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生產成粒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便于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且還不需要通過工作人員借助外界擠壓工具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擠壓的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包括有底座、支撐塊、加壓框、補料口和電機等,底座的頂部連接有支撐塊,支撐塊的頂部連接有加壓框,加壓框的上部的后側連接有補料口,底座下部的前側安裝有電機。啟動電機,兩個第一皮帶輪和兩個第二皮帶輪分別帶動第一傳動帶和第二傳動帶進行轉動,從而使得兩個旋轉軸將帶動切割片進行轉動,切割片將對被擠壓成條狀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切割成粒,最后再從底座上的下料口出料。底座上的下料口出料。底座上的下料口出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生產成粒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
技術介紹
[0002]生物質顆粒是在常溫條件下利用壓輥和環模對粉碎后的生物質秸稈、林業廢棄物等原料進行冷態致密成型加工。為了使得生物質能源顆粒方便貯存、運輸和使用,需要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生產成粒狀。
[0003]目前現有技術中的用于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一般包括有底座、支撐塊、加壓框、補料口、電機、第一皮帶輪、第一傳動帶、第二皮帶輪、第二傳動帶、旋轉軸、切割葉和出料片,底座的頂部連接有支撐塊,支撐塊的頂部連接有加壓框,加壓框的上部的后側連接有補料口,底座下部的前側安裝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一皮帶輪,支撐塊的左右兩側均轉動式地連接有旋轉軸,兩個旋轉軸的前端均連接有第二皮帶輪,兩個第二皮帶輪之間繞接有第二傳動帶,且右側的旋轉軸的前端連接有另一個第一皮帶輪,且第一皮帶輪在第二皮帶輪的后側,兩個第一皮帶輪之間繞接有第一傳動帶,兩個旋轉軸的上均連接有兩個切割葉,支撐塊內開有四個與切割葉對應的柱形孔,加壓框底部的左右兩側均前后對稱卡接有出料片,出料片上開有下料孔,本技術通過啟動電機,兩個第一皮帶輪和兩個第二皮帶輪分別帶動第一傳動帶和第二傳動帶進行轉動,從而使得兩個旋轉軸將帶動切割片進行轉動,切割片將對被擠壓成條狀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切割成粒,最后再從底座上的下料口出料,該裝置雖然可以實現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生產成粒狀,但是該裝置需要人工借助外界的擠壓工具對擠壓生物質能源顆粒,才能夠使得生物質能源顆粒被生產成粒狀,如此較為麻煩,且就不便于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生產成粒。
[0004]綜上所述,亟待提出一種便于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且還不需要通過工作人員借助外界擠壓工具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擠壓的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需要借助外界的擠壓工具進行擠壓,會使得操作較為麻煩的缺點,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便于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且還不需要通過工作人員借助外界擠壓工具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擠壓的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
[0006]本技術的技術實施方案是: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包括有底座、支撐塊、加壓框、補料口、電機、第一皮帶輪、第一傳動帶、第二皮帶輪、第二傳動帶、旋轉軸、切割葉和出料片,底座的頂部連接有支撐塊,支撐塊的頂部連接有加壓框,加壓框的上部的后側連接有補料口,底座下部的前側安裝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一皮帶輪,支撐塊的左右兩側均轉動式地連接有旋轉軸,兩個旋轉軸的前端均連接有第二皮帶輪,兩個第二皮帶輪之間繞接有第二傳動帶,且右側的旋轉軸的前端連接有另一個第一皮帶輪,且第
一皮帶輪在第二皮帶輪的下側,兩個第一皮帶輪之間繞接有第一傳動帶,兩個旋轉軸的上均連接有兩個切割葉,支撐塊內開有四個與切割葉對應的柱形孔,加壓框底部的左右兩側均前后對稱卡接有出料片,出料片上均開有四個下料孔。
[0007]作為優選,還包括有支撐柱、手柄、第一連接桿、連接柱、第二連接桿和壓塊,加壓框的后側連接有支撐柱,支撐柱的上部轉動式地連接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上連接有手柄,且手柄與支撐柱鉸接配合,手柄的中部滑動式地連接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上連接有連接柱,連接柱的底部連接有壓塊,壓塊的下部與加壓框的內側壁滑動配合,且壓塊與手柄鉸接配合。
[0008]作為優選,底座的頂部與后側均開有下料口。
[0009]作為優選,補料口的形狀為斜面。
[0010]作為優選,手柄的左端設有防滑套。
[0011]作為優選,手柄的中部開有滑槽。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啟動電機,兩個第一皮帶輪和兩個第二皮帶輪分別帶動第一傳動帶和第二傳動帶進行轉動,從而使得兩個旋轉軸將帶動切割片進行轉動,切割片將對被擠壓成條狀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切割成粒,最后再從底座上的下料口出料。
[0013]2、通過將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放到加壓框內后,將手柄向下按壓,使得連接柱將帶動壓塊向下滑動,壓塊隨之對加壓框內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擠壓,隨后再將手柄向上拉動,壓塊也隨之向上,隨后又將手柄向下按壓,使得壓塊又對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擠壓,如此反復的操作,無需工作人員另外使用擠壓工具對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擠壓。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部分結構剖視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1_底座,2_支撐塊,3_加壓框,301_補料口,4_電機,5_第一皮帶輪,6_第一傳動帶,7_第二皮帶輪,8_第二傳動帶,9_旋轉軸,10_切割葉,11_出料片,12_支撐柱,13_手柄,14_第一連接桿,15_連接柱,1501_第二連接桿,16_壓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9]實施例1
[0020]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如圖1
?
3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撐塊2、加壓框3、補料口301、電機4、第一皮帶輪5、第一傳動帶6、第二皮帶輪7、第二傳動帶8、旋轉軸9、切割葉10和出料片11,底座1的頂部與后側均開有下料口,且兩個下料口相聯通,便于制作成型的生物質能源顆粒下料,底座1的頂部連接有支撐塊2,支撐塊2的頂部栓接有加壓框3,加壓框3的上部的后側連接有補料口301,補料口301的形狀為斜面,使得更好的下料,底座1下部的前側螺栓固接有電機4,電機4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一皮帶輪5,支撐塊2的左右兩側均
轉動式地連接有旋轉軸9,兩個旋轉軸9的前端均連接有第二皮帶輪7,兩個第二皮帶輪7之間繞接有第二傳動帶8,且右側的旋轉軸9的前端連接有另一個第一皮帶輪5,且第一皮帶輪5在第二皮帶輪7的下側,兩個第一皮帶輪5之間繞接有第一傳動帶6,兩個旋轉軸9的上均連接有兩個切割葉10,支撐塊2內開有四個與切割葉10對應的柱形孔,加壓框3底部的左右兩側均前后對稱卡接有出料片11,出料片11上均開有四個下料孔。
[0021]當工作人員需要對生物質能源顆粒進行生產成粒時,在底座1后側的下料口出放置一個收集盆,隨后將粉碎之后的生物質能源顆粒倒入從補料口301加入,隨后掉落在加壓框3內,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隨之落在出料片11上,此時,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不會從出料片11上的圓孔落下,在將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給倒入在加壓框3內時,再使用一個擠壓工具,對加壓框3內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給進行擠壓,使得加壓框3內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給擠壓,隨后從出料片11的圓孔呈條狀,在對加壓框3內的生物質能源顆粒材料進行擠壓的同時,再啟動電機4,電機4的輸出軸隨之帶動第一皮帶輪5進行轉動,第一傳動帶6也隨之轉動,右側的旋轉軸9也隨之通過第一傳動帶6進行轉動,右側旋轉軸9上的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物質能源顆粒生產成粒設備,其特征是:包括有底座(1)、支撐塊(2)、加壓框(3)、補料口(301)、電機(4)、第一皮帶輪(5)、第一傳動帶(6)、第二皮帶輪(7)、第二傳動帶(8)、旋轉軸(9)、切割葉(10)和出料片(11),底座(1)的頂部連接有支撐塊(2),支撐塊(2)的頂部連接有加壓框(3),加壓框(3)的上部的后側連接有補料口(301),底座(1)下部的前側安裝有電機(4),電機(4)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一皮帶輪(5),支撐塊(2)的左右兩側均轉動式地連接有旋轉軸(9),兩個旋轉軸(9)的前端均連接有第二皮帶輪(7),兩個第二皮帶輪(7)之間繞接有第二傳動帶(8),且右側的旋轉軸(9)的前端連接有另一個第一皮帶輪(5),且第一皮帶輪(5)在第二皮帶輪(7)的下側,兩個第一皮帶輪(5)之間繞接有第一傳動帶(6),兩個旋轉軸(9)的上均連接有兩個切割葉(10),支撐塊(2)內開有四個與切割葉(10)對應的柱形孔,加壓框(3)底部的左右兩側均前后對稱卡接有出料片(11),出料片(11)上均開有四個下料孔。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新李,
申請(專利權)人:濟南龍騰新能源重型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