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涉及農業(yè)種植設備技術領域;包括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包括主架體,主架體上端開設有育苗槽,主架體內側對應育苗槽的下方活動安裝有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相鄰設置,第一底板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轉桿,主架體設置有套在第一轉桿外側的安裝環(huán),第二底板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桿,通過主架體上端開設有育苗槽,育苗槽為矩形設置,并且在主架體內部等距均勻分布,使得能將幼苗放入育苗槽內后,利用主架體內側對應育苗槽的下方活動安裝有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長條矩形狀設置,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相鄰設置,使得能利用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向下打開,則能讓生長完全的幼苗在重力下向下掉落。完全的幼苗在重力下向下掉落。完全的幼苗在重力下向下掉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
[0001]本技術涉及農業(yè)種植設備
,更具體的說,本技術涉及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
技術介紹
[0002]育苗盤育苗已經成為農業(yè)種植種苗生產工藝中的一種重要器具,由于幼苗較為脆弱,在自然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不利于幼苗的存活,因此一般需將幼苗在溫室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使其具備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后再移植到室外環(huán)境下種植;
[0003]現有的育苗盤如公開號CN217936643U的中國技術,一種農業(yè)種植用育苗盤,其中包括第一盤、第二盤、育苗槽、頂出機構和同步機構相配合的設置方式,通過同步機構,便于多個頂板上的頂桿對承載板進行頂動,便于承載板將育苗槽內腔的幼苗頂出,便于幼苗的移植,且第一盤和第二盤均為耐老化材質,便于育苗盤的重復使用;利用同步輪與同步帶相配合的設置方式,通過連接槽的開設,便于同步帶和兩個同步輪能穩(wěn)定使用,便于對其中一個螺桿進行轉動后,兩個螺桿能進行同步轉動,使兩個螺桿上同水平的兩個連接塊能進行同步移動,便于頂板移動的穩(wěn)定性;
[0004]現有的育苗盤雖然能夠將幼苗向上頂出,但無法將幼苗快速進行收集,需要人工手動一個一個的進行拿取,使得幼苗的收集效率較低,無法滿足現有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旨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將幼苗快速進行收集,需要人工手動一個一個的進行拿取的技術問題。
[0006]本技術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0007]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包括主架體,所述主架體上端開設有育苗槽,所述主架體內側對應育苗槽的下方活動安裝有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相鄰設置,所述第一底板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轉桿,所述主架體設置有套在第一轉桿外側的安裝環(huán),所述第二底板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桿,所述主架體也設置有套在第二轉桿外側的安裝環(huán),所述第一轉桿從背面穿出主架體內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轉桿從正面穿出主架體內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轉桿與第二轉桿分別穿入推動框內部,所述推動框右側內部活動安裝有限位桿,所述主架體內部下端活動安裝有緩沖板,所述緩沖板兩側分別設置有轉軸與滑塊,所述轉軸與滑塊設置在緩沖板一側的兩端,所述主架體左側安裝有卡桿,所述卡桿貫穿主架體內壁后設置在緩沖板下側。
[0008]進一步的,所述育苗槽為矩形設置,并且在主架體內部等距均勻分布,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長條矩形狀設置。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設置在縱向分布的育苗槽下端,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在主架體內側橫向連續(xù)等距設置有多個。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主架體外側活動安裝有推動框,所述推動框前后兩側與主架體外
側相貼合,所述推動框前后兩側開設有與第一轉桿和第二轉桿相對應的矩形開槽。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桿與第二轉桿向外穿出的一端外側設置有輪齒,所述推動框對應第一轉桿的矩形開槽內部下側設置有輪齒,所述推動框對應第二轉桿的矩形開槽內部上側設置有輪齒。
[0012]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桿外側開設有螺紋,所述限位桿兩端固定連接有圓板。
[0013]進一步的,所述緩沖板上端設置有海綿層,所述滑塊設置在滑槽內部,所述滑槽為圓弧狀設置。
[0014]有益效果:
[0015]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過主架體上端開設有育苗槽,育苗槽為矩形設置,并且在主架體內部等距均勻分布,使得能將幼苗放入育苗槽內后,利用主架體內側對應育苗槽的下方活動安裝有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長條矩形狀設置,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為相鄰設置,使得能利用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向下打開,則能讓生長完全的幼苗在重力下向下掉落,其中通過主架體內部下端活動安裝有緩沖板,緩沖板上端設置有海綿層,緩沖板兩側分別設置有轉軸與滑塊,轉軸與滑塊設置在緩沖板一側的兩端,主架體內側對應滑塊的位置開設有滑槽,滑塊設置在滑槽內部,滑槽為圓弧狀設置,主架體左側安裝有卡桿,卡桿貫穿主架體內壁后設置在緩沖板下側,則能讓幼苗全部落在海綿層上后,能向外抽出卡桿,讓緩沖板繞轉軸沿滑槽一側向下轉動,讓幼苗沿斜面向下滑動,達到快速收集幼苗的效果。
[0017]2、通過第一底板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轉桿,主架體設置有套在第一轉桿外側的安裝環(huán),第二底板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桿,主架體也設置有套在第二轉桿外側的安裝環(huán),推動框對應第一轉桿的矩形開槽內部下側設置有輪齒,推動框對應第二轉桿的矩形開槽內部上側設置有輪齒,推動框右側內部活動安裝有限位桿,限位桿外側開設有螺紋,限位桿兩端固定連接有圓板,使得當轉動限位桿向外轉出后,能握住限位桿對推動框施加向左的力,使得推動框上矩形開槽內側輪齒能對第一轉桿的下側和第二轉桿的上側咬合帶動其轉動,從而達到一次讓所有底板轉動,將幼苗掉落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的主架體正面剖視圖。
[0020]圖3為本技術的圖2中A處放大示意圖。
[0021]圖4為本技術的推動框俯視圖。
[0022]圖5為本技術的主架體左視圖。
[0023]圖1
?
5中:1
?
主架體、2
?
緩沖板、3
?
滑塊、4
?
轉軸、5
?
滑槽、6
?
卡桿、7
?
推動框、8
?
限位桿、9
?
育苗槽、10
?
第一底板、11
?
第二底板、12
?
第一轉桿、13
?
第二轉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請參閱圖1至5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分解結構示意圖以及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在具體實施中,主架體1上端開設有育苗槽9,育苗槽9為矩形設置,并且在主架體1內部等距均勻分布,主架體1內側對應育苗槽9的下方活動安裝有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為長條矩形狀設置,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為相鄰設置;
[0027]在具體實施中,第一底板10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轉桿12,主架體1設置有套在第一轉桿12外側的安裝環(huán),第二底板11兩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桿13,主架體1也設置有套在第二轉桿13外側的安裝環(huán);
[0028]在具體實施中,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設置在縱向分布的育苗槽9下端,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在主架體1內側橫向連續(xù)等距設置有多個,
[0029]在具體實施中,第一轉桿12從背面穿出主架體1內部向外延伸,第二轉桿13從正面穿出主架體1內部向外延伸,主架體1外側活動安裝有推動框7,推動框7前后兩側與主架體1外側相貼合;
[00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包括主架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體(1)上端開設有育苗槽(9),所述育苗槽(9)為矩形設置,并且在主架體(1)內部等距均勻分布,所述主架體(1)內側對應育苗槽(9)的下方設置有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第一底板(10)兩端設置有第一轉桿(12),所述主架體(1)設置有套在第一轉桿(12)外側的安裝環(huán),所述第二底板(11)兩端設置有第二轉桿(13),所述主架體(1)也設置有套在第二轉桿(13)外側的安裝環(huán),所述主架體(1)外側設置有推動框(7),所述推動框(7)前后兩側與主架體(1)外側相貼合,所述推動框(7)右側內部設置有限位桿(8),所述限位桿(8)外側開設有螺紋,所述主架體(1)內部下端設置有緩沖板(2),所述緩沖板(2)上端設置有海綿層,所述緩沖板(2)兩側分別設置有轉軸(4)與滑塊(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業(yè)種植幼苗育苗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為長條矩形狀設置,所述第一底板(10)與第二底板(11)為相鄰設置。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鋒,宋紅波,
申請(專利權)人:王鋒,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