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在基臺上通過第一液壓柱鉸接安裝有四個料車,在第一液壓柱伸長時插入到料車的底盤上,使得料車與基臺鉸接;基臺上方平行地安裝有一塊能夠轉動的蓋板,蓋板通過第二液壓柱分別對應鉸接有四個料車的車尾,第一液壓柱和第二液壓柱隨各自所在的基臺和蓋板轉動的圓形軌跡的圓心之間的連線,與每個料車上鉸接的第一液壓柱和第二液壓柱端面圓心之間的連線平行或者共線;蓋板和基臺聯動,待四個料車都裝好煤炭后,運動至呈矩形陣列的布局位置時,沿著料車軸向推動位于后排的左右兩個料車的車尾,使得料車分兩列各自進入對應的運輸軌道內。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易于實施,效率較高。較高。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煤礦開采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在煤礦開采時,一些煤礦,尤其是中小型煤礦,依舊采用傳統轉運方式,采集的煤炭通常需要人工拋入到料車內,然后將料車轉移到既定的軌道內,最后被轉運出去,這種轉運方式,十分簡單,不需要復雜的機械作業,人工直接裝料和轉移料車即可,尤其是人工將料車推至軌道上,非常費勁,料車很難準確進入到軌道內,經常需要人工強制調整進入姿態,效率較低,人工勞動強度極大,而一些現代話的采掘設備,雖然既高效又省力,但是采購價格高昂,一般煤礦難以負擔。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一些中小煤礦依舊主要依賴設備輔助人工進行轉運,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而現有自動化運輸線造價高昂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無疑是為當今的煤礦運煤作業提供了一種更為簡便而可行的備選方案。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0006]一、將煤礦采集下來后,就近集中輸送到一個輸送帶上,輸送帶的末端具有一個矩形漏斗狀的排料罩;
[0007]二、安裝一個轉煤設備來轉運煤炭,這個轉煤設備包括有一個能轉動的基臺,基臺上通過第一液壓柱鉸接安裝有四個料車,液壓柱垂直于基臺設置,并在第一液壓柱伸長時插入到料車的底盤上,使得料車與基臺鉸接;另外,還在基臺上方平行地安裝有一塊能夠轉動的蓋板,且蓋板的四個角落處通過第二液壓柱分別對應鉸接有四個料車的車尾,每個料車對應的兩根液壓柱呈上下錯開式設置;在安裝時,必須滿足:第一液壓柱和第二液壓柱隨各自所在的基臺和蓋板轉動的圓形軌跡的圓心之間的連線,與每個料車上鉸接的第一液壓柱和第二液壓柱端面圓心之間的連線平行或者共線;在料車露出蓋板之外的一個位置處,設有前述的排料罩,排料罩設置有用于開關的閥門。
[0008]三、令蓋板和基臺聯動,當每個料車轉至排料罩下方時暫停,打開閥門,以便采集的煤炭直接落入料車內,料車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會呈現一個相對固定的姿態,在水平面內平動而不轉動,料車的車頭始終朝向運輸軌道一側,且與運輸軌道保持平行或重合。
[0009]四、待四個料車都裝好煤炭后,運動至呈矩形陣列的布局位置時,基臺和蓋板停轉,兩側的兩個料車各自正對前面的一個運輸軌道,此時,第一液壓柱和第二液壓柱均縮回以釋放料車,然后沿著料車軸向推動位于后排的左右兩個料車的車尾,使得后排料車接觸并推動前排料車,從而使得四個料車分兩列各自進入對應的運輸軌道內。
[0010]優選地,推動后排料車時,按以下方法進行,在料車后排安裝一對液壓桿,每根液
壓桿上固定一對彼此平行的推桿,每對推桿用于推動一個料車的車尾,當需要推動料車時,液壓桿伸長即可。
[0011]進一步地,料車的車尾還設有插孔,且至少在后排料車的車前端固定有一對插銷,插孔與對應的推桿和插銷插接配合,以確保每一列料車能夠一致地被推入到對應的運輸軌道內。
[0012]進一步地,插孔以及運輸軌道的入口端均呈喇叭狀,以確保推桿和插銷滑入,以及讓車前端順利進入到運輸軌道內。
[0013]進一步地,前排料車的車前端具有倒角,確保能讓車前端更順利地進入到運輸軌道內。
[0014]詳細且優的實施方法更具體可為:在前排料車的車尾的插槽內側壁上具有一個盲孔,與插槽對應的插銷側壁彈性地安裝有一個滑動舌,滑動舌在自然狀態下露出插銷外的一端呈弧形凸面,當插銷插入到插孔內時,弧形凸面與插槽的槽口擠壓而順勢被壓入到插銷內,并最終進入到盲孔內而卡住,同時由于滑動舌露出插銷的一端的后側為與盲孔孔壁貼合的圓柱面,而使得前方料車拉動后方料車時,后方料車不會脫落,將每一列的兩個料車穩定地串聯在一起,形成很好的牽引作用。
[0015]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簡單的方式,實現了煤炭落到相應的料車內,然后待所有料車裝好煤炭,矩形陣列是分布時,直接自動而快速地推入到對應的運輸軌道,并實現串聯,方便后續進一步轉運。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各個元件安裝結構的一種局部俯視示意圖;
[0018]圖2是四個料車裝好煤炭后運動至呈矩形陣列布置時的示意圖;
[0019]圖3
?
6是料車運動過程中的四個位置示意圖;
[0020]圖7是料車與運輸軌道的一種配合位置俯視圖;
[0021]圖8是料車的一種串聯方式的局部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如下:基臺1、蓋板2、料車3、第一液壓柱4、第二液壓柱5、排料罩6、運輸軌道7、液壓桿8、推桿9、插銷10、插槽11、滑動舌12、盲孔13、電磁鐵14。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道,以下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僅僅是本專利技術其中一些具體的實施結構或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0024]本實施例在此詳細介紹了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在采煤時,先將煤礦采集下來后,就近集中輸送到一個輸送帶上,輸送帶的末端具有一個矩形漏斗狀的排料罩
6,以便集中排出煤礦。并且本方法還需要安裝一個轉煤設備來轉運煤炭,如圖1,這個轉煤設備包括有一個能轉動的基臺1,基臺1可以是一塊鋼板制作而成,在基臺1上通過第一液壓柱4鉸接安裝有四個料車3,液壓柱垂直于基臺1設置,鋼板上還可以設置一個呈Π型的限位槽(圖中未示出),以擱置每個料車3。當第一液壓柱4伸長時,即可插入到料車3的底盤上,使得料車3與基臺1鉸接;另外,還在基臺1上方平行地安裝有一塊能夠轉動的蓋板2,且蓋板2的四個角落處通過第二液壓柱5分別對應鉸接有四個料車3的車尾,每個料車3對應的兩根液壓柱呈上下錯開式設置,例如圖1所示,一個在上且靠后,另一個在下但靠前設置。本煤炭轉運方法在實踐中,必須滿足以下的安裝使用條件:本實施例中第一液壓柱4和第二液壓柱5隨各自所在的基臺1和蓋板2轉動的圓形軌跡的圓心之間的連線,與每個料車3上鉸接的第一液壓柱4和第二液壓柱5端面圓心之間的連線平行或者共線,如圖3
?
6所示,當基臺1和蓋板2轉速匹配或者轉速一致時,簡約繪制出的兩個液壓柱的運動圓周虛線軌跡中,兩個軌跡的圓心均在豎直方向,且兩個實心點代表兩個液壓柱,二者連線也在豎直方向,如此設計,無論如何轉動,料車3雖然改變了空間位置,但是整體并未相對自身發生旋轉,即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煤礦開采時的煤炭轉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進行,K1、將煤礦采集下來后,就近集中輸送到一個輸送帶上,輸送帶的末端具有一個矩形漏斗狀的排料罩(6);K2、安裝一個轉煤設備來轉運煤炭,這個轉煤設備包括有一個能轉動的基臺(1),基臺(1)上通過第一液壓柱(4)鉸接安裝有四個料車(3),液壓柱垂直于基臺(1)設置,并在第一液壓柱(4)伸長時插入到料車(3)的底盤上,使得料車(3)與基臺(1)鉸接;另外,還在基臺(1)上方平行地安裝有一塊能夠轉動的蓋板(2),且蓋板(2)的四個角落處通過第二液壓柱(5)分別對應鉸接有四個料車(3)的車尾,每個料車(3)對應的兩根液壓柱呈上下錯開式設置;在安裝時,必須滿足:第一液壓柱(4)和第二液壓柱(5)隨各自所在的基臺(1)和蓋板(2)轉動的圓形軌跡的圓心之間的連線,與每個料車(3)上鉸接的第一液壓柱(4)和第二液壓柱(5)端面圓心之間的連線平行或者共線;在料車(3)露出蓋板(2)之外的一個位置處,設有前述的排料罩(6),排料罩(6)設置有用于開關的閥門;K3、令蓋板(2)和基臺(1)聯動,當每個料車(3)轉至排料罩(6)下方時暫停,打開閥門,以便采集的煤炭直接落入料車(3)內,料車(3)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會呈現一個相對固定的姿態,在水平面內平動而不轉動,料車(3)的車頭始終朝向運輸軌道(7)一側,且與運輸軌道(7)保持平行或重合;K4、待四個料車(3)都裝好煤炭后,運動至呈矩形陣列的布局位置時,基臺(1)和蓋板(2)停轉,兩側的兩個料車(3)各自正對前面的一個運輸軌道(7),此時,第一液壓柱(4)和第二液壓柱(5)均縮回以釋放料車(3),然后沿著料車(3)軸向推動位于后排的左右兩個料車(3)的車尾,使得后排料車(3)接觸并推動前排料車(3),從而使得四個料車(3)分兩列各自進入對應的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東方,馮偉,李奔鋒,賈全東,
申請(專利權)人:李東方,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