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包括雙腔連管、滑動設于所述雙腔連管的推桿、設于雙腔連管底部的連通器、設于所述連通器上的喂藥勺;所述雙腔連管包括左腔、右腔、設于左腔和右腔中間用于分隔的分隔板、滑動設于所述分隔板底部的擋板、設于擋板上且連接于右腔內壁第一彈簧、設于擋板上的左通孔、設于擋板上的右通孔、固定設于擋板上的長桿、滑動設于長桿上端的限制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需要同時操作兩個活塞,不便于抱持嬰幼兒時單手操作,操作難度大,無法實現(xiàn)兩種不同液體自動交替的問題。題。題。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
[0001]本技術涉及喂藥器具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
技術介紹
[0002]在兒科護理中,對嬰幼兒進行喂藥工作時,很難順利進行,傳統(tǒng)的方式是用湯匙將藥喂入嬰幼兒的口中,現(xiàn)在一些廠家生產出各種注射式和擠壓式喂藥器,解決了部分嬰幼兒喂藥問題。但對于一些具有苦味或具有刺激性氣味的藥物,還是難以喂入嬰幼兒的口中,或者嬰幼兒難以吞下。
[0003]例如專利號(CN202220218474.3)一種嬰幼兒喂藥器,包括雙聯(lián)注射筒、兩個活塞、雙聯(lián)攪拌筒、雙聯(lián)吸管、雙聯(lián)喂藥嘴,雙聯(lián)注射筒的兩個注射腔中各自套有一個活塞,雙聯(lián)注射筒的底部設有兩個分別與兩個注射筒連通的乳頭,乳頭與雙聯(lián)吸管頂部的第一插孔和雙聯(lián)喂藥嘴頂部的第二插孔拔插配合,雙聯(lián)吸管的兩根吸管分別伸入雙聯(lián)攪拌筒的兩個攪拌腔中,雙聯(lián)喂藥嘴設有兩個獨立的送液流道。
[0004]以上結構可以實現(xiàn)在喂藥時將兩種不同的液體先后或交替喂入嬰幼兒的口中,緩解藥物的苦味或刺激性氣味,降低喂藥難度。
[0005]但是需要交替操作兩個活塞,不便于抱持嬰幼兒時單手操作,操作難度大,無法實現(xiàn)兩種不同藥液自動交替。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6]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
[0007]本技術針對這一問題,改進了結構,解決了需要同時操作兩個活塞,不便于抱持嬰幼兒時單手操作,操作難度大,無法實現(xiàn)兩種不同藥液自動交替的問題。
[0008]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包括雙腔連管、滑動設于所述雙腔連管的推桿、設于雙腔連管底部的連通器、設于所述連通器上的喂藥勺;所述雙腔連管包括左腔、右腔、設于左腔和右腔中間用于分隔的分隔板、滑動設于所述分隔板底部的擋板、設于擋板上且連接于右腔內壁第一彈簧、設于擋板上的左通孔、設于擋板上的右通孔、固定設于擋板上的長桿、滑動設于長桿上端的限制桿。
[0009]進一步的,所述推桿包括滑動設于雙腔連桿的膠塞、固定設于膠塞上的桿芯、固定設于桿芯上且呈線性陣列等距分布的多個凸塊、固定設于所述膠塞上的第二彈簧、固定于第二彈簧另一端的緩沖板、設于膠塞上的第一滑槽、設于緩沖板上的第二滑槽、設于第二滑槽上的橡膠套。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連通器包括設于所述左腔底部的左通水孔、設于所述右腔底部的右通水孔、設于左通水孔中的左限流器、設于右通水孔中的右限流器、上部兩端口分別連接左通水孔和右通水孔的T字管道、連接T字管道下端口的橡膠軟管。
[0011]進一步的,所述喂藥勺包括連接于橡膠軟管的中空萬向輪、設于中空萬向輪上的中空勺、設于所述中空勺頂部的出藥口、設于所述雙腔連管底部的穩(wěn)定裝置。
[0012]進一步的,所述穩(wěn)定裝置包括固定設于所述雙腔連管底部的連接殼、圍繞所訴中空萬向輪呈環(huán)形陣列等距分布的多個推板、分別連接多個所述推板和連接殼內壁的第三彈簧。
[0013]進一步的,所述長桿穿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使所述限制桿與所述凸塊抵觸。
[0014]進一步的,所述左通孔設于左通水孔右側,所述右通孔與右通水孔同心布置。
[001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使用雙腔連管,兩個腔分裝不同的液體,通過推動推桿,帶動腔底的擋板進行往復性的左右滑動,再通過左通孔和右通孔與左通水孔和右通水孔的配合,實現(xiàn)只需推動推桿就可以實現(xiàn)自動交替出液,兩種液體一種是藥液,一種為嬰幼兒喜歡的飲品,通過交替出液,降低喂藥難度,喂藥勺可以將喂藥過程與正常的喂食過程結合,在喂食時同時喂藥,降低藥液對嬰幼兒的刺激,同時,通過中空萬向輪和穩(wěn)定裝置的配合,實現(xiàn)了喂藥勺始終保持水平穩(wěn)定的功能,使喂藥或喂食過程中,即使喂食者改變姿勢,手臂處于運動狀態(tài)也可以保證喂藥勺的水平和穩(wěn)定,又可以防止嬰幼兒因抗拒躲避造成藥液和食物掉落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中A出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3為本技術的主視圖;
[0020]圖4為圖3中B
?
B線的剖視圖;
[0021]圖5為圖3中C
?
C線的剖視圖;
[0022]圖6為本技術的側視圖;
[0023]圖7為圖6中D
?
D線的剖視圖;
[0024]圖8為圖7中E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9為本技術的下視圖。
[0026]圖中:1、雙腔連管;2、推桿;3、連通器;4、喂藥勺;11、左腔;12、右腔;13、分隔板;14、擋板;15、第一彈簧;16、左通孔;17、右通孔;18、長桿;19、限制桿;21、膠塞;22、桿芯;23、凸塊;24、第二彈簧;25、緩沖板;26、第一滑槽;27、第二滑槽;28、橡膠套;31、左通水孔;32、右通水孔;33、左限流器;34、右限流器;35、T字管道;36、橡膠軟管;41、中空萬向輪;42、中空勺;43、出藥口;44、穩(wěn)定裝置;441、連接殼;442、推板;443、第三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技術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
[0028]如圖1
?
圖9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包括雙腔連管1、滑動設于所述雙腔連管的推桿2、設于雙腔連管1底部的連通器3、設于所述連通器上的喂藥勺4;所述雙腔連管包括左腔11、右腔12、設于左腔11和右腔12中間用于分隔的分隔板13、滑動設于所述分隔板底部的擋板14、設于擋板14上且連接于右腔12內壁第一彈簧15、設于擋板14上的左通孔16、設于擋板14上的右通孔17、固定設于擋板14上的長桿18、滑動設于長桿18上
端的限制桿19。當使用時,通過推動推桿2,將雙腔連管1內的兩種液體交替推出,液體流經連通器3,進入喂藥勺4,再從喂藥勺4的出藥口43,進入口腔,完成一次喂藥;通過推動推桿2,驅動限制桿19往復運動,帶動擋板14往復運動,當移動到左通孔16對齊左限流器33時,左腔液體流出,此時右通孔17偏移,擋板擋住右限流器34,右腔內的液體無法流出,如此往復,實現(xiàn)兩種液體的交替出液。
[0029]如圖1、圖2所示,所述推桿2包括滑動設于雙腔連桿的膠塞21、固定設于膠塞21上的桿芯22、固定設于桿芯22上且呈線性陣列等距分布的多個凸塊23、固定設于所述膠塞21上的第二彈簧24、固定于第二彈簧24另一端的緩沖板25、設于膠塞21上的第一滑槽26、設于緩沖板25上的第二滑槽27、設于第二滑槽27上的橡膠套28。通過推動桿芯22,帶動膠塞21移動擠壓腔內空間,推出液體,長桿18貫穿第一滑槽26和第二滑槽27,使限制桿19抵觸于凸塊23,通過推動桿芯22,由于凸塊23的存在使限制桿19往復運動,實現(xiàn)交替出液的功能,橡膠套28防止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雙腔連管(1)、滑動設于所述雙腔連管的推桿(2)、設于雙腔連管(1)底部的連通器(3)、設于所述連通器上的喂藥勺(4);所述雙腔連管包括左腔(11)、右腔(12)、設于左腔(11)和右腔(12)中間用于分隔的分隔板(13)、滑動設于所述分隔板底部的擋板(14)、設于擋板(14)上且連接于右腔(12)內壁第一彈簧(15)、設于擋板(14)上的左通孔(16)、設于擋板(14)上的右通孔(17)、固定設于擋板(14)上的長桿(18)、滑動設于長桿(18)上端的限制桿(19)。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2)包括滑動設于雙腔連桿的膠塞(21)、固定設于膠塞(21)上的桿芯(22)、固定設于桿芯(22)上且呈線性陣列等距分布的多個凸塊(23)、固定設于所述膠塞(21)上的第二彈簧(24)、固定于第二彈簧(24)另一端的緩沖板(25)、設于膠塞(21)上的第一滑槽(26)、設于緩沖板(25)上的第二滑槽(27)、設于第二滑槽(27)上的橡膠套(28)。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兒科護理用喂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器(3)包括設于所述左腔(11)底部的左通水孔(31)、設于所述右腔(12)底部的右通水孔(32)、設于左通水孔(3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周芳,
申請(專利權)人:諸暨市中醫(yī)醫(y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