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其包括缸筒及活塞,活塞將缸筒內的活塞腔分隔為前活塞腔和后活塞腔,缸筒的筒壁上設置有用于給換向閥提供先導氣源的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前端時,所述活塞封閉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后活塞腔相通;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后端時,所述活塞封閉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體輸出孔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體輸出孔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
[0001]本技術涉及多通閥及用于驅動工件的活塞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如氣動柱塞泵的氣缸,屬于直行程自動往復氣缸?;钊嫌袃戎脫Q向閥,是設計在活塞的頂部。在換向時,活塞總成會撞擊到氣缸前蓋上的壓縮彈簧以及氣缸后蓋上的截錐螺旋彈簧。彈簧有一定的疲勞極限,高頻率的機械碰撞,不僅噪音大,而且大大降低了產品的使用壽命。此外,用于流體增壓用的增壓泵,動力部分也是直行程往復氣缸,有內置機械換向閥,不是設計在活塞上,而是設計在氣缸的前缸蓋和后缸蓋上。氣缸在直線運動時,活塞撞到這個內置換向閥的閥針后,獲得了換向的信號。但是由于活塞的運行慣性以及換向后獲得的執行氣源不足以讓活塞即刻換向,所以活塞會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運行一段距離。雖然這個距離非常的小,活塞還是會直接撞擊到前缸蓋或后缸蓋上去,發生純機械碰撞,也有相當大的噪聲。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其包括缸筒,密封設置在所述缸筒兩端的前端蓋和后端蓋,以及設置在所述缸筒內的活塞,所述缸筒內形成容納所述活塞的活塞腔,所述活塞將所述活塞腔分隔為前活塞腔和后活塞腔,所述活塞上固定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穿過所述前端蓋伸至所述活塞腔外,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前端蓋之間設置有密封機構;
[0006]所述前端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的前流體進出口,后端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后活塞腔相通的后流體進出口;
[0007]所述缸筒的筒壁上設置有用于給換向閥提供先導氣源的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
[0008]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前端時,所述活塞封閉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后活塞腔相通;
[0009]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后端時,所述活塞封閉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的數量為N個,N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數;N個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分別沿所述缸筒周向分布設置。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前端使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后活塞腔相通時,所述活塞前端與所述前端蓋之間存在一緩沖間隙;
[0012]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后端使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
時,所述活塞后端與所述后端蓋之間存在一緩沖間隙。
[0013]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缸筒的長度方向的中線兩側。
[0014]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相對于所述缸筒的長度方向的中線對稱設置。
[0015]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為圓孔、腰形孔或螺紋孔。
[001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術所提供的直行程往復氣缸,其缸筒上開設的先導流體輸出孔用于給換向閥的先導機構提供先導氣源,換向閥的對應先導機構在先導氣源的作用下推動換向閥芯移動實現換向,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在直行程往復氣缸內設置機械換向裝置,活塞在換向時無機械碰撞,噪聲小,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直行程往復氣缸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用于與直行程往復氣缸配合的換向閥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圖2中的換向閥的先導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換向閥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圖4中設置有控制機構的先導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圖5中C部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7是圖4所示的換向閥的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5]圖8是自動控制切換直行程往復動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9是自動控制切換直行程往復動力裝置另一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7]其中:100換向閥、1閥體、2閥腔、3換向閥芯、4先導機構、4
?
1先導室殼體、4
?1?
1先導室端蓋、4
?1?
2先導室主殼體、4
?
2先導腔室、4
?2?
1外腔室、4
?2?
2內腔室、4
?
3先導活塞、4
?
4螺釘、4
?
5單向閥、4
?5?
2密封圈、4
?5?
3單向閥桿、4
?5?
4彈簧、4
?5?
5鋼珠、4
?5?
6單向閥芯、4
?
6調節螺釘、4
?
7安裝孔堵頭、4
?
8密封圈、4
?
9孔道一、4
?
10控制按鈕、4
?
11先導閥芯、4
?
12流體噴嘴、4
?
13流體出口、4
?
14先導閥芯座、4
?
15閥芯復位彈簧、4
?
16通孔、4
?
17閥芯安裝孔、4
?
18單向閥安裝孔、5孔道二、P壓力輸入口、A第一流體輸出口、B第二流體輸出口、R第一流體回流口、S第二流體回流口、Y第一先導流體進口、Z第二先導流體進口、W第一流體排壓孔、U第二流體排壓孔;
[0028]200直行程往復氣缸、6缸筒、7前端蓋、8后端蓋、9活塞腔、9
?
1前活塞腔、9
?
2后活塞腔、10活塞、11活塞桿、12活塞密封圈、M中線、F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V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Q前流體進出口、H后流體進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技術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其中,術語“中心”、“豎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或
次序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等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30]實施例1
[0031]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所公開的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200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直行程往復氣缸200包括缸筒6,密封設置在所述缸筒6兩端的前端蓋7和后端蓋8,以及設置在所述缸筒6內的活塞10,所述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缸筒,密封設置在所述缸筒兩端的前端蓋和后端蓋,以及設置在所述缸筒內的活塞,所述缸筒內形成容納所述活塞的活塞腔,所述活塞將所述活塞腔分隔為前活塞腔和后活塞腔,所述活塞上固定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穿過所述前端蓋伸至所述活塞腔外,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前端蓋之間設置有密封機構;所述前端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的前流體進出口,后端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后活塞腔相通的后流體進出口;所述缸筒的筒壁上設置有用于給換向閥提供先導氣源的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前端時,所述活塞封閉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后活塞腔相通;所述活塞移動到所述缸筒后端時,所述活塞封閉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所述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與所述前活塞腔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行程往復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導流體輸出孔和第二先導流體輸出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興軍,
申請(專利權)人:張興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