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輪椅,包括輪椅本體,所述輪椅本體的一端設置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的底部設置有踏板,所述輪椅本體的另一端頂部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板之間設置有纏繞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輪椅技術領域。該輪椅,通過螺紋桿表面兩端相反設置的螺紋可以讓兩個夾持板同時發生運動,讓兩個夾持板均與分隔板之間的距離縮小,并與腿部靠近,通過夾持板與分隔板之間的距離限制腿部運動的空間,防止運動幅度過大,對腿部造成傷害,且將防護殼發生轉動,通過防護殼對腿部進行覆蓋,且防護殼的內壁距離夾持板存在一定的距離,防止因防護殼的碰撞對腿部造成影響,再次對腿部進行保護。再次對腿部進行保護。再次對腿部進行保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輪椅
[0001]本技術涉及輪椅
,具體為一種輪椅。
技術介紹
[0002]輪椅是裝有輪子可以幫助替代行走的椅子,現有技術中,在患者的腿部受傷坐在椅子上面時,受傷的腿部容易發生晃動,可能會造成病情加重,且腿部周圍沒有防護結構,在輪椅移動的過程中,容易對腿部進行碰撞,碰到受傷的部位,無法對腿部進行保護。
[0003]例如專利申請號CN201611106675.X,具體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輪椅。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輪椅包括具有曲面部的太陽能電池板,實現了無論輪椅朝向哪個方向運動都會部分的太陽光線直接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并且更多傾斜的太陽光線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夾角增大接近90度,提高了太陽能電池板的轉化效率,最終將更多的電能存儲在蓄電池內,為輪椅提供動能,解決了現有電動輪椅依靠礦石資源進行電能轉化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在使用時,容易對腿部進行碰撞,碰到受傷的部位,無法對腿部進行保護問題。
[0004]例如專利申請號CN202111646125.8,具體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輪椅,涉及醫療器械
本專利技術可滿足癱瘓病人對輪椅的日常使用需求,本專利技術還能癱瘓病人上車下車提供便利,看護人員可直接推動輪椅坐墊到車內座椅上或將癱瘓病人以及輪椅坐墊從車內推動到本專利技術的輪椅上,以方便癱瘓病人上車或下車,在使用時,容易對腿部進行碰撞,碰到受傷的部位,無法對腿部進行保護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輪椅,解決了容易對腿部進行碰撞,碰到受傷的部位,無法對腿部進行保護的問題。
[0006]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輪椅,包括輪椅本體,所述輪椅本體的一端設置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的底部設置有踏板,所述輪椅本體的另一端頂部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板之間設置有纏繞桿,所述纏繞桿的表面卷繞設置有遮陽布,且遮陽布的一端貫穿輪椅本體的頂部,且與輪椅本體活動連接。
[0007]所述調節機構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與踏板固定連接,且放置板為傾斜設置,所述放置板的一側表面設置有槽洞,所述槽洞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表面的螺紋設置為兩段,兩段螺紋為相反設置,所述放置板的中間一側設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與放置板固定連接,所述分隔板的正面以及背面均設置有夾持板,所述夾持板靠近槽洞的一側設置有運動塊,所述運動塊與槽洞活動連接,所述螺紋桿貫穿運動塊且與運動塊螺紋連接,所述放置板的一側設置有防護殼。
[0008]優選的,所述纏繞桿的兩端均設置有扭轉彈簧,所述扭轉彈簧位于固定板的內部,且纏繞桿的兩端與固定板活動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遮陽布的一端兩側均設置有連接桿,所述輪椅本體的另一端兩側均
設置有豎桿,所述豎桿通過連接桿與遮陽布固定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豎桿的底端一側設置有螺釘,所述輪椅本體的正面以及背面均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與螺釘螺紋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防護殼的一端通過合頁與放置板活動連接,所述防護殼的另一端與放置板相接觸,且防護殼的另一端設置有橫板。
[0012]優選的,所述放置板靠近橫板的一端表面設置有孔槽,所述孔槽的內部設置有旋轉桿。
[0013]優選的,所述旋轉桿分別通過螺紋與橫板以及孔槽螺紋連接,所述防護殼的面積大于夾持板的面積。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輪椅。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該輪椅,通過螺紋桿表面兩端相反設置的螺紋可以讓兩個夾持板同時發生運動,讓兩個夾持板均與分隔板之間的距離縮小,并與腿部靠近,通過夾持板與分隔板之間的距離限制腿部運動的空間,防止運動幅度過大,對腿部造成傷害,且將防護殼發生轉動,通過防護殼對腿部進行覆蓋,且防護殼的內壁距離夾持板存在一定的距離,防止因防護殼的碰撞對腿部造成影響,再次對腿部進行保護。
[0017]2、該輪椅,通過豎桿的移動讓遮陽布進行拉伸,使得遮陽布位于使用者的上面,通過螺釘與安裝孔的合并,可以防止遮陽布發生移動,提高穩定性,便于長時間進行遮陽。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的調節機構俯視圖;
[0020]圖3為本技術的遮陽布與連接桿俯視圖;
[0021]圖4為本技術的固定板與纏繞桿俯視圖。
[0022]圖中:1、輪椅本體;2、調節機構;201、放置板;202、槽洞;203、螺紋桿;204、分隔板;205、夾持板;206、運動塊;207、防護殼;208、橫板;209、孔槽;210、旋轉桿;3、踏板;4、固定板;5、纏繞桿;6、遮陽布;7、連接桿;8、豎桿;9、螺釘;10、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請參閱圖1
?
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輪椅,包括輪椅本體1,輪椅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調節機構2,調節機構2的底部設置有踏板3,輪椅本體1的另一端頂部設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固定板4之間設置有纏繞桿5,纏繞桿5的表面卷繞設置有遮陽布6,且遮陽布6的一端貫穿輪椅本體1的頂部,且與輪椅本體1活動連接。
[0025]調節機構2包括放置板201,放置板201與踏板3固定連接,且放置板201為傾斜設置,放置板201的一側表面設置有槽洞202,槽洞202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桿203,螺紋桿203表
面的螺紋設置為兩段,兩段螺紋為相反設置,放置板201的中間一側設置有分隔板204,分隔板204與放置板201固定連接,分隔板204的正面以及背面均設置有夾持板205,夾持板205靠近槽洞202的一側設置有運動塊206,運動塊206與槽洞202活動連接,螺紋桿203貫穿運動塊206且與運動塊206螺紋連接,放置板201的一側設置有防護殼207,防護殼207的一端通過合頁與放置板201活動連接,防護殼207的另一端與放置板201相接觸,且防護殼207的另一端設置有橫板208,通過防護殼207對腿部進行覆蓋,放置板201靠近橫板208的一端表面設置有孔槽209,孔槽209的內部設置有旋轉桿210,讓旋轉桿210的一端進到孔槽209的內部,防止防護殼207發生轉動,增加穩定性,旋轉桿210分別通過螺紋與橫板208以及孔槽209螺紋連接,防護殼207的面積大于夾持板205的面積,防護殼207的內壁距離夾持板205存在一定的距離,防止因防護殼207的碰撞對腿部造成影響。
[0026]請參閱圖1和3
?
4,纏繞桿5的兩端均設置有扭轉彈簧,扭轉彈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椅,包括輪椅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輪椅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調節機構(2),所述調節機構(2)的底部設置有踏板(3),所述輪椅本體(1)的另一端頂部設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板(4)之間設置有纏繞桿(5),所述纏繞桿(5)的表面卷繞設置有遮陽布(6),且遮陽布(6)的一端貫穿輪椅本體(1)的頂部,且與輪椅本體(1)活動連接;所述調節機構(2)包括放置板(201),所述放置板(201)與踏板(3)固定連接,且放置板(201)為傾斜設置,所述放置板(201)的一側表面設置有槽洞(202),所述槽洞(202)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桿(203),所述螺紋桿(203)表面的螺紋設置為兩段,兩段螺紋為相反設置,所述放置板(201)的中間一側設置有分隔板(204),所述分隔板(204)與放置板(201)固定連接,所述分隔板(204)的正面以及背面均設置有夾持板(205),所述夾持板(205)靠近槽洞(202)的一側設置有運動塊(206),所述運動塊(206)與槽洞(202)活動連接,所述螺紋桿(203)貫穿運動塊(206)且與運動塊(206)螺紋連接,所述放置板(201)的一側設置有防護殼(20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修超,司欣鷺,燕揚,劉遜,姜欣,王會媛,
申請(專利權)人:北華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