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新型的可滑動扶手
[0001]本技術屬于汽車內飾
,具體指一種新型的可滑動扶手。
技術介紹
[0002]駕駛員長途駕駛時,容易產生疲勞感,習慣的將胳膊搭在車門的扶手上休息。
[0003]現有的車門上的扶手長度不能調節,不能適應不同體型司機的坐姿及手臂承托。
[0004]現有的滑動扶手采用導桿配合導向支架的滑動結構,結構簡單,不帶有阻尼,受到震動時在自重的作用下扶手容易晃動。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可滑動扶手,包含:
[0006]滑動基座;
[0007]滑動模塊,滑動模塊可沿滑動基座滑動;
[0008]阻尼模塊,阻尼模塊設置在滑動模塊和/或滑動基座上,用于降低滑動模塊的動能。
[0009]進一步,滑動基座包含:
[0010]基座本體;
[0011]第一滑道,第一滑道設置在基座本體上,滑動模塊可沿第一滑道滑動。
[0012]進一步,滑動模塊包含:
[0013]滑動單元,滑動單元可沿第一滑道滑動;
[0014]頂部滑動件,頂部滑動件設置在滑動單元上,可沿滑動單元滑動。
[0015]進一步,滑動單元包含:
[0016]若干滑動元件,若干滑動元件層疊設置,最底層的滑動元件可沿第一滑道滑動,兩兩相鄰的滑動元件可相互滑動。
[0017]進一步,滑動元件具有第一洞口,阻尼模塊可在第一洞口內滑動。
[0018]進一步,阻尼模塊穿過第一洞口與頂部滑動件相連。 />[0019]進一步,阻尼模塊包含:
[0020]接觸機構,接觸機構在滑動模塊的帶動下沿滑動基座滑動,用于接觸滑動基座;
[0021]彈簧機構,彈簧機構位于滑動模塊和接觸機構之間,彈簧機構用于消解滑動模塊的動能。
[0022]進一步,阻尼模塊包含:
[0023]若干磁性元件,若干磁性元件分別設置在滑動基座和滑動模塊上,滑動模塊帶動磁性元件沿滑動基座滑動,通過分設在滑動基座和滑動模塊上的磁性元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增加阻尼。
[0024]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有益效果如下:
[0025](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通過設置阻尼模塊解決了傳統
滑動機構由于受到震動而晃動的問題。
[0026](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通過設置第二滑動組件,解決了傳統滑動機構長度不能調節,不適用不同體型人的問題。
[0027]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詳細描述兩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圖在于提供要求保護的技術的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總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俯視圖;
[0030]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第一滑道在基座本體上的位置示意圖;
[0031]圖4為本技術提供的滑動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5為本技術提供的第二滑動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6為本技術提供的接觸機構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0034]圖7為本技術提供的彈簧機構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6]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含”、“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含那些要素,而且還包含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含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0037]如圖1所示,本技術實施例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包含:滑動基座1、滑動模塊2和阻尼模塊3。
[0038]其中,滑動模塊2被推動時沿滑動基座1滑動;阻尼模塊3設置在滑動模塊2上,阻尼模塊3設置在滑動模塊2和/或滑動基座1上,通過降低滑動模塊2動能的方式調節滑動模塊2在滑動基座1上的滑動速度,防止滑動模塊2在重力及慣性作用下發生晃動。
[0039]如圖3所示,滑動基座1包含:基座本體11、第一滑道12和阻擋塊13。
[0040]其中,第一滑道12設置在基座本體11上,滑動模塊2被推動時沿第一滑道12滑動;一對阻擋塊13設置在滑動基座1的兩端,用于阻擋滑動模塊2,滑動模塊2在阻擋塊13之間滑動。
[0041]如圖2所示,滑動模塊2包含:滑動單元21和頂部滑動件22。
[0042]滑動單元21沿第一滑道12滑動;頂部滑動件22設置在遠離滑動基座1的滑動單元21的一側,頂部滑動件22沿滑動單元21滑動,適應不同體型的使用者。
[0043]如圖2所示,滑動單元21包含若干滑動元件211,若干滑動元件211層疊設置,最底
層的滑動元件211沿第一滑道12滑動,相鄰的滑動元件211可相互滑動。
[0044]如圖3~4所示,滑動單元21具有第二滑道212,第二滑道212和第一滑道12相匹配,第二滑道212可沿第一滑道12滑動。
[0045]如圖1~2所示,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滑動單元21還包含滾珠214,滾珠214設置在第二滑道212上。
[0046]如圖4所示,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第二滑道212上具有若干通孔212a,滾珠214和通孔212a相對應,滾珠214設置在通孔212a內,通過設置滾珠214可減少第二滑道212和第一滑道12之間的摩阻力。
[0047]如圖4所示,滑動元件211具有第一洞口211a,阻尼模塊3在第一洞口211a內滑動。
[0048]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阻尼模塊3穿過第一洞口12設置在頂部滑動件22上。
[0049]如圖4所示,滑動單元21還包含:一對第二阻擋塊213,第二阻擋塊213設置在第二滑道212兩端,用于阻擋相鄰的滑動元件211和頂部滑動件22。
[0050]如圖5所示,頂部滑動件22包含:第二滑動本體221,第二滑動本體221設置在滑動單元21上,第二滑動本體221被推動時沿第二滑道212滑動,第二滑動本體221用于直接承托使用者手臂,使用者將手臂都放在第二滑動組件22上時,推動第二滑動組件22同時下壓阻尼模塊3,阻尼模塊3和滑動基座1的摩阻力增大,當推動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用者的手臂推動第二滑動本體221,由于阻尼模塊3的存在,頂部滑動件22在滑動元件211的第一洞口211a內滑動,直到阻尼模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的可滑動扶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滑動基座;滑動模塊,所述滑動模塊可沿所述滑動基座滑動;阻尼模塊,所述阻尼模塊設置在所述滑動模塊和/或所述滑動基座上,用于降低所述滑動模塊的動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基座包含:基座本體;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設置在所述基座本體上,所述滑動模塊可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模塊包含:滑動單元,所述滑動單元可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動;頂部滑動件,所述頂部滑動件設置在所述滑動單元上,可沿所述滑動單元滑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可滑動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單元包含:若干滑動元件,若干所述滑動元件層疊設置,最底層的所述滑動元件可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動,兩兩相鄰的所述滑動元件可相互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惠曉強,李珍法,付啟峰,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融康汽車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