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及車輛。該前副車架安裝結構連接車輛的前圍板以及前副車架,所述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包括:安裝組件,設置于所述前圍板,并且,所述安裝組件的內部、所述安裝組件與所述前圍板之間具有多個緩沖腔體;螺栓套,設置于所述安裝組件中;以及安裝螺栓,設置于所述螺栓套中,并連接所述前副車架。當外力作用于前副車架安裝結構時,緩沖腔體受到擠壓變形,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傳遞路徑,緩沖腔體在擠壓變形式吸收碰撞能量,具有一定的引導和吸收能量的效果,從而減小前副車架在發生正面碰撞時裝機動力電池的風險,降低車輛的重量和成本,保證車輛的續航能力。保證車輛的續航能力。保證車輛的續航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前副車架安裝結構以及車輛
[0001]本公開涉及出行設備
,特別是涉及一種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及車輛。
技術介紹
[0002]近年來,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發生碰撞時受到沖擊而引發電池燃燒的事件多有發生,動力電池安全是影響電動汽車安全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時,避免動力電池遭受到過多外力沖擊而發生爆炸或燃燒,是提高電動汽車行駛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0003]其中,當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一部分巨大的沖擊力會作用在前副車架上;而動力電池一般布置在車身底板下,與前副車架處于同一水平高度。因此,當發生正面碰撞時,前副車因為受到足夠沖擊力沿著沖擊力方向撞擊到動力電池前端而引發動力電池受到破壞的相關風險。
[0004]目前對于前副車架撞擊動力電池的風險,相關技術車輛通常采用在前副車架與動力電池預留足夠空間,或者車身設計時在前副車架與動力電池之間布置一根橫梁隔斷,來減小前副車架在受到正面碰撞時而撞擊動力電池的風險。但是,對于預留足夠空間來減小前副車架撞擊動力電池方案而言,這會犧牲一部分空間影響動力電池的容量,從而降低車輛續航能力;對于所述增加橫梁隔斷前副車架與動力電池,同樣會增加一部分空間,以及增加整車重量和成本,影響車輛的續航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目前前副車架通過增加預設空間或隔斷橫梁避免撞擊動力電池導致的車輛續航能力低等問題,提供一種無需增加預設空間或隔斷橫梁、保證續航能力、避免撞擊動力電池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及車輛。
[0006]一種前副車架安裝結構,連接車輛的前圍板以及前副車架,所述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包括:
[0007]安裝組件,設置于所述前圍板,并且,所述安裝組件的內部、所述安裝組件與所述前圍板之間具有多個緩沖腔體;
[0008]螺栓套,設置于所述安裝組件中;以及
[0009]安裝螺栓,設置于所述螺栓套中,并連接所述前副車架。
[0010]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組件包括安裝撐板以及安裝座板,所述安裝撐板設置于所述前圍板,并與所述前圍板成第一緩沖腔體,所述安裝座板設置于所述安裝撐板,并與所述安裝撐板圍設成第二緩沖腔體。
[0011]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撐板包括安裝邊以及安裝凸起,所述安裝邊設置于所述安裝凸起的邊緣,并且,所述安裝凸起相對于所述安裝邊朝向所述前圍板的方向凸出,所述安裝邊與所述前圍板及所述安裝座板連接。
[0012]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板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以及第三板體,所
述第二板體與所述第三板體設置于所述第一板體的側邊,所述第二板體與所述第三板體連接,所述安裝撐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板體,并連接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第二板體,所述安裝撐板與所述第一板體、所述第二板體以及所述第三板體圍設成所述第二緩沖腔體。
[0013]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組件還包括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位于所述安裝撐板與所述安裝座板之間,并與所述安裝座板連接。
[0014]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加強板與所述安裝座板圍設成第三緩沖腔體。
[0015]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加強板包括底板以及側板,所述側板設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與所述安裝座板的第一板體連接,所述側板與所述安裝座板的第二板體及第三板體圍設成所述第三緩沖腔體。
[0016]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螺栓套包括連接段與延長段,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延長段連接,所述連接段設置于所述安裝組件中,并連接所述安裝撐板與所述安裝座板,所述延長段伸出所述安裝組件,并位于所述安裝組件的外側。
[0017]在本公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安裝撐板及所述安裝座板通過弧焊方式連接,所述安裝撐板與所述安裝座板通過點焊方式連接;
[0018]所述延長段的長度尺寸為所述前副車架厚度尺寸的1/4~3/4。
[0019]一種車輛,包括車身、動力電池以及如上述任一技術特征所述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所述車身包括前圍板及前副車架,所述前副車架安裝結構連接所述前圍板與所述前副車架,所述動力電池位于所述前副車架的后側。
[0020]本公開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及車輛,該副車架安裝結構能夠連接前圍板與前圍板,安裝組件與前圍板連接,安裝組件的內部及安裝組件與前圍板之間具有多個緩沖腔體,通過緩沖腔體吸收碰撞能量。同時,螺栓套設置在安裝組件中,并且,安裝螺栓穿過前副車架安裝到螺栓套中,如此,實現前副車架固定到前圍板進而裝配到車輛的車身。
[0021]該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在安裝組件的內部以及安裝組件與前圍板之間設置多個緩沖腔體,當外力作用于前副車架安裝結構時,緩沖腔體受到擠壓變形,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傳遞路徑,緩沖腔體在擠壓變形式吸收碰撞能量,具有一定的引導和吸收能量的效果,從而減小前副車架在發生正面碰撞時裝機動力電池的風險,無需在前副車架與動力電池之間預留空間,也無需布置隔斷橫梁,在保證動力電池容量的同時,降低車輛的重量和成本,保證車輛的續航能力。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公開一實施例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的立體圖;
[0023]圖2為圖1所示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的爆炸圖;
[0024]圖3為圖1所示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的縱截面示意圖;
[0025]圖4為圖3所示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受到沖擊時的受力分析圖。
[0026]其中:100、前副車架安裝結構;110、安裝組件;111、安裝撐板;112、安裝座板;113、加強板;114、緩沖腔體;1141、第一緩沖腔體;1142、第二緩沖腔體;1143、第三緩沖腔體;120、螺栓套;121、連接段;122、延長段;130、安裝螺栓;200、前副車架;300、動力電池;400、前圍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公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開。但是本公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公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公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公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公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公開的限制。
[0029]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公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車輛的前圍板以及前副車架,所述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包括:安裝組件,設置于所述前圍板,并且,所述安裝組件的內部、所述安裝組件與所述前圍板之間具有多個緩沖腔體;螺栓套,設置于所述安裝組件中;以及安裝螺栓,設置于所述螺栓套中,并連接所述前副車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組件包括安裝撐板以及安裝座板,所述安裝撐板設置于所述前圍板,并與所述前圍板成第一緩沖腔體,所述安裝座板設置于所述安裝撐板,并與所述安裝撐板圍設成第二緩沖腔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撐板包括安裝邊以及安裝凸起,所述安裝邊設置于所述安裝凸起的邊緣,并且,所述安裝凸起相對于所述安裝邊朝向所述前圍板的方向凸出,所述安裝邊與所述前圍板及所述安裝座板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車架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板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以及第三板體,所述第二板體與所述第三板體設置于所述第一板體的側邊,所述第二板體與所述第三板體連接,所述安裝撐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板體,并連接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第二板體,所述安裝撐板與所述第一板體、所述第二板體以及所述第三板體圍設成所述第二緩沖腔體。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前副車架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道峰,陳宗明,黃曉丹,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