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抑菌舒適織物,涉及紡織面料技術領域,旨在解決用于制成襪子的面料抗菌效果較差吸收腳汗后容易滋生細菌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內層和抑菌層,內層朝向遠離抑菌層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吸濕凸部,若干吸濕凸部之間形成相互連通的氣流通道,抑菌層朝向內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一且通過抑菌部一對吸濕凸部進行支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竹炭纖維來抑菌抗菌分解異味,從而減少本織物上細菌的滋生,保護穿著者的健康。著者的健康。著者的健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抑菌舒適織物
[0001]本技術涉及紡織面料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抑菌舒適織物。
技術介紹
[0002]制作襪子的面料,一般選用純棉面料或是化纖面料,需要具有質地粗厚、結實耐磨和吸濕性強的特點。
[0003]在日常生活中,襪子具有保護足部和吸收腳汗的作用,能夠讓人們穿著鞋子的時候感覺較為舒適,但是因為腳底每平方厘米有600多個汗腺,比身體其他部位多2到4倍,經常運動的人出腳汗更是夸張,同時大部分的鞋子為了對足部進行保護,其通風效果和透氣性會比較一般,在這兩種因素的疊加作用下,用于制成襪子的面料在吸收了大量的汗液之后,就極易滋生細菌影響足部的健康,讓足部產生腳氣甚至脫皮。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抑菌舒適織物,通過結構的設置使得本織物的透氣性較好,汗液排出迅速,從而避免細菌大量滋生。
[0006]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該抑菌舒適織物,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內層和抑菌層,所述內層朝向遠離抑菌層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吸濕凸部,若干所述吸濕凸部之間形成相互連通的氣流通道,所述抑菌層朝向內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一且通過抑菌部一對吸濕凸部進行支撐。
[0007]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抑菌層遠離內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外層,所述外層朝向遠離抑菌層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防滑凹陷,所述抑菌層朝向外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二且通過抑菌部二對防滑凹陷進行支撐。
[000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防滑凹陷的位置與吸濕凸部的位置對應,所述抑菌部二的位置與抑菌部一的位置對應。
[0009]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層和外層均為蜂巢組織且兩者呈鏡向設置,外層的所述蜂巢組織為16頁綜且經浮點為浮、緯浮點為沉,所述蜂巢組織由兩條六浮二沉的經面組織、四條三沉五浮的經面組織、四條五沉三浮的緯面組織、四條六沉二浮的緯面組織和兩條七沉一浮的緯面組織組成。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外層的所述蜂巢組織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組織循環為:第1和2綜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第3、4、15和16綜為沉浮沉浮浮浮沉浮,第5、6、13和14綜為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7、8、11和12綜為沉沉沉浮沉浮沉沉,第9和10綜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
[0011]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抑菌部一和抑菌部二共同通過縫合在抑菌層頂底面上的抑菌紗線形成。
[0012]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抑菌紗線通過竹炭纖維和甲殼素纖維加捻而成。
[0013]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利用抑菌層上的抑菌紗線,來使得抑菌層的頂底面上分別形成若干抑菌部一和抑菌部二,從而讓抑菌部一、抑菌部二來將內層上的吸濕凸部、外層上的防滑凹陷頂出,使得本織物制成的襪子能夠與穿著者的足部之間形成氣流通道,保證一定的透氣效果,同時把吸濕凸部吸收的汗液導流至抑菌紗線上,減少襪子上的細菌滋生,保護穿著者足部的健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的爆炸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中外層的蜂巢組織圖;
[0018]圖4為本技術中抑菌紗線的切面圖。
[0019]圖中:1、內層;2、抑菌層;3、吸濕凸部;4、氣流通道;5、抑菌部一;6、外層;7、防滑凹陷;8、抑菌紗線;9、竹炭纖維;10、甲殼素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
[0021]實施例:
[0022]該抑菌舒適織物,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內層1和抑菌層2,內層1朝向遠離抑菌層2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吸濕凸部3,若干吸濕凸部3之間形成相互連通的氣流通道4,抑菌層2朝向內層1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一5且通過抑菌部一5對吸濕凸部3進行支撐。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抑菌層2遠離內層1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外層6,外層6朝向遠離抑菌層2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防滑凹陷7,抑菌層2朝向外層6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二且通過抑菌部二對防滑凹陷7進行支撐,防滑凹陷7的位置與吸濕凸部3的位置對應,抑菌部二的位置與抑菌部一5的位置對應。
[0024]如圖3和圖4所示,內層1、抑菌層2和外層6均通過滌棉紗線編織而成,內層1和外層6均為蜂巢組織且兩者呈鏡向設置,外層6的蜂巢組織為16頁綜且經浮點為浮、緯浮點為沉,蜂巢組織由兩條六浮二沉的經面組織、四條三沉五浮的經面組織、四條五沉三浮的緯面組織、四條六沉二浮的緯面組織和兩條七沉一浮的緯面組織組成,外層6的蜂巢組織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組織循環為:第1和2綜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第3、4、15和16綜為沉浮沉浮浮浮沉浮,第5、6、13和14綜為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7、8、11和12綜為沉沉沉浮沉浮沉沉,第9和10綜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抑菌部一5和抑菌部二共同通過縫合在抑菌層2頂底面上的抑菌紗線8形成,抑菌紗線8通過竹炭纖維9和甲殼素纖維10加捻而成。
[0025]當人們需要獲得本織物時,先取竹炭纖維9和甲殼素纖維10一同送入加捻機內進行加捻得到抑菌紗線8,然后取滌棉紗線分兩批送入噴水織機內進行編織,從而得到呈蜂巢組織的內層1、外層6以及平紋組織的抑菌層2,利用蜂巢組織使得內層1和外層6上分別形成吸濕凸部3和防滑凹陷7,接著把抑菌紗線8縫合在抑菌層2上,使得抑菌層2的頂底面上分別形成陣列分布的若干抑菌部一5和抑菌部二,便可將內層1、抑菌層2和外層6進行縫合連接,并保證抑菌部一5的位置與吸濕凸部3對應,抑菌部二的位置與防滑凹陷7對應,即可獲得本
抑菌織物。
[0026]當人們將本織物制成襪子時,由于抑菌層2上的抑菌部一5將內層1上的吸濕凸部3頂起,所以若干吸濕凸部3之間形成了氣流通道4,使得在穿著者穿著本織物制成的襪子出汗后,吸濕凸部3將汗液吸收,同時減少內層1與穿著者足部的接觸面積,避免被汗液浸濕的襪子完全與穿著者的足部貼合,導致穿著者感到潮濕不適,同時吸濕凸部3上的汗液會流向抑菌部一5,利用抑菌紗線8上的竹炭纖維9和甲殼素纖維10來起到盡可能減少細菌滋生的效果,進而避免襪子因為細菌滋生而產生臭味,保護足部的健康,同樣利用抑菌紗線8形成的抑菌部而則用于將防滑凹陷7頂出,使得本織物制成的襪子外表面凹凸不平,能夠增強襪子與鞋子內部之間的摩擦力,避免打滑,內層1上的吸濕凸部3也能夠增加襪子與足部之間的摩擦力,避免襪子在腳上往下掉,影響穿著的舒適度,而且因為本織物為三層,所以本織物制成的襪子,其腳趾處和腳跟處相較于其他襪子來說,不易磨損磨破。
[0027]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技術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抑菌舒適織物,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內層和抑菌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朝向遠離抑菌層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吸濕凸部,若干所述吸濕凸部之間形成相互連通的氣流通道,所述抑菌層朝向內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一且通過抑菌部一對吸濕凸部進行支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舒適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層遠離內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外層,所述外層朝向遠離抑菌層方向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防滑凹陷,所述抑菌層朝向外層的一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抑菌部二且通過抑菌部二對防滑凹陷進行支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舒適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凹陷的位置與吸濕凸部的位置對應,所述抑菌部二的位置與抑菌部一的位置對應。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抑菌舒適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和外層均為蜂巢組織且兩者呈鏡向設置,外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春,陸惠忠,吳建林,
申請(專利權)人:吳江市易立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