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兌漿功能的食物處理機,包括主機以及布置在主機上的水箱,主機內設有水泵、內置攪拌刀的攪拌杯、驅動攪拌刀的電機和設置在攪拌杯底部的發熱盤,攪拌杯的下部側壁設有出液孔并連通有設有排液閥的排液管,排液管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口經水泵連通水箱,將用于勾兌的水注入流經排液管的食物濃漿內進行勾兌;主機通過控制排液閥打開的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實現注水與排漿同步進行,且進入排液管內的水被流經排液管內的濃漿帶走,與濃漿混合的同時從排漿口排出,持續注水并排漿,實現高效的勾兌出漿;且排出的漿液始終處于混合好的狀態,用戶直接承接漿液即可馬上飲用,達到排漿即飲的目的。達到排漿即飲的目的。達到排漿即飲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兌漿功能的食物處理機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食物處理機。
技術介紹
[0002]廚用食物處理機通過將攪拌杯、電機以及水箱集成于一體形成主機,其具備粉碎功能以及清洗功能,在將食物破碎形成漿液后一并通過攪拌杯側部的排液裝置將流食漿液釋放到食物容器中。為了保證在制漿時,漿液不會因流動幅度過大而溢出,攪拌杯每次制漿的容量有限,而當在制作遠超出攪拌杯制漿容量的大容量漿液時,只能先制作出濃漿后,再按批次往攪拌杯內注入一定量的水進行勾兌,每次注入完水經攪拌后將部分漿液排至食物容器中,利用多次排漿并多次注水的方式使得濃漿可以逐步的進行勾兌,降低濃度最終得到大容量且正常濃度的食用漿液;上述兌漿方法中勾兌排漿過程復雜,且只能待每個階段的漿液全部排入食物容器中混合均勻后才能飲用。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兌漿功能的食物處理機。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具有兌漿功能的食物處理機,包括主機以及布置在主機上的水箱,主機內設有水泵、內置攪拌刀的攪拌杯、驅動攪拌刀的電機和設置在攪拌杯底部的發熱盤,所述攪拌杯的下部側壁設有出液孔并連通有排液管,排液管內設有排液閥,所述排液管上設有進水口位于出液孔和排液管出口之間,進水口經水泵連通水箱;主機通過控制排液閥的打開令排液管實現排漿;且通過控制排液閥打開的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
[0006]所述排液閥包括驅動裝置和閥芯,所述排液管包括形成閥芯通道的橫向段以及于橫向段徑向向下延伸的出液段,排液管出口為出液段的末端端口;所述進水口設置在橫向段上位于出液孔和出液段入口之間,橫向段一端與所述出液孔對接,閥芯從橫向段的另一端進入閥芯通道且在驅動裝置驅動下沿閥芯通道移動具有打開狀態以及關閉狀態;當閥芯移動至關閉狀態,閥芯將出液段入口遮蓋封堵,阻隔出液孔和出液段之間的連通;當閥芯移動至打開狀態,閥芯移開使所述出液段入口顯露與出液孔連通;且在打開狀態中,主機通過控制出液段入口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的排漿速度。
[0007]所述進水口與水泵之間設有流量檢測裝置,所述主機根據流量檢測裝置檢測進水口的進水速度控制調整排液閥的打開大小。
[0008]所述進水口設置在所述排液閥的前方,位于排液閥與所述出液孔之間,主機根據所述進水口的進水速度,調整排液閥的打開大小,使排液管的排漿速度與進水口的進水速度匹配,從進水口進入的純凈水與出液孔流出的濃漿均勻混合后經排液閥排出排液管。
[0009]所述進水口設置在所述排液閥的后方,主機根據所述進水口的進水大小,調整排液閥的打開大小,使排液管排出濃漿的速度與進水口的出水速度匹配,令水與濃漿均勻混
合后排出排液管。
[0010]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馬達以及絲桿,所述閥芯上設有與絲桿配合的螺紋內孔馬達驅動絲桿旋轉進而通過螺紋配合帶動閥芯平移。
[0011]所述馬達采用步進馬達。
[0012]所述主機設有時控模塊,所述馬達為轉速恒定的微型馬達,所述馬達的轉動時間由所述時控模塊控制。
[0013]所述排液管上設有感應閥芯處于關閉狀態的感應器。
[001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將用于勾兌的水注入流經排液管的食物濃漿內進行勾兌,還通過控制排液閥打開的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同步,實現注水與排漿同步進行,且進入排液管內的水被流經排液管內的濃漿帶走,與濃漿混合的同時從排漿口排出,持續注水持續排漿,實現高效的勾兌出漿;且排出的漿液始終處于混合好的狀態,用戶直接承接混合好的漿液即可馬上飲用,達到排漿即飲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攪拌杯的剖視圖;
[0019]圖4是圖3中的A處放大圖;
[0020]圖5是圖4中閥芯移動至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0021]圖6是圖5中閥芯在打開狀態下減小出液管入口的示意圖;
[0022]圖7是水閥裝置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參照圖1至圖7的一種食物處理機,包括主機1以及布置在主機1上的水箱8,主機1內設有攪拌杯2、對攪拌杯進行加熱的發熱盤6、電機9和水泵7,電機9位于攪拌杯2下方且電機軸穿入攪拌杯2驅動連接有攪拌刀,攪拌杯2內的食物通過旋轉的攪拌刀粉碎,并由水泵7抽取水箱8的水注入攪拌杯內進行烹煮形成食物漿液。攪拌杯的下部側壁設有出液孔并連通排液管3,排液管3內設有排液閥4,且排液閥4具有一驅動裝置,當食物漿液制作完成后,主機通過控制驅動裝置使排液閥4打開,令食物漿液從排液管3流出攪拌杯,并由用戶使用食物器皿承接進行食用。
[0024]而在制作大容量的漿液時,通過調整原料與水的比例,制作出濃度更高的食物濃漿,待攪拌杯2中完成食物濃漿的制備后,主機1控制排液閥4打開,同時水泵7啟動從水箱8中抽取水經排液管3上的進水口注入流經排液管的食物濃漿內進行勾兌,主機1還通過控制排液閥4打開的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3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同步,實現注水與排漿同步進行,且進入排液管3內的水被流經排液管3內的濃漿帶走,與濃漿混合的同時從排漿口排出,持續注水持續排漿,實現高效的勾兌出漿;且排出的漿液始終處于混合好的狀態,用戶直接承接混合好的漿液即可馬上飲用,達到排漿即飲的目的;水泵7注水完畢后,
待全部漿液排出,主機控制排液閥4關閉,完成兌漿。
[0025]作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排液閥4包括驅動裝置41和閥芯42,所述排液管3包括形成閥芯通道的橫向段31以及于橫向段31徑向向下延伸的出液段32,排液管出口為出液段32的末端端口;進水口34設置在橫向段31上且位于出液孔和出液段入口33之間,橫向段31一端與出液孔21對接,閥芯42從橫向段31的另一端進入閥芯通道且在驅動裝置41驅動下沿閥芯通道移動具有打開狀態以及關閉狀態;當閥芯42移動至關閉狀態,閥芯42將出液段入口33遮蓋封堵,阻隔出液孔21和出液段32之間的連通;當閥芯42移動至打開狀態,閥芯42移開使出液段入口33顯露能夠與出液孔21連通,食物漿液經出液孔21涌入排液管3的橫向段31,再經出液段32排出;
[0026]如圖6所述,在勾兌時,閥芯42移開使出液段入口33顯露的同時水泵7啟動從水箱8中抽取純凈水進入排液管3,主機1通過控制出液段入口33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3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同步。
[0027]進一步地,進水口34與水泵7之間設有流量檢測裝置,主機根據流量檢測裝置檢測進水口34的進水速度控制調整排液閥4的打開大小,進而精準控制排液管3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同步。且根據進水34在排液管3上布置位置的不同,主機調整匹配的排漿速度也不同,以下通過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兌漿功能的食物處理機,包括主機(1)以及布置在主機(1)上的水箱(8),主機(1)內設有水泵(7)、內置攪拌刀的攪拌杯(2)、驅動攪拌刀的電機(9)和設置在攪拌杯(2)底部的發熱盤(6),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杯(2)的下部側壁設有出液孔(21)并連通有排液管(3),排液管(3)內設有排液閥(4),所述排液管(3)上設有進水口(34)位于出液孔(21)和排液管出口之間,進水口(34)經水泵(7)連通水箱(8);主機通過控制排液閥(4)的打開令排液管(3)實現排漿;且通過控制排液閥(4)打開的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3)的排漿速度與水泵的注水速度相匹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閥(4)包括驅動裝置(41)和閥芯(42),所述排液管(3)包括形成閥芯通道的橫向段(31)以及于橫向段(31)徑向向下延伸的出液段(32),排液管出口為出液段(32)的末端端口;所述進水口(34)設置在橫向段(31)上位于出液孔和出液段入口(33)之間,橫向段(31)一端與所述出液孔(21)對接,閥芯(42)從橫向段(31)的另一端進入閥芯通道且在驅動裝置(41)驅動下沿閥芯通道移動具有打開狀態以及關閉狀態;當閥芯(42)移動至關閉狀態,閥芯(42)將出液段入口(33)遮蓋封堵,阻隔出液孔(21)和出液段(32)之間的連通;當閥芯(42)移動至打開狀態,閥芯(42)移開使所述出液段入口(33)顯露與出液孔(21)連通;且在打開狀態中,主機(1)通過控制出液段入口(33)大小進而控制排液管(3)的排漿速度。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物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34)與水泵(7)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勁松,蘇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江門市貝爾斯頓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