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具體涉及秸稈收集領域,包括第一切割機構,第一切割機構的一側設有收集機構,第一切割機構的內部設有第二切割機構,第一切割機構包括防護罩筒,防護罩筒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限位前鏟,防護罩筒的內部轉動安裝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的外壁呈線性依次等距狀態固定安裝有多個切割刀,第二切割機構包括多個轉動安裝在第一轉軸外壁的套環,多個套環的外壁都固定安裝有第一撐桿。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在防護罩筒的內部設置可相互反向轉動的切割刀和第一撐桿、第二撐桿,使得在對秸稈進行切割時,能夠對秸稈形成反向支撐限位,進而更適用于對濕潤的秸稈進行反向作用進行切割處理,繼而提高對秸稈切割的效率和質量。量。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秸稈收集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秸稈收集
,更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秸稈收集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秸稈是供作飼料為主的糧、經、飼兼用作物,秸稈也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源。作為一種,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可利用的化學成分,可用作畜牧業飼料的原料。
[0003]目前收集秸稈多是在秸稈干燥的情況下進行收集,進而在針對小范圍的家庭農作場地進行收集未干燥的秸稈時,容易因為秸稈未干燥而出現秸稈切割困難的問題,且在切割后容易將濕潤的泥土混合在秸稈之中,進而在后續工作中需要再次將秸稈中的泥土進行篩除,進而導致整體工作量繁瑣、加大,降低工作效率,不便于實際使用,所以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秸稈收集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秸稈收集裝置,通過在防護罩筒的內部設置可相互反向轉動的切割刀和第一撐桿、第二撐桿,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包括第一切割機構,所述第一切割機構的一側設有收集機構;所述第一切割機構的內部設有第二切割機構,所述第一切割機構包括防護罩筒,所述防護罩筒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限位前鏟,所述防護罩筒的內部轉動安裝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外壁固定安裝有多個切割刀,所述第二切割機構包括多個轉動安裝在第一轉軸外壁的套環,多個所述套環的外壁都固定安裝有第一撐桿,且多個所述第一撐桿的一端都固定連接有第二撐桿,且所述套環的轉動方向與切割刀的轉動方向呈相反狀態設置。
[0006]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撐桿的數量至少設置為兩個,且兩個所述第一撐桿關于切割刀對稱設置;每兩個所述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之間都固定安裝有多個第三撐桿。
[0007]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套環之間都固定安裝有銜接套,且所述銜接套穿透過防護罩筒的一側并轉動安裝在防護罩筒的內部,所述銜接套穿透過防護罩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的外壁嚙合有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轉動安裝在防護罩筒的一側。
[0008]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轉軸轉動安裝在防護罩筒的內部并穿透過防護罩筒的兩側,且所述第一轉軸穿透過防護罩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用于驅動其進行轉動的第一電機,所述第一轉軸遠離第一電機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三齒輪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四齒輪,所述第四齒輪和第一齒輪的外壁都嚙合有第一同步帶。
[0009]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防護罩筒的外壁開設有出口槽,所述收集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防護罩筒外壁的收集倉,且所述收集倉與防護罩筒外壁所開設的出口槽呈相
互連通狀態設置,所述收集倉的兩側固定安裝有多個移動輪,且所述收集倉的兩側都固定安裝有握把。
[0010]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收集倉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一濾板,所述第一濾板設置在防護罩筒外壁所開設的出口槽的底部,且所述收集倉的內部轉動安裝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的外壁固定安裝有多個弧形抓桿。
[0011]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多個所述弧形抓桿的彎曲方向與第二撐桿的彎曲方向呈相反狀態設置,且所述第二轉軸設置在防護罩筒外壁所開設的出口槽的水平向中心線位置處;所述第二轉軸延伸出收集倉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五齒輪,所述第四齒輪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第六齒輪,所述第五齒輪和第六齒輪的外壁都嚙合有第二同步帶。
[0012]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收集機構的內部設有震動機構;所述震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收集倉內腔的第二過濾板,所述第二過濾板與第一濾板之間鉸接有多個支撐板,且所述第二過濾板的兩側都固定連接有第三轉軸,所述第三轉軸轉動安裝在收集倉的兩側,所述第二過濾板與防護罩筒外壁所開設的出口槽的底部相齊平;所述收集倉的兩側都開設有空槽,所述第二過濾板的兩側都固定連接有第四撐桿,所述第四撐桿延伸出空槽的內部,且所述第四撐桿的一端轉動安裝有銜接板,所述銜接板的一側轉動安裝有銜接桿,所述銜接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七齒輪,所述第七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三轉軸延伸出收集倉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轉軸的外壁固定安裝有與第七齒輪相嚙合的第八齒輪。
[0013]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本專利技術通過在防護罩筒的內部設置可相互反向轉動的切割刀和第一撐桿、第二撐桿,使得在對秸稈進行切割時,能夠對秸稈形成反向支撐限位,進而針對難切割的濕潤的秸稈有個反向作用力,繼而增強切割刀對秸稈切割的效率和質量;本專利技術通過在收集機構的內部設置可來回晃動的第二過濾板,使得切割后的秸稈能夠在第二過濾板的表面進行同步晃動而分散開,繼而避免秸稈相互堆積在一起,影響干燥效率;本專利技術通過結合擠壓機構的設置,使得切割后的秸稈移動并晃動在第二過濾板的表面時,能夠同步受到擠壓機構的往復向下錘擊,繼而使得第二過濾板表面的秸稈能夠受到擠壓而將秸稈中的水分擠出,同時在將干結在秸稈中的泥土進行敲擊振落,進而保持收集的秸稈保持相對干凈,進而避免需要后續再次單獨清理泥土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側剖圖。
[0016]圖3為本專利技術圖2的A部結構放大圖。
[0017]圖4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切割機構和第二切割機構的局部結構剖視圖。
[0018]圖5為本專利技術圖4的B部結構放大圖。
[0019]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7為本專利技術圖6的C部結構放大圖。
[0021]圖8為本專利技術圖6的D部結構放大圖。
[0022]圖9為本專利技術收集機構的局部結構剖視圖。
[0023]圖10為本專利技術圖9的E部結構放大圖。
[0024]附圖標記為:1第一切割機構、101防護罩筒、102限位前鏟、103第一轉軸、104切割刀、105第一齒輪、2收集機構、21收集倉、22移動輪、23握把、24第一濾板、25空槽、3第二切割機構、31套環、32第一撐桿、33第二撐桿、34第三撐桿、35銜接套、36第二齒輪、37第三齒輪、38第四齒輪、39第一同步帶、310第二轉軸、311弧形抓桿、312第五齒輪、313第六齒輪、314第二同步帶、4震動機構、41第二過濾板、42支撐板、43第三轉軸、44第四撐桿、45銜接板、46銜接桿、47第七齒輪、48第八齒輪、5擠壓機構、51第九齒輪、52第十齒輪、53第三同步帶、54第一托板、55第二托板、56定位塊、57支撐桿、58支撐板、59重力塊、510伸縮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6]參照說明書附圖1
?
10,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切割機構1,第一切割機構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包括第一切割機構(1),所述第一切割機構(1)的一側設有收集機構(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機構(1)的內部設有第二切割機構(3),所述第一切割機構(1)包括防護罩筒(101),所述防護罩筒(101)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限位前鏟(102),所述防護罩筒(101)的內部轉動安裝有第一轉軸(103),所述第一轉軸(103)的外壁固定安裝有多個切割刀(104),所述第二切割機構(3)包括多個轉動安裝在第一轉軸(103)外壁的套環(31),多個所述套環(31)的外壁都固定安裝有第一撐桿(32),且多個所述第一撐桿(32)的一端都固定連接有第二撐桿(33),且所述套環(31)的轉動方向與切割刀(104)的轉動方向呈相反狀態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撐桿(32)的數量至少設置為兩個,且兩個所述第一撐桿(32)關于切割刀(104)對稱設置;每兩個所述第一撐桿(32)和第二撐桿(33)之間都固定安裝有多個第三撐桿(3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套環(31)之間都固定安裝有銜接套(35),且所述銜接套(35)穿透過防護罩筒(101)的一側并轉動安裝在防護罩筒(101)的內部,所述銜接套(35)穿透過防護罩筒(10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齒輪(36),所述第二齒輪(36)的外壁嚙合有第三齒輪(37),所述第三齒輪(37)轉動安裝在防護罩筒(101)的一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103)轉動安裝在防護罩筒(101)的內部并穿透過防護罩筒(101)的兩側,且所述第一轉軸(103)穿透過防護罩筒(10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用于驅動其進行轉動的第一電機,所述第一轉軸(103)遠離第一電機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105),所述第三齒輪(37)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四齒輪(38),所述第四齒輪(38)和第一齒輪(105)的外壁都嚙合有第一同步帶(39)。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秸稈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罩筒(101)的外壁開設有出口槽,所述收集機構(2)包括固定安裝在防護罩筒(1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廷梅,張胡梅,陳龍,
申請(專利權)人:梁廷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