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包括呼吸機主體、呼吸管路,呼吸機主體包括呼吸機連接側壁、定位孔、側壁內螺紋,呼吸管路包括管頭、管體,管頭包括密封側板、管頭外螺紋、定位珠,管頭的側板密封圈、管頭密封圈與呼吸機主體相互配合實現的雙重密封設計避免在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漏氣的情況發生;呼吸機主體與呼吸管路的螺紋連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套接時所出現的松脫或使用者不小心外力拖拽的情況下拽掉的現象;另外使用者在使用時可通過以定位珠是否落入定位孔來判斷呼吸管路與呼吸機主體的連接及密封工作是否到位。與呼吸機主體的連接及密封工作是否到位。與呼吸機主體的連接及密封工作是否到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呼吸機連接密封領域,具體為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呼吸機是一種可有效代替、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消耗,節約心臟儲備的裝置。隨著越來越多的功能完備、同步性能良好、攜帶方便的家庭無創呼吸機的出現,呼吸疾病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既減輕了醫院壓力,又節省了家庭支出。
[0003]但是目前呼吸管路與呼吸機連接結構還停留在直接通過套接的方式將呼吸管路的連接端直接套接在呼吸機的出氣管口上,這種方法雖然非常方便,但是穩定性不夠高,主要是由于套接處的連接在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松脫漏氣的情況發生,并且在使用者不小心外力拖拽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發生拽掉的現象,另外使用者在使用時無法判斷呼吸管路是否插緊插到位。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5]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6]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包括呼吸機主體、呼吸管路,所述呼吸機主體與呼吸管路螺紋連接,所述呼吸機主體包括呼吸機連接側壁、定位孔、側壁內螺紋,所述呼吸管路包括管頭、管體,所述管頭與管體貼合,所述管頭包括密封側板、管頭外螺紋、定位珠,所述密封側板設置在管頭與管體貼合端的外圈上,所述管頭外螺紋位于管頭末端,所述定位珠部分壓設在管頭內,且位于管頭與密封側板之間,呼吸機主體與呼吸管路的螺紋連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套接時所出現的松脫或使用者不小心外力拖拽的情況下拽掉的現象。
[0007]優選的,所述呼吸機連接側壁設置在呼吸機主體內,且一端呈開口狀,另一端與側壁內螺紋貼合。
[0008]優選的,所述定位孔開設在呼吸機連接側壁上。
[0009]優選的,所述側壁內螺紋設置在呼吸機主體內部。
[0010]優選的,所述密封側板相對于管頭外螺紋的端面上設有側板密封圈。
[0011]優選的,所述定位珠為壓入式定位珠,使用者在使用時可通過以定位珠是否落入定位孔來判斷呼吸管路與呼吸機主體的連接及密封工作是否到位。
[0012]優選的,所述管頭相對于呼吸機主體的端面上設有管頭密封圈。
[0013]優選的,所述呼吸管路中部呈中空狀。
[0014]優選的,側板密封圈與管頭密封圈為密封橡膠,管頭的側板密封圈、管頭密封圈與呼吸機主體相互配合實現的雙重密封設計避免在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漏氣的情況發生。
[0015]優選的,所述管頭外螺紋與側壁內螺紋的螺紋適配。
[0016]相比于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包括呼吸機主體、呼吸管路,呼吸機主體包括呼吸機連接側壁、定位孔、側壁內螺紋,呼吸管路包括管頭、管體,管頭包括密封側板、管頭外螺紋、定位珠,
[0017]①
管頭的側板密封圈、管頭密封圈與呼吸機主體相互配合實現的雙重密封設計避免在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漏氣的情況發生;
[0018]②
呼吸機主體與呼吸管路的螺紋連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套接時所出現的松脫或使用者不小心外力拖拽的情況下拽掉的現象;
[0019]③
另外使用者在使用時可通過以定位珠是否落入定位孔來判斷呼吸管路與呼吸機主體的連接及密封工作是否到位。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技術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2]圖3為本技術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技術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的B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5]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包括呼吸機主體1、呼吸管路2,所述呼吸機主體1與呼吸管路2螺紋連接,所述呼吸機主體1包括呼吸機連接側壁11、定位孔12、側壁內螺紋13,所述呼吸管路2包括管頭20、管體21,所述管頭20與管體21貼合,所述管頭20包括密封側板22、管頭外螺紋23、定位珠24,所述密封側板22設置在管頭20與管體21貼合端的外圈上,所述管頭外螺紋23位于管頭20末端,所述定位珠24部分壓設在管頭20內,且位于管頭20與密封側板22之間。所述呼吸機連接側壁11設置在呼吸機主體1內,且一端呈開口狀,另一端與側壁內螺紋13貼合。所述定位孔12開設在呼吸機連接側壁11上。所述側壁內螺紋13設置在呼吸機主體1內部。所述密封側板22相對于管頭外螺紋23的端面上設有側板密封圈221。所述定位珠24為壓入式定位珠24,可在管頭外螺紋23與側壁內螺紋13螺旋連接的時候,以定位珠24是否落入定位孔12來判斷呼吸管路2與呼吸機主體1的連接及密封工作是否到位。所述管頭20相對于呼吸機主體1的端面上設有管頭密封圈231,管頭密封圈231是與呼吸機主體1內部貼合,在呼吸機主體1與管頭密封圈231旋轉到位后的貼合處是有對應的凸臺的,該處設計在現有技術中的呼吸機主體1內部連接設計也有應用,但現有技術中的內部凸臺主要是為了控制呼吸管路2套接的行程,看是否到位,而本方案的內部凸臺是不僅為了限制旋轉行程,還有著與管頭密封圈231貼合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呼吸管路2中部呈中空狀。側板密封圈221與管頭密封圈231為密封橡膠,可在旋緊到位后對連接處進行雙重密封工作。所述管頭外螺紋23與側壁內螺紋13的螺紋相互適配可完成旋緊工作,本方案針對呼吸機主體1與呼吸管路2的連接方式作出改進,并不涉及呼吸機主體1的內部功能,并且需注意的是呼吸管路2僅在圖中表明與呼吸機主體1連接的主要部分,并不對另外與呼吸面罩連接
的一端的結構改進,與呼吸面罩連接的一端的結構仍采用現有技術的結構設計即可。
[0026]工作方式:使用者將呼吸管路2的管頭外螺紋23對準呼吸機主體1的側壁內螺紋13旋入,當定位珠24旋入定位孔12時會有明顯的感覺傳導至使用者手中,或是通過聽取內部定位珠24彈入定位孔12的聲音來判斷是否旋轉到位,當旋轉到位后側板密封圈221貼合呼吸機主體1的側面、管頭密封圈231貼合呼吸機主體1內部,此時實現雙重密封,呼吸機主體1可正常開始工作。
[0027]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工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0028]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機主體(1)、呼吸管路(2),所述呼吸機主體(1)與呼吸管路(2)螺紋連接,所述呼吸機主體(1)包括呼吸機連接側壁(11)、定位孔(12)、側壁內螺紋(13),所述呼吸管路(2)包括管頭(20)、管體(21),所述管頭(20)與管體(21)貼合,所述管頭(20)包括密封側板(22)、管頭外螺紋(23)、定位珠(24),所述密封側板(22)設置在管頭(20)與管體(21)貼合端的外圈上,所述管頭外螺紋(23)位于管頭(20)末端,所述定位珠(24)部分壓設在管頭(20)內,且位于管頭(20)與密封側板(22)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機連接側壁(11)設置在呼吸機主體(1)內,且一端呈開口狀,另一端與側壁內螺紋(13)貼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防脫型呼吸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2)開設在呼吸機連接側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柯俊,劉瀾,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大雅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