊止抵鋰電池本體的端部;設置于外框部相鄰兩側的定位凹槽;及設置于外框部另外兩側的定位凸塊;其中定位凹槽與定位凸塊可以相互配合進行組裝多組鋰電池本體。
[0009]根據本技術一實施方式,其中上述定位凹槽成等腰梯形狀。
[0010]根據本技術一實施方式,其中上述定位凹槽由外框部內側開設至外側,且不貫通外框部。
[0011]根據本技術一實施方式,其中上述上PU塊與下PU塊的定位凹槽與定位凸塊交錯設置。
[0012]根據本技術一實施方式,其中上述延伸方塊厚度至少為4mm,且表面粘附2mm的橡膠墊。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
[0014]通過上PU塊和下PU塊裝夾鋰電池本體,內部由TPV弧度凸臺止抵減震吸能,另外定位凸塊和定位凹槽能夠相互配合,完成鋰電池組的組裝,提高安裝的便捷性,加強散熱,便
于后期維護。
[0015]當然,實施本技術的任一產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0016]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鋰電池組示意圖;
[0018]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下PU塊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鋰電池本體10,下PU塊20,上PU塊30,外框部40,中央通孔41,TPV弧度凸臺50,延伸方塊60,定位凹槽70,定位凸塊80。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技術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0022]請一并參考圖1與圖2,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鋰電池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下PU塊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鋰電池組,其包括鋰電池本體10;套設于鋰電池本體10正極的下PU塊20;及套設于鋰電池本體10負極的上PU塊30;其中,下PU塊20與上PU塊30都包括外框部40,外框部40具有套設鋰電池本體10的中央通孔41,中央通孔41內壁嵌設多個TPV弧度凸臺50,TPV弧度凸臺50壓抵鋰電池本體10側壁;且外框部40一端具有由四周延伸至部分中央通孔41的延伸方塊60,延伸方塊60止抵鋰電池本體10的端部,且兩者之間填充環氧封膠層;設置于外框部40相鄰兩側的定位凹槽70;及設置于外框部40另外兩側的定位凸塊80;其中定位凹槽70與定位凸塊80可以相互配合進行組裝多組鋰電池本體10。
[0023]在本技術一實施方式中,鋰電池本體10正負極兩端分別套設上PU塊30和下PU塊20,用于安裝單個的鋰電池本體10,并且上PU塊30和下PU塊20具有外框部40,在安裝放置的時候具有較高的支撐穩定性。同時在其四周的側壁上分別設置定位凸塊80和定位凹槽70。
[0024]延伸方塊60從四周角落向內延伸,一方面可以相互拼接加強支撐,增強外部穩定,另一方面也能限位鋰電池本體10的端部,增強內部穩定。在延伸方塊60和鋰電池本體10之間填充一層環氧封膠層,能夠增強緩沖,進一步提高減震效果。
[0025]優選一實施方式中,每個側面分別設置兩個定位凸塊80和定位凹槽70,在安裝鋰電池組的時候,可以相互配合,使得定位凸塊80和定位凹槽70相互嵌合,完成拼接組裝,如此不斷堆積完成鋰電池組的成型裝配,安裝方便,另外其本身的間隔也利于散熱。而且當單一鋰電池本體10損壞時,可以單獨快速拆卸,方便后期維護。
[0026]外框部40中央設置中央通孔41,用于套設鋰電池本體10的上下兩端,并且在中央通孔41的內壁環設TPV弧度凸臺50,優選可以在內壁開圓槽,通過嵌設TPV弧度凸臺50完成安裝,最后在裝入鋰電池本體10,通過擠壓變形完成安裝,并且TPV弧度凸臺50由于自身柔
性因素,在電動車振動的時候能夠吸收多余振動,減小沖擊,提高了使用壽命。
[0027]優選一實施方式中,定位凹槽70成等腰梯形狀,配合定位凸塊80,可以實現兩者的卡扣,在組裝之后更具穩定性。
[0028]本技術的定位凹槽70由外框部40內側開設至外側,且不貫通外框部40,便于提供限位,限制自由度,安裝更穩定。
[0029]值得一提的是,上PU塊30與下PU塊20的定位凹槽70與定位凸塊80交錯設置,方便依次組裝,更為便捷。
[0030]另外,延伸方塊60厚度至少為4mm,保證鋰電池本體10的間隔,利于散熱,且表面粘附2mm的橡膠墊,在相互組裝之后,更能減震吸能,加強平穩。
[0031]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術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技術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技術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鋰電池組,其特征在于,包括:鋰電池本體;下PU塊,所述下PU塊套設于所述鋰電池本體正極;及上PU塊,所述上PU塊套設于所述鋰電池本體負極;其中,所述下PU塊與所述上PU塊都包括外框部,所述外框部具有套設所述鋰電池本體的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內壁嵌設多個TPV弧度凸臺,所述TPV弧度凸臺壓抵所述鋰電池本體側壁;且所述外框部一端具有由四周延伸至部分所述中央通孔的延伸方塊,所述延伸方塊止抵所述鋰電池本體的端部,且兩者之間填充環氧封膠層;設置于所述外框部相鄰兩側的定位凹槽;及設置于所述外框部另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梅建紅,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永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