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撞擊試驗裝置,包括投放機構以及沉箱機構;投放機構包括投放組件以及撞擊件,撞擊件與投放組件的位移件連接,投放組件驅動位移件對撞擊件進行投放;沉箱機構包括供分析元件安裝的試驗件以及支撐試驗件的支撐底座,試驗件對應設置在撞擊件的正下方,撞擊件撞擊試驗件時,分析元件收集試驗件的撞擊信息。與現有技術相對比,本裝置能夠模擬錨意外撞擊防護設施的情況,模擬撞擊完成后,工作人員通過分析元件上采集到的信息即可得知模擬碰撞的結果,本裝置的整體操作較為簡單,不僅模擬工作效率較高,整體的模擬數據準確度亦較高。較高。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撞擊試驗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水下撞擊測試
,特別涉及一種撞擊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處于通航區內的水下生產系統,在正常運作時,會有遭受船舶拋錨撞擊的風險,故需要采取積極有效防護設施對其進行保護。沉箱式防護設施因其出色的結構強度,可靠的保護功能,被廣泛應用于工程實際,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盡管如此,為水下生產系統安裝防護設施也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落物碰撞的載荷強度在達到一定量級時,會對防護設施造成大變形,甚至帶來不可逆的沖擊損傷,進而威脅水下生產系統的安全運行。針對水下生產系統的防護設施,防護設施的撞擊損傷分析和撞擊識別成為工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落錨對沉箱式防護設施的撞擊,仍然沒有相應的損傷和撞擊識別的試驗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撞擊試驗裝置,能夠模擬沉箱式防護設施撞擊。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撞擊試驗裝置,包括投放機構以及沉箱機構;
[0006]所述投放機構包括投放組件以及撞擊件,所述投放組件具有活動的位移件,所述撞擊件與所述位移件連接,所述投放組件驅動所述位移件對所述撞擊件進行投放;
[0007]所述沉箱機構包括供分析元件安裝的試驗件以及支撐所述試驗件的支撐底座,所述試驗件對應設置在所述撞擊件的正下方,所述撞擊件撞擊所述試驗件時,所述分析元件收集所述試驗件的撞擊信息。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承重架、第一位移調節組件以及第一驅動組件;
[0009]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與所述承重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驅動組件驅動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于所述承重架上移動。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第二位移調節組件以及第二驅動組件;
[0011]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與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的滑動方向相互垂直;
[0012]所述投放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上。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承重架包括兩條相互平行的承重滑軌;
[0014]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包括桁架,所述桁架的兩端均通過滑塊分別與兩條所述承重滑軌滑動連接。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包括托盤,所述托盤與所述桁架滑動連接,所述投放組件設置在所述托盤上。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投放組件包括定滑輪、纜繩以及投放電機,所述纜繩繞設在所述定滑輪上,所述纜繩的一端與所述撞擊件連接,另一端繞設在所述投放電機的輸出軸上。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桁架的一端設置有滑輪組,所述纜繩繞經所述定滑輪和所述滑輪組后與所述輸出軸連接。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桁架的一端向外延伸設置有安裝架,所述滑輪組設置在所述安裝架上。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試驗件具有與所述撞擊件接觸的撞擊面,所述分析元件設置在所述撞擊面的背面。
[002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試驗件上開設有供所述分析元件走線安裝的走線孔本專利技術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
[0021]本裝置在實際運用時,需要先行將所需的分析元件安裝到試驗件上,隨后即可操控投放組件,驅動投放組件的位移件對撞擊件進行投放,此時撞擊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水中,并對位于其下方的試驗件進行撞擊,以此模擬錨意外撞擊防護設施的情況,撞擊完成后,工作人員通過分析元件上采集到的信息即可得知模擬碰撞的結果,本裝置的整體操作較為簡單,不僅模擬工作效率較高,整體的模擬數據準確度亦較高。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投放機構以及沉箱機構的工作原理圖;
[0023]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沉箱機構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各標記如下:
[0025]10、投放機構;101、投放組件;1011、定滑輪;1012、纜繩;1013、滑輪組;
[0026]102、撞擊件;103、承重架;104、第一位移調節組件;1041、桁架;1042、滑塊;105、第二位移調節組件;
[0027]20、沉箱機構;201、試驗件;2011、走線孔;202、支撐底座;
[0028]30、分析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對本專利技術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0]除非另外定義,本專利技術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專利技術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專利技術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的詞語意指出現該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在該詞后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0031]處于通航區內的水下生產系統,在正常運作時,會有遭受船舶拋錨撞擊的風險,故
需要采取積極有效防護設施對其進行保護。針對水下生產系統的防護設施,防護設施的撞擊損傷分析和撞擊識別成為工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撞擊試驗裝置,能夠模擬沉箱式防護設施撞擊。
[0032]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33]如圖1以及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所提及的撞擊試驗裝置,包括投放機構10以及沉箱機構20。其中,投放機構10包括投放組件101以及撞擊件102,投放組件101具有活動的位移件,撞擊件102與位移件連接,投放組件101驅動位移件對撞擊件102進行投放。沉箱機構20包括供分析元件30安裝的試驗件201以及支撐試驗件201的支撐底座202,試驗件201對應設置在撞擊件102的正下方,撞擊件102撞擊試驗件201時,分析元件30收集試驗件201的撞擊信息。
[0034]需要說明的是,在該實施例中,本撞擊試驗裝置主要應用于水下沉箱式防護設施的模擬碰撞測試,通過投放撞擊件102對試驗件201進行撞擊,模擬船錨意外撞擊防護設施的情況,其中,在試驗件201安裝上對應的分析元件30,在碰撞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元件30獲取需要的碰撞信息。
[0035]示例性的是,本裝置在實際運用時,需要先行將所需的分析元件30安裝到試驗件201上,隨后即可操控投放組件101,驅動投放組件101的位移件對撞擊件102進行投放,此時撞擊件10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水中,并對位于其下方的試驗件201進行撞擊,以此模擬錨意外撞擊防護設施的情況,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撞擊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機構以及沉箱機構;所述投放機構包括投放組件以及撞擊件,所述投放組件具有活動的位移件,所述撞擊件與所述位移件連接,所述投放組件驅動所述位移件對所述撞擊件進行投放;所述沉箱機構包括供分析元件安裝的試驗件以及支撐所述試驗件的支撐底座,所述試驗件對應設置在所述撞擊件的正下方,所述撞擊件撞擊所述試驗件時,所述分析元件收集所述試驗件的撞擊信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撞擊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承重架、第一位移調節組件以及第一驅動組件;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與所述承重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驅動組件驅動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于所述承重架上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撞擊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機構還包括第二位移調節組件以及第二驅動組件;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與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第一位移調節組件的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投放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二位移調節組件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撞擊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架包括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曉鵬,徐萬海,李書兆,朱春麗,陳邦敏,吳露,孫詩語,劉陽,蘇云龍,張偉明,李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