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包括支架、開卷架、開卷氣缸和彈性復位裝置,所述支架與所述開卷架通過活動鉸接軸活動連接,所述開卷氣缸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開卷氣缸另一端與所述開卷架連接,所述開卷氣缸用于推動所述開卷架對紙張卷進行開卷,所述支架和開卷架配置有用于復位的彈性復位裝置。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利用設有的彈性復位裝置的彈性力,可以將開卷架完全拉回到完全復位的狀態從而使得徹底的對紙張卷進行開卷避免紙張卷的開卷浪費,彈性復位裝置能夠可拆卸的安裝在支架和開卷架之間,從而更好的對彈性復位裝置根據需要進行更換,提高彈性復位裝置的利用率。性復位裝置的利用率。性復位裝置的利用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紙張生產的
,特別涉及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紙張,如工業用紙、文化用紙、生活用紙等,是我們日常生產、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現有技術中,經過抄造工序成形的紙張,均需首先經過卷曲成為卷狀原紙卷,而該原紙卷還需經過各種后段加工設備(如復卷機、折疊機、分切機等)的加工,方可成為可直接使用的紙張產品。
[0003]其中,原紙卷在進行各種加工工序前都需經過開卷裝置開卷,以分配出紙幅提供給后續加工,在實踐中,很多時候,開卷裝置在開卷一部分之后,在紙張卷所剩下的紙不多(也就是紙張卷的厚度很薄的時候)的情況下,此時,由于紙張卷的厚度不多,使得開卷裝置不能夠對紙張卷剩下的一些紙張進行開卷,這樣會造成紙張卷浪費。
[0004]故此,我們提出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7]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包括支架、開卷架、開卷氣缸和彈性復位裝置,所述支架與所述開卷架通過活動鉸接軸活動連接,所述開卷氣缸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開卷氣缸另一端與所述開卷架連接,所述開卷氣缸用于推動所述開卷架對紙張卷進行開卷,所述支架和開卷架配置有用于復位的彈性復位裝置。
[0008]優選的,所述開卷架配置有開卷裝置。
[0009]優選的,所述彈性復位裝置兩端均設有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第一限位蓋、固定鉤、外旋緊螺紋和內旋緊螺紋,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外部設有外旋緊螺紋,所述第一限位蓋內部設有內旋緊螺紋,所述外旋緊螺紋與所述內旋緊螺紋適配使得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和第一限位蓋通過外旋緊螺紋與所述內旋緊螺紋實現旋緊固定,所述固定鉤固設在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頂部。
[0010]優選的,所述彈性復位裝置兩端均設有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第二限位蓋、螺紋柱、外螺紋、外旋緊螺紋、和內旋緊螺紋,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外部設有外旋緊螺紋,所述第二限位蓋內部設有內旋緊螺紋,所述外旋緊螺紋與所述內旋緊螺紋適配使得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和第二限位蓋通過外旋緊螺紋與所述內旋緊螺紋實現旋緊固定,所述螺紋柱頂部固定連接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蓋開設有通孔,所述螺紋柱貫穿通孔延伸至所述所述第二限位蓋外部,所述限位板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直徑,所述螺紋柱外部設有外螺紋。
[0011]優選的,所述螺紋柱外側固定連接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也可從通孔貫穿延伸至所述所述第二限位蓋外部。
[0012]優選的,所述支架和開卷架還配置有固定環,所述固定環與固定鉤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支架和開卷架還配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內部設有盲槽,所述盲槽內設有與所述外螺紋適配的內螺紋。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利用設有的彈性復位裝置的彈性力,可以將開卷架完全拉回到完全復位的狀態從而使得徹底的對紙張卷進行開卷避免紙張卷的開卷浪費。
[0016]2、彈性復位裝置能夠可拆卸的安裝在支架和開卷架之間,從而更好的對彈性復位裝置根據需要進行更換,提高彈性復位裝置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8]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0019]圖3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和第二限位蓋的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和第一限位蓋的示意圖。
[0021]圖5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第二限位蓋結構圖。
[0022]圖6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螺紋柱結構圖之一。
[0023]圖7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第一限位蓋與彈性復位裝置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4]圖8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第二限位蓋與彈性復位裝置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5]圖9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第一限位蓋與彈性復位裝置的安裝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6]圖10為本技術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的第二限位蓋與彈性復位裝置的安裝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7]圖中:1、支架;2、開卷架;3、活動鉸接軸;4、開卷裝置;5、紙張卷;6、開卷氣缸;7、彈性復位裝置;71、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72、第一限位蓋;73、第二限位蓋;74、螺紋柱;75、外螺紋;76、固定鉤;77、外旋緊螺紋;78、內旋緊螺紋;79、操作板;710、通孔;711、限位板;8、固定環;9、固定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
[0029]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前端”、“后端”、“兩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0]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的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31]如圖1
?
10所示,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包括支架1、開卷架2、開卷氣缸6和彈性復位裝置7,所述支架1與所述開卷架2通過活動鉸接軸3活動連接,所述開卷氣缸6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開卷氣缸6另一端與所述開卷架2連接,所述開卷氣缸6用于推動所述開卷架2對紙張卷5進行開卷,所述支架1和開卷架2配置有用于復位的彈性復位裝置7,所述開卷架2配置有開卷裝置4。
[0032]參見圖1,在本裝置使用的過程中,在開卷氣缸6驅動下,開卷架2及其設有的開卷裝置4貼緊在紙張卷5上并對其進行開卷,但是在實踐中,很多時候,開卷架2及其設有的開卷裝置4在對紙張卷5進行開卷的過程當中,開卷裝置4在開卷一部分之后,在紙張卷5所剩下的紙不多也就是紙張卷5的厚度很薄的時候的情況下,此時,由于紙張卷5的厚度不多,再加上開卷氣缸6復位不徹底或者等原因,使得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開卷架(2)、開卷氣缸(6)和彈性復位裝置(7),所述支架(1)與所述開卷架(2)通過活動鉸接軸(3)活動連接,所述開卷氣缸(6)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開卷氣缸(6)另一端與所述開卷架(2)連接,所述開卷氣缸(6)用于推動所述開卷架(2)對紙張卷(5)進行開卷,所述支架(1)和開卷架(2)配置有用于復位的彈性復位裝置(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卷架(2)配置有開卷裝置(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復位裝置(7)兩端均設有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71)、第一限位蓋(72)、固定鉤(76)、外旋緊螺紋(77)和內旋緊螺紋(78),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71)外部設有外旋緊螺紋(77),所述第一限位蓋(72)內部設有內旋緊螺紋(78),所述外旋緊螺紋(77)與所述內旋緊螺紋(78)適配使得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71)和第一限位蓋(72)通過外旋緊螺紋(77)與所述內旋緊螺紋(78)實現旋緊固定,所述固定鉤(76)固設在所述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71)頂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裝彈簧的開卷氣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復位裝置(7)兩端均設有彈性復位裝置連接件(71)、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基星,王亞娟,
申請(專利權)人:金紅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